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监测和意义。方法我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L-2、IL-6、IL-8、IL-18、slL-2R、slL-6R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反映食管癌的进展,并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对肿瘤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食管癌 血清IL-2 IL-6 IL-8 IL-18 slL-2R slL-6R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江川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年对1214名8月龄-65岁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7.94%,保护率84.35%。不同人群抗体阳性无差异,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1.38P>0.05)。不同地区阳性率无差异(χ2=0.35p>0.05),但抗体阳性与接种率存在明显的差异(χ2=134p<0.01)。结论江川县8月龄-65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平均达97.94%,抗体保护率84.35%,出现阳性率、保护率低的反应在8-17月龄和14岁以上人群。为此,需提高8月龄的麻疹疫苗及时率,开展14岁以上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管理,特别18岁以上女性麻疹疫苗的接种是下一步考虑的免疫策略。

  • 标签: 麻疹 抗体水平 监测
  • 简介:摘要医疗照射是指为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使病人和受检者接受的放射照射,医疗照射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包括放射诊断、核医学诊断与治疗、介入放射学等多种实践,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现代医疗的支柱之一,标志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公众接受的辐射剂量水平逐年增加。因此,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剂量水平倍受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20世纪后期许多国家或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监测。放射线个人剂量计,可以有效测量受检者在各种放射检查中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水平

  • 标签: 医疗照射 放射诊断 辐射剂量 个人剂量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香格里拉县人群乙肝免疫现状。方法按云南省2013年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工作方案,在所辖的11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共监测9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监测有乙肝疫苗免疫史的8-17月龄、18-23月龄、2-3岁和6-9岁儿童各5名,检测HBsAg和HBsAb。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量计算使用SPSS17.0软件。结果HBsAg阳性率为3.3%(6/180)、HBsAb阳性率为46.1%(83/180)。HBsAb阳性率随年龄组增大呈下降趋势,乡镇之间(Χ2=11.820,P=0.002)、年龄组之间(Χ2=44.783,P=0.00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格里拉县乙肝母婴阻断效果不明显,9岁以下儿童群体免疫保护水平低。须进一步加强孕产妇HBsAg筛查,并应特别提醒儿童家长乙肝疫苗的接种剂次与时间、全程接种后1-3个月内与免疫成功后定期的HBsAb检测。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 HBsAg HBsAb 乙肝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勉县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2014年3月采集8月龄~12岁健康儿童血样,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本次共检测10672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麻疹95.03%、风疹81.67%、腮腺炎78.17%。结论本次调查显示我县12岁一下儿童麻疹人群抗体水平较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抗体水平偏低,开展大年龄组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二类疫苗接种十分必要。

  • 标签: 麻疹抗体 风疹抗体 流行性腮腺炎抗体
  • 简介:摘要妇幼卫生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广泛而具体,通过规范执行具体细则,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整体水平与素质,促进公共卫生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 标签: 妇幼保健 公共卫生 服务 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州区孕妇及其婴儿尿碘指标情况。方法选择本辖区近四年监测的孕妇200名及其婴儿200名,分别对孕妇及其婴儿实施尿碘检测,观察婴儿及其孕妇尿碘水平。结果婴儿6个月以内、6至12个月阶段尿碘浓度均值超过正常范围,12个月以上婴儿尿碘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孕妇尿碘平均值处于正常值范围,只有少数尿碘偏低或偏高。结论利州区孕妇及其婴儿尿碘超标现象,与本区饮食结构、经济水平及风俗习惯具有密切关系,需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予以纠正。

  • 标签: 孕妇 婴儿 尿碘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健康人群甲肝免疫水平,评价甲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2012年9月,在扬州市邗江区选取7个年龄组的380名健康人进行血清甲肝IgG抗体检测。结果甲肝IgG抗体阳性率为90.5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1.92。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史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经过甲肝疫苗免疫后对甲肝形成了免疫屏障。

  • 标签: 甲肝 免疫水平 甲肝IgG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隆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发现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方法抽取隆阳区18个乡镇27个监测点8个年龄段的健康人群,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2013—2015年共检测1208人,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男女性别间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隆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未形成有效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建议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规范接种资料管理,加强对薄弱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切实提高含麻疹组份疫苗接种率,加强日常RFIS的监测,避免麻疹疫情爆发。

  • 标签: 隆阳区 健康人群 麻疹抗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自尊对中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和动机形成全方位的影响,树立中学生形成具有自尊、自爱、自立和自强的品质有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更愉悦地感受生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对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实验中学在校407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性别及家庭居住环境在自尊水平上差异显著。结论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高自尊能有效促进其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应从获得重要他人认可、提高能力水平和进行正确归因三方面进行。

  • 标签: 中学生 自尊水平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健康护理方面的质量要求也较高。为进一步加强医学护理的行为、规范及管理,减少因护理缺陷造成纠纷事件,对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提升护理水平十分必要。

  • 标签: 改革护理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织金县2014年健康人群免疫抗体水平,为今后免疫规划和疾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织金县4个乡镇的200名健康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麻疹IgG抗体、白喉、破伤风以及百日咳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本组研究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6.5%(173/200),白喉抗体阳性率83%(166/200),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90.5%(181/200),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94.5%(189/200)。结论织金县麻疹、百日咳、白喉与破伤风4种疫苗的抗体阳性率整体水平较高,针对各项疾病开展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疫苗 健康人群 抗体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前医疗急救是急救医疗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的水平,笔者在制度落实、提高反应效率、改善医疗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使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当前应以质量控制为抓手,不断强化各个岗位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科学规范遵守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确保持续、有效提升救治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院前医疗急救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有效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武进区自然人群血清样本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11%,IgG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298.89mlU/m,其中0岁组人群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2.00%。结论目前武进区自然人群中婴儿母传抗体不足,婴儿和部分成人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对其免疫接种工作。

  • 标签: 麻疹 抗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2~14岁健康儿童中破伤风抗体水平,为制定破伤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采集儿童静脉或手指血2—3ml,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检测破伤风抗体。结果共检测299份血清标本。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90.97%(272/299),不同年龄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以2~4.9岁组最高,最低为9~14岁组(61.11%);各年龄组间比较,2~4.9岁组高于5~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8.85,P﹤0.01),5~8.9岁组高于9~1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6,P﹤0.01),2~4.9岁组高于9~1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2=31.29,P﹤0.01).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P﹥0.01),不同居住地点比较,城区常住健康儿童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流动、暂住儿童,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9.59,P﹤0.01)。结论宜昌市2~4.9岁,5~8.9岁部分健康儿童破伤风抗体已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9~14岁组儿童破伤风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61.11%),对这组年龄段儿童,需采取必要措施,在社区、学校应加强对白破二联接种工作的督导落实。流动、暂住健康儿童破伤风抗体水平较低(75%),对这类儿童存在的问题,社区、幼儿园、学校应着重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

  • 标签: 破伤风 抗体监测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