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5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正规治疗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5.41%,新生儿先天梅毒有2例(5.41%),对照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40.0%,新生儿先天梅毒有7例(3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梅毒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 梅毒 围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沙坪坝区疾控中心212例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2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进行梅毒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TP-ELISA、TPPA灵敏度高于TRUS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而言,TP-ELISA、TPPA诊断价值高于TRUST,但具体上TP-ELISA适合于大批量样本检查,TPPA可用于确诊,TRUST适合于疗效与预后判定,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 标签: 梅毒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与疫苗接种量在成人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将接种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接种者各有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种10μg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20μg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比两组接种者的接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接种者的接种成功率(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接种者的接种成功率(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P<0.05)。结论对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实施20μg的疫苗接种量,不仅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 疫苗 成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联合使用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84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研究组患者采用ELISA联合TRUST法检测其血清,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假阳性率及漏检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阳性40例,阴性2例,阳性检查率95.34%,对照组患者检出阳性32例,阴性10例,阳性检查率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与TRUST法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梅毒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ELISA法 TRUST法 梅毒 阳性检出率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TPPA与RPR联合检测对梅毒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接治的276例疑似梅毒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并采集其血清,应用TPPA与RPR检测。结果观察组的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1组,也高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A与RPR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治梅毒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TPPA RPR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者人群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状况,为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162名进行艾滋病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抗体阳性率3.08%(5/162),梅毒抗体阳性率4.93%(8/162)。其中,静脉注射吸毒者艾滋病阳性率为6.66%(5/75),梅毒阳性率为9.33%(7/75),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0%和1.14%(1/87),(P<0.001)。结论该人群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者。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海洛因 美沙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县梅毒疫情发展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遵义县梅毒报告数据,按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和发病分型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15年,梅毒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1.4/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3位的龙坑、南白和新舟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41/万、153.6/万和122.7/万;发病性别比为男女为11.23,发病年龄主要在20~49岁(63.56%);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家务待业者,占61.79%;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0.27%,显性感染占39.73%,病程以Ⅰ、Ⅱ期为主,结论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疫情十分严峻,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青壮年为疫情的高发人群,该病感染谱以隐性感染为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价值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早期获得性梅毒患者共60例,设置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健康人员60例,设置为参照组。两组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以及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患有梅毒的实验组经过检测后,其细胞指数变化以及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而健康人员指标未出现差异性变化,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对梅毒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对梅毒进行测定和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梅毒患者 外周血细胞 形态检验 意义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电话回访对首次确诊梅毒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确诊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外,常规回访2次,其中离院1周回访1次,1月后再回访1次。观察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外,于离院第一个月每周1次电话回访,第2~6个月每个月1次,半年后每半年1次,共回访3年。结果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均满意(P>0.05),两组患者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遵医行为,降低了传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梅毒 电话回访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接种水痘疫苗儿童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8月间于流亭街道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接种水痘疫苗 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飞速提升,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疫苗作为疾控中心较为特殊的药品,对其的管理不到位,极易影响到受种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就疫苗药品管理中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疫苗验收、养护、贮存、应用及说明书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确保疫苗药品的质量,提高疾控中心疫苗管理的水平。

  • 标签: 疾控中心 疫苗 药品管理 应用问题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局部反应分析,进行护理措施的探究。方法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5月的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健康儿童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儿童主要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儿童在接种前以及接种之后,都会采用针对性的预见护理措施,该组儿童均在接种后的六小时进行了热水湿热敷的护理。实现两组护理工作的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会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局部反应,充分保证了儿童的健康质量,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儿童 百白破疫苗 局部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与TP胶体金试验(CGT)检测梅毒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739例梅毒患者,进行CLIA试验和CGT试验,用TP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诊。采用SPSS19.0软件绘制抗TP抗体S/CO比值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得到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时的S/CO比值。结果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度为98.85%,特异度为93.55%,AUC0.996;CGT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2.86%,AUC0.984。结论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都优于CGT,诊断价值亦优于CGT。可作为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实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梅毒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胶体金试验 TP血球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手术前检查发现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探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参照组,予以参照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诊断方式,予以观察组ELISA的诊断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程度、敏感程度、检测率等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参照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存在价值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感中,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而且特异性与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值得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与采纳。

