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BT)用来治疗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我院介入治疗的60例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通过随机方式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史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具备可比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每例研究对象均患真性分叉病变,两者病人的主支均接受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分支导丝保护技术(JWT),观察组则采用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参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半年病变血管狭窄状况方面,两组研究对象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参数、术后半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术中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介入法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方面,JBT操作更为简单,且病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推行于临床领域。

  • 标签: 拘禁球囊技术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血管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显微管技术治疗牙髓病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牙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的传统管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显微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恰填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恰填率为70%,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疼痛率33.3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常规管治疗方法相对比,利用显微管技术对牙髓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恰填率提高,手术之后疼痛率减小,能够快速的将患者的生活品质提升,适用于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显微根管技术 治疗牙髓病变 有效性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牙髓病采用多次法与一次法管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给予多次法管治疗,Ⅱ组给予一次法管治疗。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牙髓病的治疗中,多次法管治疗与一次法管治疗的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一次法管治疗。

  • 标签: 牙髓病 一次法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序列旋转运动器械ProTaperNext与单支锉往复运动器械Reciproc管预备后对管壁牙本质折裂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下颌离体单管前磨牙60颗,去除牙冠,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膜材料包埋牙根。样本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不予处理,实验组分为PTN组和REC组,分别采用ProTaperNext以及Reciproc进行管预备。预备完成后,与距根尖3mm、6mm、9mm处与垂直于牙长轴将样本切开,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各横截面上管壁折裂的产生情况。结果PTN组与REC组牙本质微裂的发生率分别为65%、7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器械在距根尖3mm处所引起的牙本质微裂发生率分别为50%、12.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N组和REC组引起管壁牙本质微裂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镍钛器械在距根尖3mm处所引起的牙本质微裂发生率高于距离根尖6mm及9mm处。

  • 标签: 镍钛根管预备器械 牙本质折裂 Reciproc ProTaper Nex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法管治疗与一次性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多次法管治疗,实验组采取一次性管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状况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采取一次性管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卵管病变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探究输卵管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输卵管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输卵管病变CT诊断结果及价值。结果经CT诊断,输卵管积水19例,输卵管扭转2例,输卵管积脓7例,输卵管妊娠4例、输卵管结合3例,以上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2例卵巢囊肿中有1例被误诊为卵巢癌、1例被误诊为盆腔脓肿;4例输卵管系膜囊肿中有1例误诊为卵巢癌、1例误诊为输卵管癌、1例误诊为卵巢囊腺瘤;5例输卵管癌中有4例误诊为卵巢癌。CT诊断准确率为80.43%(37/46)。结论输卵管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根据CT影像增强特点,观察组附件区迂曲管状囊性密度影结果,对确定疾病范围、类型及相关并发症具有指导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输卵管病变 CT诊断价值 X线计算机 子宫输卵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早期筛查宫颈病变结果。方法通过HPV联合宫颈TCT检测,对有异常或可疑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553例患者,经阴道镜下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宫颈病变患者(包括CIN1、CIN2、CIN3、宫颈癌)360例,HPV检测阳性率94.21%,其中HPV16/HPV18阳性率42.50%,宫颈TCT检测阳性率62.03%。结论通过HPV联合宫颈TCT检测,对有异常或可疑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可有效筛查早期宫颈病变患者,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基层医院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常见疾病包括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这些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向。雷珠单抗,一种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所有活性形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血管渗透性。

  • 标签: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9例归入观察组,同时间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9例归入对照组,共同对两组检查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检查者在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等方面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76.92%,经过和对照组的病变发生率23.08%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该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操作简单且无创、重复率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超声诊断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神经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约占60%。推拿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恢复快的优点,在神经型颈椎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推拿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学鉴定在脑血管病变死亡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法医学鉴定中心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脑血管病变致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尸体临床资料和剖验记录,分析法医学鉴定的结果情况。结果脑血管病变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0~50岁年龄段的人群构成比最高、20~30岁次之,0~10岁最少;构成比较高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并以冬季死亡率最高,春季最低;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除了神经系统病变之外,还可见其他病理改变,最为常见的是冠脉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结论法医工作者通过剖验尸体可了解出血位置和死亡诱因,熟悉并掌握脑血管病变和死亡诱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做出准确的以医学鉴定,从而降低死亡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法医学 脑血管病变 死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牵引联合针灸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64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颈椎牵引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颈椎牵引 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推拿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12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分析,梳理和总结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总结出一套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完整手法,其中痊愈占75%,明显好转占20%,无效占5%,发现疗效较高,且不易复发。结论神经型颈椎病在精确诊断的基础上,通过推拿辩证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 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液基细胞学(LCT)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女性4043例,同时行HPV分型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以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LCT检查分级≥ASC-US为阳性和(或)HPV筛查阳性行组织活检病理诊断997例,检出≥CIN-Ⅰ期宫颈病变84例。HPV联合LCT检测的阳性率比单独LCT检测提高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HPV感染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越趋于单一型别感染,其中16、18型最显著。结论应用HPV联合细胞学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并且HPV感染以16、18型单一感染为首要危险因素,HPV进行基因分型意义重大,在宫颈病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细胞学 宫颈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根据WagnerDF分级标准,将不同病变程度者分为轻度组(50例,0~2级)和重度组(50例,3~4级)。轻度组和重度组入院后均给予CTA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观察项目为钙化、斑块);两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钙化发生率及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不同动脉管腔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技术,可多角度,多层面显示下肢血管不同节段及横截面,特别是对于观察腔内和腔外病变,如钙化和斑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CT 下肢血管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结果CTA与DSA诊断结果差异性较小,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达到97.84%、96.71%、95.27%。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在腰骶神经压迫性损伤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入我院的72例腰骶神经压迫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腰椎CT与MRI检查,研究组加用EMG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定位损伤诊断。结果研究组定位准确率94.44%高于对照组83.33%,研究组除了L3-L4神经损伤外,其他检测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于腰骶神经压迫性损伤患者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标签: 肌电图 腰骶神经损伤 定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所收治接受神经型的颈椎病临床康复治疗病患96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8例病患。干预组采取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联合疗法,常规组则为单一的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临床疗效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型的颈椎病病患,采取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联合疗法,能缩短病患治疗时间,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让各项功能逐渐恢复,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极佳。

  • 标签: 针灸推拿 康复治疗 神经根型 颈椎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分析法对120出诊时效的影响,以降低院前急救风险,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和2018年7月接受市120指挥中心出诊派单受理及出车情况,针对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在受理派单中存在严重受理超时及出车超时情况,科室采取因分析法共同寻找超时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影响派单受理和出车的因素进行整顿和管理。比较采用因分析法整顿管理后与整顿管理前的派单受理和出车超时情况。结果整改前(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派单143次,其中受理超时89次,出车超时12次,受理超时率为62.24%,出车超时率为8.39%,整改后(2018年7月)共派单157次,其中受理超时13次,出车超时7次,受理超时率为8.28%,出车超时率4.46%,整改后有显著降低。结论因分析法可以有效找出急救站在派单受理中受理超时和出车超时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整改,有效降低受理超时和出车超时的发生率,规避了医疗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120出诊时效,确保了院前急救医疗安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出诊时效 医疗安全 出车超时 受理超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神经型颈椎病中应用中医骨伤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骨伤的治疗措施。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颈椎部位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的治疗方法应用于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中医骨伤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