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感病毒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思路。方法以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集的1355份流感样病例(ILI)及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流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分型。结果本组1355份咽拭子标本中共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73份,总阳性率为42.29%;其中甲型H1N1流感352份,B型76份,季节性流感H1亚型21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124份。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感病毒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均较高,而且操作方便,效率高,可以作为公共卫生应急疫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

  • 标签: 实时荧光RT-PCR法 流感病毒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感病毒核酸的质控结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省流感病例9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流感病毒核酸进行检测,观察检测阳性率和阳性样本的类型。结果2009年1~12月流行期采集流感样病例900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247例,阳性率为27.44%;其中,甲型H1N1共215例,甲型H3流感12例,甲通20例。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感病毒核酸科学有效,能够满足临床对流感病毒核酸快速、准确检测的需要,对其结果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荧光实时定量PCR法 流感病毒核酸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呼气峰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对于调整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及健康管理工作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按医嘱治疗,观察组患者每日监测PEF指标水平,并调整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指标,并对治疗前后PEF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总控制率(50例,96.15%)高于对照组(42例,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F指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态监测PEF指标变化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提高哮喘总控制率,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呼气峰流速 健康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潮气呼吸分析方法研究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对肺功能影响及损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婴治疗前后分别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潮气呼吸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潮气量(TV/kg)、峰值流速与潮气量之比(PF/Ve)、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TBFV环形态住院治疗前后呈现特征性改变。结论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可用来较好的评价毛细支气管炎患婴病情及肺功能损害程度,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最大用力呼气流速(PEF)测定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诊治与监测中的应用情况,提高哮喘的确诊率和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疑似哮喘患者85例进行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定,对确诊哮喘者进行规范治疗及监测。结果确诊哮喘26例,治疗2周内复查PEF及FEV1,均明显改善(P﹤0.01);3-6月后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症状控制良好。结论PEF及FEV1等测定可客观地反映患者气道的炎症病理变化及改变程度,是哮喘诊断和疗效的重要评价依据,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技术要求。

  • 标签: 最大用力呼气流速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外科确诊收治的32例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在运用标准化临床操作规程针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结合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观察比较本组患者在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后的血流速度指标。结果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后,本组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指标显著低于接受调节低温控制前,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急诊外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运用调节低温技术展开处置干预,能够获取较好临床结果,减慢患者的血流速度,减少出血,控制性保障重要脏器有效血供,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机会及平台打下了基础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调节低温技术 严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流速度 影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溶液联合吸入对哮喘呼气流速改善的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62例在本科室进行哮喘治疗的病例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了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了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溶液联合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差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溶液联合吸入治疗方式可应用在哮喘治疗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哮喘 特布他林溶液 布地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血流速度与内径比值(V/D)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临床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VC组)及5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侧精索静脉的发病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C组精索静脉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V/D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在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血流速度与内径比值作为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 血流速度内径比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溶液联合吸入对哮喘呼气流速改善的效果。方法以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62例在本科室进行哮喘治疗的病例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了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了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溶液联合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差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溶液联合吸入治疗方式可应用在哮喘治疗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哮喘 特布他林溶液 布地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应用于老年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126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脑部血流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长春西汀 脑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血流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在开放检测系统中的性能验证和实验方法。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1,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实验方案2。对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的开放检测系统中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等进行性能验证3。结果自配总蛋白试剂在检测低、高浓度质控血清的变异系数均符合原配试剂的相关标准;准确度试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试验中实测值与理论值呈高度相关;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结论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中利用开放检测系统使用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对降低检测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配总蛋白试剂 开放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所在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CRP检测检测CRP的可比性。方法为评估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对CRP测定的一致性,本文参照美国临床检验修正法规(CLIA,88)和EP9文件,对本科室快速CRP检测仪与日立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指标为离群点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检测系统相关系数为0.9931。结论快速CRP检测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种CRP检测系统之间具有可比性。

  • 标签: CRP 检测系统 可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干化学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的以及尿蛋白磺基水杨酸法的方法差异。方法200例患者的标本应用尿干化学检测,200例患者中全部标本应用显微镜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对比显示,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两者结合是尿常规检测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法 显微镜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分子生物学方法荧光定量PCR与涂片抗酸染色在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痰液按照不同的检测方法分为PCR组和抗酸染色组。结果在1000份痰标本中,PCR组352份,阳性率为33.0%;抗酸染色组648份,阳性率为24.7%。PCR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酸染色组检出阳性共72例,PCR组检出阳性共91例,抗酸染色假阴性率较PCR组高9.4%。结论痰结核分枝杆菌用PCR方法检测明显优于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临床在做传统检测同时应加入新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率。

  • 标签: 痰结核分枝杆菌 PCR 抗酸涂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5049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检测。结果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TP、HIV、HCV,感染率分别为1.25%、1.11%、0.42%、0.26%,总阳性率为3.04%。结论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清学感染性指标,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安全输血 医疗纠纷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实施尿常规检测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并接受治疗的患者,病例数为40例设为观察组,在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为健康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开展尿常规检验,对比其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尿密度、尿蛋白、尿酮体、尿胆红素、尿糖等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开展尿常规检验能够为其病情的诊断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尿常规 检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选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患者,其中宫颈癌患者25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25例,宫颈炎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行阴道镜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查、薄层基细胞学检查,检测患者HPV例数以及阳性水平等情况。分析宫颈癌患病与阳性检出率间的关联性。结果宫颈癌组HPV阳性率为80%,宫颈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为56%,宫颈炎组HPV阳性率为40%,随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HPV阳性水平也随之增加。且HPV阳性患者中HPV-DNA-18阳性率为70.45%,HPV-DNA-16阳性率为81.81%。结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早期进行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和宫颈癌前病变中有重要检测意义,有利于开展防治工作,帮助患者早日确诊,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

  • 标签: HPV检测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炎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