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Hp)感染与胃癌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为B组,并从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80例为C组,使用碳14呼气试验和血清抗Hp-IgG检测三组的Hp阳性率,A组患者均随访3年,对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三组的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A组的Hp阳性率高于B、C两组(P<0.05),B组的Hp阳性率高于C组(P<0.05);A组中Hp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大于Hp阳性患者(P<0.05)。结论Hp感染对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评估胃癌发生与预后的潜在指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 碳14呼气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株的耐药性表现特征和Hp耐药对其根治目标实现的影响效应。方法针对108例Hp感染阳性患者实施菌株分离处理,运用E-test方法测定Hp岁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药物的敏感性,并运用7d三联疗法和3d四联疗法针对42例患者实施根治治疗。结果Hp对三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7d三联疗法和3d四联疗法对Hp感染的临床根治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幽门螺杆具备显著的抗菌耐药性,其耐药性的剧烈程度对临床实际获取的根治率具备鲜明的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Hp)菌株 耐药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Helicoeb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确诊的182例胃癌的Hp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感染与胃癌发生年龄无关.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感染与胃癌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胃窦癌与贲门癌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感染与胃癌病理类型无关,胃癌各病理类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抗原在诊断幽门螺杆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幽门螺杆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和非幽门螺杆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幽门螺杆分离培养及幽门螺杆抗原检测,以幽门螺杆分离培养为金标准,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幽门螺杆抗原检测的特异率、敏感率和幽门螺杆分离培养结果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幽门螺杆感染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幽门螺杆抗原检测能够取得准确有效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杆Hp)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寻找一种准确而又简便易行的Hp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并且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检测幽门螺杆Hp);而观察组则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Hp),观察两组检查方法Hp的阳性率,比较其优劣。结果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的Hp检测阳性率为72.1%,对照组行Giemsa染色法的Hp检测阳性率为51.1%。可见,14C尿素呼气试验的H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法。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Hp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敏感性高、简便易行且检查无创,可作为有慢性胃炎症状和体征患者Hp的常规检查项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14C尿素呼气试验 Giemsa染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上皮化生时幽门螺杆hp)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既往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IM)或萎缩性胃炎内镜复查者共40例,NBI内镜下观察,并取活检,标本行h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理诊断为肠化的48块标本中,8块标本有hp感染,hp感染率为16.6%。结论大多数肠化粘膜不存在HP感染。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耐药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幽门螺杆耐药发生机制及其对策,结果幽门螺杆耐药有多种分子及基因基础,且治疗方法较多,结论幽门螺杆耐药有多种分子及基因基础,且治疗方法较多,需继续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形成统一共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抗药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四联根除幽门螺杆的疗效。方法观察对照组100例幽门螺杆感染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根除幽门螺杆疗效和治疗组10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根除幽门螺杆疗效。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根除率91%,对照组幽门螺杆根除率45%,两组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疗效显著。

  • 标签: 奥美拉唑胶囊 胶体果胶铋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 克拉霉素片 根除 幽门螺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感染者使用根除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合并胆石症和(或)胆囊炎时的疗法以及诱因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两套根除方案并给合并胆囊结石和(或)胆囊炎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特别观察有诱因时的病情变化。结果患者幽门螺杆转阴,症状缓解渐至消失。结论幽门螺杆根除治疗方案根除率高,合并胆石症和(或)胆囊炎时加用中药治疗效果好,避免诱因症状减轻快,不易再发,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胆石症或胆囊炎 中药 避免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根除疗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部烧灼感、疼痛感、餐后饱胀不适感症状显著改善,优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序贯方案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用药5天后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500mg,每天2次,用药5天;对照组50例采用标准三联方案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10天。之后两组均继续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3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5周后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6%,9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治疗方案与标准三联方案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相同,但HP根除率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于2012年7月开展幽门螺杆(HP)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二年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二年中4160例,3664人次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观察治疗。结果3664人次中首次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2191人,阳性率59.8%。496例阳性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抗幽门螺杆治疗,转阴率80%。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价廉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值得在基层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呼气试验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感染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方法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A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C组,观察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阳性率、HCV-RNA病毒载量。结果B组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的明显高于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还会加剧病情进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幽门螺杆(Hp)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各50例做比较,分为对照组(牙周炎组)和健康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含漱液和牙菌斑标本,提取DNA后通过多种手段检测标本的Hp阳性率,将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检测差异相比较。结果对照组50例中发现Hp45例,占总数的90%;健康组50例中检测出Hp22例,占总数的44%;检测显示Hp在牙周炎患者的阳性率大大高于健康者,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与牙周疾病的关系密切,其阳性率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幽门螺杆菌 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幽门螺杆(Hp)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幽门螺杆感染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HP根除35例,根除率87.5%,不良反应恶心2例,食欲减退2例,腹胀1例。结论选择补救治疗方案时要考虑选不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保持足够高的胃内pH、保证患者按方案服药且疗程足够长。

  • 标签: 难治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序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Hp)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将122例银屑病患者血样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幽门螺杆的抗体阳性判断和分型,同时根据年龄性别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60例作为参考.结果122例中男性80例,占65.57%,女性42例占34.43%。其中,寻常型91例,关节型3例,红皮病型10例,脓疱型18例。寻常型36例HP抗体阳性,阳性率39.56%,关节型1例,HP抗体阳性率33.33%,红皮病型2例HP抗体阳性率为20%,脓疱型4例,HP抗体阳性率为22.22%,银屑病患者HP抗体阳性率为35.25%。健康体检对象60例,HP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为21.67%。银屑病患者与健康者HP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中患者男性比率高于女性,而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HP抗体阳性率不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最高,这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可收集更多的其他型别银屑病资料以明确其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银屑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的有效方法,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160例确诊为Hp感染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螺旋霉素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治疗组Hp根除率为95%,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25%,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在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幽门螺杆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后,效果明显;而在应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螺旋霉素四联疗法后,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身体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基层广泛使用。

  • 标签: 核糖霉素 螺旋霉素 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 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