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经侧裂小骨窗显微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经侧裂小骨窗显微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经侧裂小骨窗显微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小骨窗显微镜手术 小骨窗开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下治疗黄韧带增生所致的椎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内收治的黄韧带增生所致的椎管狭窄患者80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下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VAS疼痛评分、伤口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在显微下治疗黄韧带增生所致的椎管狭窄可取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微创手术通道 黄韧带增生 椎管狭窄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法和显微检在尿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中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300份尿液样本随机分组,A组100份,采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B组100份,采用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C组100份,采用显微检。结果在尿红细胞检测中,使用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干化学分析。

  • 标签: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镜检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 标签: 肝脏成像 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 常规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显微根管技术治疗牙髓病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牙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的传统根管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显微根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恰填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恰填率为70%,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疼痛率33.3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相对比,利用显微根管技术对牙髓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恰填率提高,手术之后疼痛率减小,能够快速的将患者的生活品质提升,适用于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显微根管技术 治疗牙髓病变 有效性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癌辅以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伴发孤立性肺结节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组患者入院后以动态CT增强扫描对病变进行明确和诊断,同时行病理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时间间隔在7d之内,根据检查结果统计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病理形态学验证,本组52例患者早期肺癌、肺结核、肺炎伴发者依次为44例、6例和2例;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早期肺癌42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将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早期肺癌患者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方便快捷,且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CT增强式扫描 CT 早期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接诊的6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施以综合护理与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100.00%vs.86.6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vs.93.33%)(P﹤0.05)。结论对行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前循环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75名本院退休及在职(38周岁以上)人员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检出肺部结节者再次进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总结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前后两次CT扫描扫描结果,包括肺结节的检出率、检出数、结节形态的检出情况以及成像质量等。结果(1)本次275例体检人员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CT扫描检查,其105例中共发现肺部结节125枚,检出率38.1%;(2)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率、诊断肺结节的敏感度、成像质量、结节形态的检出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影像学特征展现状态、诊断准确度等方面与常规剂量CT差别不大,同时大大降低了的辐射剂量,更适合临床推广,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以实现肺癌早发现、早诊断。

  • 标签: 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胸部CT扫描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为接受喉显微手术病患手术麻醉中预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0月收治的88例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病患作为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手术麻醉的对照组44例,常规手术麻醉基础上预注右美托咪啶的实验组44例,分析比对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T0、T1、T2、T3阶段的MAP、H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1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73%(21/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中进行预注右美托咪啶镇静可有效提高手术麻醉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喉显微手术 右美托咪啶 手术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护理干预在手指离断显微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手指断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远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指功能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指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护理干预在手指离断显微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指康复状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远程护理干预 手指离断 显微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护理干预在手指离断显微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手指断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远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指功能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指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护理干预在手指离断显微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指康复状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远程护理干预 手指离断 显微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Y型留置针留置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54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接受Y型留置针留置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普通针留置。对比穿刺基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血液回流污染率、针刺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Y型留置针留置效果较为理想,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大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Y型留置针 普通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21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患者配合程度、血管因素、护理人员注射水平等是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联合应用腹腔与胆道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8年11月,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从我院挑选1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腹腔与胆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1.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与胆道联合应用到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且降低了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联合结肠对结直肠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腹腔联合结肠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共计2例患者发生肠壁穿孔,4例患者发生肠壁出血。经相关处理之后,患者的上述症状消失,无患者死亡。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随访调查,并未发现复发以及种植转移现象。结论结直肠肿瘤采用结肠联合腹腔进行治疗,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结直肠肿瘤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婴幼儿MRI检查中对扫描图像质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进行MRI检查的180例婴幼患儿按照入院ID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检查后分析其护理干预后的扫描图像质量和完成效果。结果观察组MRI检查扫描完成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3,P=0.0290)。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0.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3,P=0.0083)。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婴幼儿MRI检查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提高扫描图像质量,扫描完成的效果也得以提升。

  • 标签: 全程护理 婴幼儿 MRI检查 扫描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发生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8例,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n=21)和无脑血管痉挛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术后3个月,无脑血管痉挛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脑血管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痉挛增加了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术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Fisher’s分级、Hunt-Hees分级、腰穿次数以及终板造瘘为影响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危险因素控制,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脑血管痉挛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采用输尿管软与经皮肾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观察2016年-2018年接收的60例肾结石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运用输尿管软治疗,观察组运用经皮肾治疗,分析不同手术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与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成功率、住院时长各项指标指数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结石采用输尿管软与经皮肾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经皮肾治疗可以适应更多结石情况,并发症少,提升手术成功率,患者整体治疗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治疗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时联合应用腹腔肝切除、胆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开腹取石手术)与观察组(43例,实施腹腔肝切除联合胆道手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时联合应用腹腔肝切除、胆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降低结石残留与二次手术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开腹取石术,实验组腹腔联合胆道取石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石残留情况及二次手术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结石残留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0.0%,二次手术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腹腔联合胆道取石术能够有效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二次手术率,利于预后,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