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疗法的康复疗效。方法将5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对照组29例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心肺功能仪评定心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运动心肺能力上优于对照组患者(P<O.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干预可提高心绞痛患者心肺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心肺 体外反搏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进行研究。治疗组研究对照均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起来、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在护理措施满意度方面,治疗组为9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其效果超过常规护理,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更好,临床满意度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家庭氧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此为回顾性研究,对于门诊10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因经济原因产生三组病人,一组为不进行长期家庭氧疗的患者(A组),一组为只进行家庭氧疗的患者(B组),另一组为长期进行家庭氧疗及间断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C组)。然后每半年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O2、PaCO2)、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改善程度、急性加重的住院频率。结果间断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家庭氧疗组较另两组在动脉血PaO2、PaCO2、SPAP、FVC及住院频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而FEV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无创通气能降低肺心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肺动脉压,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住院率。

  • 标签: BiPAP(无创通气) 长期家庭氧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观察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急诊和院内救治的36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院内心跳骤停患者32例,经复苏存活10例(27.8%);4例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仅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18例,存活7例(38.9%);5min后实施心肺复苏14例,存活3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分钟之内行电除颤14例,存活8例(57.1%);10min后实施行电除颤10例,存活2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尽早进行CPR,尽早电除颤,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心搏呼吸骤停是医疗救援最紧急的危险情况,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挽救遇难者的唯一途径。为了使更多的猝死病人得到更高质量的CPR急救,2010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首先保障了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但是对于呼吸道通气不畅或有异物猝死病人的心肺复苏,可否应采用A-C-B方法,即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A),再胸外心脏按压(C),人工呼吸(B)的方法实施心肺复苏。

  • 标签: 猝死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8例患者中,2例患者可以正常生活,重返社会。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系统的复苏和治疗,提高复苏成功率,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征象,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最为基本的急救措施。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护士与医生的最佳配合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近年以来对心肺复苏中医护配合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心肺复苏中医护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肺复苏 医护配合 抢救流程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故障分析及其故障后的维修。方法分析引起萨勃心肺复苏机故障的常见原因,同时,分析故障后的维修。结果引起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故障主要为无发出连续的咔哒声、按压头不工作、呼吸面罩无通气等原因,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进行维修。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有人工心肺复苏操作所没有的优越性,若出现障碍应及时的进行维修,以保证机器的正常供应。

  • 标签: 萨勃心肺复苏机 故障 分析 设备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共76例,将分为两组,对照组先给予面罩加压给氧,麻醉师到场后给予气管内插管给氧;观察组给予喉罩通气。比较两种急救方法的作用与效果。结果观察组上升时间(143.2±40.0)s、置入时间(120.5±43.2)s,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采用喉罩通气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不仅快捷、方便,且可靠性较强,值得在急诊急救中,尤其在院前急救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术是高职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急救技术。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掌握这项技能,结合《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提出的同步实训的新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开放体验式教学方法,从理论学习、开放互动式提问及实训教学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全面掌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及技能。

  • 标签: 开放体验式教学 心肺复苏 高职护理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近来的研究尽管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机制,但目前已经证实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减轻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自由基的生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抑制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以及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等机制对CA状态下的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保护治疗作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心肺复苏院前抢救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心脏骤停原因、开始复苏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结果47例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8例,失败39例,抢救成功率为17.02%。结论心肺复苏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心脏骤停原因、开始抢救时间以及早期除颤。除此之外,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并及时、科学合理的使用复苏类药物,以此提升心肺复苏院前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早期抢救 早期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组及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组,二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的恢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组在缓解症状及肺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经济。

  • 标签: 硫酸镁 复方异丙托溴铵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早期心肺复苏的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09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根据《国际心血管急救和心肺复苏指南》所规定的ACLS与BLS心肺复苏方法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操作。结果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哮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其次为心血管疾病,青霉素过敏者与脑出血者心肺复苏无效,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后,有5名患者10min内到院,均成功实施了心肺复苏,56名患者10min后到院,仅仅有3名患者成功实施心肺复苏;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哮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中毒与心血管疾病次之。结论研究表明,年龄、病因以及院内、院前心跳骤停等是影响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 标签: 呼吸骤停 急性冠脉综合症 心跳呼吸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根据2009年卫生部的三个行业《标准》规范要求,我院消毒供应室对植入性手术器械、外租手术器械实施快速生物监测。目的加强对植入性、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及手术质量追溯记录。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在植入性手术、外租手术器械灭菌时,利用嗜热脂肪杆菌菌片进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快速生物监测在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中可操作性强,效果好,解决了检测结果滞后,是目前较理想的、科学的、的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 标签: 快速生物监测 灭菌效果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监测的57例使用地高辛的临床病例中,其血药浓度>2.0ng/ml的有5例(8.8%),血药浓度0.8~2.0ng/ml的有21例(36.8%),血药浓度<0.8ng/ml的有31例(54.4%)。结论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为医学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的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分别采用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措施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收缩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虽然在成功率方面没有显著效果,但是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心脑缺血性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脑缺血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所收治的分娩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20例,分析产后出血特点及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方法干预,分析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出血时间产后2h为高发期。出血量以500~1000ml居多。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及阴道助产。所有孕妇经护理后均止血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孕产妇行相关怀孕及生产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种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孕妇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