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2018年接收的76例仍然存活的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随访模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随访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干预半年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频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在采取两种不同模式的管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和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可明显的提高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防控HIV/AIDS的意识,降低了HIV/AIDS的传播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个案管理 男男性行为 HIV/AIDS患者 行为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统计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4d和28d神经行为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名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30名,实施常规性护理方式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人数30名,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后,整体负面情绪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来看,针对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指标,未来可在精神科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

  • 标签: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常伴随一系列精神病性症状如焦虑、抑郁、行为异常等,导致患者反复入住老年精神科病房等医疗机构,增加社会医疗费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和精神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及意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社区12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60例应用全程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正确率、口腔疾病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口腔健康知识正确率93.33%、口腔健康信念正确率90.00%、口腔健康行为正确率85.00%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牙菌斑11.67%、牙齿脱落16.67%、牙痛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全程干预可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依从性,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干预 社区 老年人 口腔保健 意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对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入早产新生儿共计36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袋鼠式护理,对两组小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NBNA评分、体重、身长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BNA评分、体重、身长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新生儿开展袋鼠式护理,能改善患儿神经功能,促进患儿体格健康发育。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定期健康体检对改善老年人健康行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辖区内户籍老年人群1300例为对照组不进行定期检测干预,2018年1月—2018年10月,体检人群1300例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为观察组。分析定期健康体检对老年人群健康行为改善价值。结果观察组人员健康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差异较小,对照组稍高,P<0.05。定期健康体检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更高,观察组大大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可促使老年人自我监督,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

  • 标签: 定期健康体检 健康行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参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干预,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观察患者2个月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变化,采用护理满意评分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1)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7.50%),参照组治疗依从性(8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及护理满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并提高护理满意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高血压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供方防御行为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混合截面相关数据,将本院门诊服务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构建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去除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后,2011-2013年所有观察人群每年次门诊费用增长73.45元,2011、2013年未参加医疗保险观察人群每年次门诊费用增长35.44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5、2017年每年次门诊增加费用145.45元,2015、2017年未参加医疗保险观察人群每年次门诊费用增长67.45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来看,供方防御行为是导致我国医疗市场整体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医疗服务市场 供方防御行为 医疗费用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建立健康体检女性乳腺癌及自检知识、行为宣教模式的效果。方法从普洱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的健康体检人群中,抽取2000名女性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建立前后受检者对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建立后受检者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建立前。结论建立健康体检女性乳腺癌及自检知识、行为宣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女性对乳腺癌的正确认知。

  • 标签: 健康体检 女性乳腺癌 自检知识 行为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序列治疗中心理干预对唇腭裂患儿交往能力和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收治的序列治疗唇腭裂患儿中纳入45例,单盲法分组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Achenbach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在接受序列治疗时,于各个阶段施以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患儿的交往能力和行为问题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唇腭裂 序列治疗 心理干预 交往能力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16周BEHAVE-AD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16周BEHAVE-AD评分、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应用奥氮平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行为障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奥氮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BEHAVE-A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慢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2例慢性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观察12个月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明确延续护理的价值。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在合理用药、合理饮食、自我调节、体检复查四项指标上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了95.1%,而对照组的满意度只有83.6%。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遵医行为,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说明该护理方案的现实意义明显,可以运用于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 标签: 延续护理 慢性肝炎 遵医行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提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回放式宣教对老年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老年哮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回放式宣教,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评(ESCA)中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哮喘生活质量评分(AQLQ)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哮喘者实施行为回方式宣教效果较好,可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 行为回放式宣教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再进行认识行为干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的治护总有效率为94%,常规组的治护总有效率为74%;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识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认知行为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6例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SF-36总评分为(72.07±5.92)分,患者ESCA总评分为(75.69±3.98),患者健康行为总分为(116.82±20.66)分。患者健康行为总分与患者的SF-36总评分和ESCA总评分均呈现正相关,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可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健康行为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

  • 标签: 老年COPD患者 生活质量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前列腺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模式。结果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疾病患者,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模式能更高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慢性前列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于脑血管病康复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93)给予传统健康宣教指导,观察组(n=93)给予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FMA评分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95.70%、自我调整能力占有比例92.47%、自我保健能力占有比例91.40%、意识行为改变率97.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宣教 多种形式 康复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再入院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P<0.05)。结论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也能降低再入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 冠心病 遵医行为 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