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膜肉瘤的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方法选取肺膜肉瘤患者2例,对肉瘤标本进行镜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肺膜肉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其中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多呈弥漫性紧密排列或者交织束状排列,增生梭形细胞周围见大小不等的裂隙,裂隙多呈分支状,少量裂隙呈片状、车福状,有灶性坏死。肿瘤细胞Vimentin、CD99、CK、Bcl-2、EMA均呈现阳性;Calretinin、CD34、CD68、SMA、S-100、MyoD1、desmin均呈现阴性。结论肺膜肉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较为复杂,诊断时应该引起注意,并且肺膜肉瘤的复发率较高,要严格处理好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滑膜 肉瘤 病理组织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膜软骨瘤病28例,其中28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发生于膝关节24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2例,肩关节1例,1例双膝关节均发生。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及周围大小不等、多发钙化的软骨小体,中心密度低,边缘密度稍高。结论X线、CT、MRI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滑膜 软骨瘤病 关节游离体 X线 计算机体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血管留置针穿刺的方法。方法对120例硬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先定位,再穿刺,再次定位、固定,最后穿刺的方法;对照组采取穿刺部位上下固定,快速进针的方法。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采取的穿刺方法能提高硬血管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

  • 标签: 硬滑静脉血管 静脉留置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男性,45岁,右腕部肿块25年,大小为3×5cm,近日因腕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来我院检查。

  • 标签: 腕关节 滑膜 骨软骨瘤病
  • 简介:摘要患者男,患者老年男性,43+年前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两月即再次出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考虑反复,未再采取治疗,近日患者左侧腹股沟区包括反复突出伴不可回纳到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左下腹有长约3cm手术瘢痕,左侧腹股沟有长约5cm手术瘢痕,并可见14cm×12cm包块坠入阴囊,质软,界限欠清,无压痛,平卧时包块不能还纳入腹腔。腹股沟区彩超提示包块内可见小肠蠕动。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伴嵌顿。

  • 标签: 腹股沟疝 滑疝 马鞍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双髋关节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及本院病例早期双髋关节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结果MR双髋关节囊内见多个小结节影,呈“石榴籽”样改变。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低信号,关节膜明显增厚,增强扫描小结节影未见明显强化,肥厚的关节膜明显强化。结论早期双髋关节膜软骨瘤病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早于X线发现病灶。

  • 标签: 双髋关节 滑膜软骨瘤病,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膝关节膜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男5例,女3例,8例均可见膜增厚、关节积液、游离体,7例见钙化、骨化游离体,1例见未钙化游离体。结论MRI对膝关节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MRI能够清楚显示对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游离体CTMRI
  • 简介:摘要目的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2009.10~2013.7经病理确诊的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患者6例,6例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患者行CT检查,4例患者行MRI检查。结果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6例患者行X线检查,表现为不规则钙化及骨化游离体,游离体密度不均,4例患者行CT检查表现为大小不等钙化游离体,较X线更能明确数量及游离体的位置,4例患者行MRI检查可发现多个游离体,边界清楚,可显示膜情况。结论X线多能诊断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CT对于诊断及手术有帮助,MRI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肘关节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征象,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认识。方法对31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主要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数目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结论X线摄片是膜骨软骨瘤病最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检查方法。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线摄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手腕部腱鞘膜结核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为腱鞘滑膜炎、腱鞘膜瘤,腱鞘巨细胞瘤等,延误治疗从而导致患者患肢的功能障碍。本文病例通过超声结合病史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及所受累肌腱,观察病变周围的神经血管,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掌心腱鞘滑膜结核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39例,均行善愈腹膜前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尿潴留、血肿等术后并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39例手术用时15~25min,平均用时(21.44±1.52)min,术后48h内共计3例患者使用镇痛剂止痛。术后(17.42±6.29)h下床活动,术后(6.82±1.20)d出院。术后共计发生3例并发症,1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积液,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7.69%。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术对腹股沟疝具有良好疗效,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 标签: 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术 腹股沟滑疝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实施。结果62例患者经16螺旋CT检查,均有效获取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16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患者结石形态、位置、性质,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螺旋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盲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盲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盲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盲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