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躁狂抑郁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躁狂抑郁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其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加快了患者康复过程。

  • 标签: 躁狂抑郁症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情感支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6例,B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A组应用情感支持护理。结果A组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情感支持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感,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情感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情感障碍综合征的患者,使用抗焦虑、抑郁及镇静催眠药物干预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我院2005年至今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6人,治疗期间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明确诊断合并情感障碍综合征的患者9人。通过对以上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9例患者治疗早期均常规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症状缓解不佳。此后治疗中分别给予患者适时适量的加用抗焦虑、抑郁及镇静催眠药物治疗,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在一周内显著改善。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合并情感障碍综合征。当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给予适量抗焦虑、抑郁及镇静催眠药物干预治疗,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方法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医生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情感障碍综合征 抗焦虑抑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长期住院的100例BPD抑郁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精神科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十周的HAMD17评分。结果经过相关干预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HAMD17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且在干预后实验组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的有效率差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PD抑郁相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肿瘤护理人员职业情感体验情况,以便帮助肿瘤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及应对职业情感应激,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17名肿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肿瘤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分析访谈内容。结果分析访谈内容得出影响肿瘤护理人员职业情感体验的主要有4种因素,包括同情心满足感、同情心疲乏、大量情感投入、情感应激等。结论肿瘤护理人员的职业情感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临床必须引起重视。医院可从各方面加强对肿瘤护理人员的支持,确保其能顺利完成肿瘤护理工作。

  • 标签: 同情心满足 情感投入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提高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运用。方法选择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增加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生活、独立性、社会交往等四因子评分以及量表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实施干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干预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生活时间及社会支持对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相同年龄段的3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于对照组一同填写LES和SSRS问卷调查,对两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SRS量表显示社会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和总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是客观支持和总体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支持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ES评分显示总体正性事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负性事件评分观察组为和总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负性事件以及社会客观支持程度是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复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疾病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分别抽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普通精神疾病(对照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0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PK含量,并在组间平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CPK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CPK水平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CPK水平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疾病 CPK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