  • 标签: ELISA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 诊断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梅毒感染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选择血清抗核抗体200例老年梅毒感染患者患者设为感染组,并选择200例血清梅毒抗体检测阴性老年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抗核抗体检测,统计对比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员血清抗核抗体阳性及核型分布状况。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感染组97例血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中,胞浆颗粒型检出率与均质型、均质颗粒型、核颗粒型、核仁型、染色体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血清滴度中,140滴度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与180,1160,1320,1128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可有效辅助老年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

  • 标签: 老年梅毒感染 血清抗核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96例梅毒患者分为头孢组和红霉素组每组48例。将头孢曲松钠给予头孢组患者注射;将红霉素给予红霉素组患者口服;分析该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头孢组1期和2期梅毒患者服药后皮损消失时间均比红霉素组缩短(P<0.05)。头孢组近期治愈率比红霉素组高(85.4%比20.8%,P<0.05)。头孢组药物副反应率比红霉素组低(8.3%比31.3%,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副反应少。

  • 标签: 梅毒 头孢曲松钠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率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率越高,麻疹发病率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率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 标签: 麻疹 疫苗接种 发病率 关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儿童2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借助填写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问方式,全面调查总结研究对象在乙型肝炎疫苗(HepB)、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MPV)以及甲型肝炎疫苗(HepA)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现状,并结合调查问卷中揭示的相关信息,系统总结影响我国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际接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12例调查对象中,有182例接种卡介苗(BCG),其接种率为85.85%;有171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其接种率为80.66%;有187例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OPV),其接种率为88.21%;有172例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其接种率为81.13%;有142例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其接种率为66.98%;有127例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MPV),其接种率为59.91%;有139例接种甲型肝炎疫苗(HepA),其接种率为65.57%。现阶段影响我国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包含儿童接种对象性别、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作用是否准确理解、儿童家长是否知晓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种疫苗、是否知晓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疫苗安全性、是否知晓预防接种证信息对儿童入学和入托的影响,是否知晓疫苗接种后的观察期持续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后医生是否告知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结论现阶段,我国儿童在常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影响我国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因素本身具有多样性,加强儿童早期疫苗接种工作的宣传普及力度,积极改善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对疫苗接种问题的认识水平,并积极接受相关指导,是有效改善和提升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率 调查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疫苗接种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依从性。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我中心门诊部收治的1622例狂犬疫苗接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情况。观察系统护理模式下(实验组,2016年12月,101例)和此前常规护理模式下(对照组,2016年4月,103例)患者疫苗接种的依从性。结果2016年1-12月我中心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男女构成比P>0.05,18岁以上患者74.2%,主要致伤动物为犬类(79.2%),致伤高发月份为6-8月(36.1%),主要咬伤部位为四肢(97.3%),多为暴露后免疫(99.5%),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占49.3%,门诊伤口处理占98.4%,伤后24h内接种疫苗占93.5%,完成5次接种占79.0%。实验组全程接种率(87.1%)高于对照组全程接种率(73.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653,P<0.05)。结论采用电话随诊的形式通知接种者注射疫苗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提高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 基本情况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揭阳市榕城辖区2011年—2015年梅毒发病率、治疗情况及各医院规范治疗情况,为今后梅毒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5年期间揭阳市榕城辖区不同类型人群梅毒患者发病率、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诊疗人员合格率、孕产期保健人员合格率、社区门诊诊疗率、城郊孕产妇梅毒检测率等16项指标进行全方位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5年揭阳市榕城辖区共报告梅毒787例,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2015年发病率较2014年增长42.9%。梅毒病例高发的年龄组为20~35岁,女性感染人数上升,老年人群梅毒发生大幅增加的现状。从职业分布来看,以农民、民工和家政、家务及行业为主。16项调查指标中,城郊居民(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梅毒防治知晓率为61.11%,暗娼人群知晓率为50.24%,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81.00%。结论榕城辖区梅毒流行正处于增长期,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对梅毒的防治与对普通人群的宣传教育应双管齐下。

  • 标签: 梅毒 知晓率 防治 发病率 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