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性胃溃疡患者采取奥美唑和泮托唑治疗的对比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选择泮托唑的综合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奥美唑的治疗,比较患者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没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性胃溃疡患者采取泮托唑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且不会对体内代谢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头孢定致血尿发生特大,分析不良反应原因。方法2009年~2015年5月,共报道头孢定所致血尿58例,调取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尿发生患者年龄(8.5±6.5)岁,低于同期收治的并应用头孢定患者,低于同期头孢定不良反应报告平均(24±20)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单独应用头孢定;静脉用药占94.82%,既往应用头孢定静脉用药约占1/2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合理72.41%,42例,其中剂量过大60.34%;血尿出血时间1~3日,其中24h内51例,最短为用药后5min;所有血尿均在1~2日内消失,1周后内镜下复查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头孢定致血尿原因原因较复杂,可能与用药剂量过大、静脉用药、泌尿系统机械性损伤、生理原因有关。

  • 标签: 合理用药 抗生素 头孢拉定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推行奥美唑和泮托唑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03月~2013年03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2个组Ⅰ组共36例,接受泮托唑治疗;Ⅱ组共36例,接受奥美唑治疗,观察两组入选患者疗效,并进行客观比对。结果系统性随访后发现,Ⅱ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1.67%,Ⅰ组有效率94.44%,两者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推行奥美唑方案和泮托唑方案均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安全性高,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防止不良症状出现。因此,患者在治疗时,医师要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药品进行治疗。

  • 标签: 不良症状 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唑和奥美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奥美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泮托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胃液PH值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胃液PH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泮托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经由泮托唑和奥美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就到我医院就诊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进行回顾分析。将80例患者经由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由奥美唑和泮托唑的治疗方法。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数据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实验分析后发现,经由奥美唑和泮托唑的治疗方式其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泮托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更少。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米夫定治疗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采用阿德福韦酯片及米夫定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病例6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与米夫定联合治疗治疗慢性乙肝;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肝,观察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及米夫定肝功能复常率变化。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复常率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率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而且肝功能检测中ALT的复常率对照组76.67%(23/30),观察组46.67%(14/30),耐药性及副作用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χ2=4.98,P>0.05)。结论由于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易产生耐药性,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米夫定用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所致的耐药性,也是治疗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耐药慢性乙肝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埃索美唑与奥美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经奥美唑、阿莫西林和克雷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组经埃索美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不良反应发生率7.3%,对照组总有效率95.1%,不良反应发生率7.3%,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埃索美唑与奥美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但埃索美唑起效迅速。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HP阳性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间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诊治的12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将肌间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60例)作为对照组,将肌间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60例)作为观察组,利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液进行神经阻滞。观察手术后的阵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肌间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为56例优良好于肌间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的38例,镇痛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肌间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有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 锁骨内固定 臂丛神经 颈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运用单纯拔甲术、甲扩大术的疗效比较,突出甲扩大术是有效的治疗甲沟炎的手术方法。方法针对60例嵌甲性甲沟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组32例采用甲扩大术,另一组28例单纯拔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3~12个月,对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运用单纯拔甲术、甲扩大成形术治疗甲沟炎的疗效比较,甲扩大术在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拔甲术。结论甲扩大术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拔甲术,且操作技术简单,便于推广,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甲沟炎 甲基质 甲床 拔甲 甲沟扩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美唑与兰索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划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奥美唑联合抗生素,观察组应用兰索唑联合抗生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1.1%,明显低于观察组94.6%;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1%,低于观察组9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高于观察组13.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奥美唑,兰索唑配合抗生素用于酒精型消化溃疡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抗生素 酒精型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釉质成形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窝沟龋齿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窝封闭术,观察组运用窝釉质成形封闭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封闭剂的2年保留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5%,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龋齿2年内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1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窝釉质成形封闭术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儿童窝沟龋齿中,有效的提升封闭剂保存率,减少龋齿发生。

  • 标签: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窝沟龋齿 儿童口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0例,通过动态随机化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窝封闭术进行预防,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进行预防,探究60例健康体检者的龋齿发生率以及窝沟封闭剂脱落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龋齿发生率以及窝沟封闭剂脱落率的比较中,观察组健康体检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健康体检者出现龋齿的情况,可应用推广。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预防 儿童龋齿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在服用文法辛缓释胶囊75mgbid1年之后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左上肢静止性震颤症状。患者自上述症状出现后,擅自减少剂量并停用,后出现抑郁症状稍加重情况,入院后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0.5mgqd及替扎尼定片2mgbid后抑郁症状及静止性震颤和肢体活动不利症状有所改善。

  • 标签: 文拉法辛 迟发性运动障碍 静止性震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奥美唑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胃溃疡患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09月~2015年09月期间我院收治胃溃疡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每组64例,均给予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观察组则加用奥美唑,2周/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最后对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为76.56%,观察组患者93.7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18.75%(12/64),观察组为4.69%(3/64),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唑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奥美拉唑 胃溃疡 临床疗效 法莫替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唑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给药不同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奥美唑、雷尼替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9%,反酸、恶心、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奥美拉唑 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兰索唑和奥美唑配合抗生素等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联合奥美唑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实验组,联合兰索唑与抗生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以3个月为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联合兰索唑于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抗生素 酒精型消化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右旋兰索唑纳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右旋兰索唑PLGA纳米注射液,以粒径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兰索唑的含量。结果最优处方为药物与PLGA比例为12,TPGS浓度为2mg/ml,药物浓度为60mg/ml。制备工艺为30℃,2400r/min将油相滴注于水相中。结论纳米沉淀法制备的右旋兰索唑纳米粒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高。

  • 标签: 右旋兰索拉唑 纳米粒 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唑联合阿托品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44例胃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的不同,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并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各72例患者,对照组成员采取常规的形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成员则在基础上采取奥美唑以及阿托品的联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观察。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94.44%)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4.72%),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唑联合阿托品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阿托品 联合治疗 胃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胃炎临床选用阿托品与奥美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消化科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收治患急性胃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2例,每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给予药物为阿托品(0.3~0.6mgtid)+奥美唑(20~60mgqd/bid),常规组给予药物为山良菪碱(5~10mgtid)+奥美唑(20~60mgqd/bid),治疗时间均为15天。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数据。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率为90.63%,常规组治疗总总疗效率为68.75%,统计学计算表明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数据中研究组9.38%较常规组21.88%低,两组存在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较山良菪碱对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度较大,且对缓解疼痛及胃肠道痉挛较山良菪碱明显。因此阿托品联合奥美唑治疗急性胃炎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 标签: 阿托品 急性胃炎 奥美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