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经验,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有48例患者治愈好转,康复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细心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配合对于早期生命的抢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71例AMI患者,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cTnT特异性明显高于MYO、CK-MB,误诊率低于CK-MB、MYO;CK-MB敏感性高于cTnT、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1~4h明显提升,4~8h达到高峰;cTnT在4~8h显著提升;CK-MB在12~24h显著提升。结论对AMI快速诊断时,cTn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误诊率低,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nT、MYO、CK-MB联合应用可提高AMI快速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与护理作用。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均给与相同的辅助治疗与精心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9%,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尿激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肌酶峰时间、ST段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方法选用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2~7天是主要发作期。结论运用胸片或超声心动图可以有效地诊断急性心暗暗肌梗死,通过及时的诊断及预后,能有效的降低其病死率,在临床上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综合征 临床分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原因。积极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发生便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身体、心理、饮食、环境等因素均为AMI患者便秘原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较多,护理人员应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便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护理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急诊急救是相当有必要的,绝对不要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做好优质护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另29例则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半年统计复发率并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1.55±13.57)min、住院时间(9.43±3.14)d,均较对照组(53.47±14.82、14.04±3.07)明显缩短(P<0.05),而患者半年内复发情况,观察组(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27.5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给予优化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抢救 心电监护 吸氧护理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关联。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45例存在梗死前心绞痛,作为观察组,35例无梗死前心绞痛,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衰、心绞痛等情况,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例(17.8%)患者在入院就诊时存在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对照组7例(20.0%)患者存在胸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不少于12h;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为6.7%,低于对照组的14.3%,梗死后心衰为2.2%,高于对照组的11.4%;不良反应率为4.4%,高于对照组的2.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无明显关系。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前心绞痛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进行4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48例溶栓治疗患者,溶栓成功40例,未成功5例,死亡3例,有效率占91.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做好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加强健康宣传,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患急性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后,治疗成功34例,成功率为(97.14%),手术平均时间(38.75±12.49)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5.07±1.25)d。治疗后共有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痉挛、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1例患者出现前臂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7.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EBN)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58例AM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A、B两组(n=29),分别实施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A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且并发症率低于B组,对比P均<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循证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入院介绍等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结合其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收入情况等特点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9)d,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1±3)d,死亡6例(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治疗中为其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的3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与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较多临床症状,但不具有典型性,易漏诊或者误诊,且并发症率较高,加大患者生存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并发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胸痛中心成立前后60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胸痛中心成立前),观察组30例(胸痛中心成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比较两组于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实施抢救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患者进院实施抢救时间、进入导管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和住院时间、医护配合以及安全转运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成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争取了抢救时机,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与单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例患者进行比较,记录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情况,术后1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后,再行PCI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有95%的血管TIMI血流分级达到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研究组术后1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一周后LVEF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流灌注,近期效果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规范化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拒绝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记录分析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尿激酶可显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尿激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11.1±6.7)d、(30.7±8.1)d,对照组分别是(20.5±7.6)d、(42.8±5.6)d,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分别是98%、22%,对照组分别是76%、44%,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