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以及针对性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从中随机选择1486份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保存以及标本检查等相关影响尿液检查的相关影响因素出现的误差进行统计,并通过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1486份尿检样本的检查结果中,有67份样本出现较大的误差,占4.51%。其中,标本检验时出现的误差最高,占35.82%,其次为临床用药时出现的误差,占26.78%,最少的为标本送检时出现的误差占7.46%。结论患者接受尿液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流程严格把握,使影响因素最小化,使误差率降到最低,确保临床尿液检查更具准确性的特点

  • 标签: 临床检验 尿液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潜血检验中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潜血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若以显微镜潜血检验结果为标准,则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中假阳性率为13.33%,假阴性率为7.27%;若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标准,则显微镜潜血检验结果中假阳性率为23.53%,假阴性率为3.77%。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两种检验方法各有优势与缺点,临床中应联合使用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尿液潜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尿常规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我院(选择我院2015年3月11日—2015年6月11日采集的220例尿液样本,给予尿沉渣、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在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97.27%、95.91%、96.82%。结论在尿液检验工作中,进行尿沉渣、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尿液检验 尿沉渣 尿常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尿液常规检查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受检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实施尿液样本采集和尿液常规临床检验,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前质量控制基础上实施尿液样本采集尿液常规临床检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和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应用前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受检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降低不合格尿液检验样本的发生率,提升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师开展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条件。

  • 标签: 前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的肾结石、肾肿瘤、肾小球类疾病以及肾炎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尿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分析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以免因误诊而耽误疾病的治疗。结果5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经过尿液分析仪有36例患者表现为阳性,16例患者表现为阴性,阳性率为69.2%;经过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有45例患者表现为阳性,7例表现为阴性,阳性率为86.5%;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分析仪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正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 尿液分析仪 泌尿系统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的影响,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6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尿液标本,分别在早上、下午进行尿沉渣检验,对比分析两个不同时间的尿沉渣检验结果。结果与下午检验组相比,早上检验组的白细胞、上皮细胞等检验指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下午检验组相比,早上检验组的满意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结果会受到尿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早上进行尿液标本检验准确率更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更大。

  • 标签: 放置不同时间 尿液标本 尿沉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项目的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组,另外选取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80名作为参照组,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对于所有人员展开抽取血液样本,同时进行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验,分别统计以及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并且记录不同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情况。结果通过进行统计两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以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急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的增高,并且慢性肝炎、肝癌病例的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显著,以及亮氨酸氨基转肽酶水平存在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对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断,肝功能生化检验拥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给临床明确诊断重要的信息。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项目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与其肥胖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以某幼儿园的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BMI指数(包括父母亲)筛选出肥胖儿童,共33人作为实验观察组,并选取3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儿童尿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和原始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两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肥胖儿童尿液中Fe、Zn、Cu的水平分别为26.7±11.3μg/dl,39.4±23.1μg/dl,1.9±0.8μg/dl,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1.9±22.7μg/dl,84.7±19.3μg/dl,51.4±3.6μg/dl),实验观察组的儿童尿液中Fe、Zn、Cu的水平与他们自身BMI指数呈负相关。实验观察组的肥胖儿童BMI指数与其父母亲的BMI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尿液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儿童肥胖之间有由着紧密的关系。肥胖越严重,BMI指数也就越大,微量元素水平就会越低。而且儿童肥胖以及肥胖程度还与他们父母有着不可缺少的关系。

  • 标签: 儿童肥胖 尿液检测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肾脏生化检验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采用分级式检验。对两种检验方式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式的胱抑素C、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肾脏进行生化检验的过程当中使用分级检验的灵敏度较高,相对于常规的检验方法来说,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检验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100例血脂生化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拉网式检验,观察组进行分级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l、LDL-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TG、TC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分级检验 血脂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高PH值对患者尿蛋白假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尿液高PH患者的晨尿,用醋酸调节至不同的低PH值,并对不同PH尿液中蛋白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尿液高PH值,影响尿蛋白的定性结果,但不影响尿蛋白定量结果,调整PH值后,定性结果也会发生变化,调整前后尿蛋白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液高PH值会影响尿蛋白的定性分析,但不影响定量分析。

  • 标签: 尿液 高PH值 尿蛋白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价值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生化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干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法行常规的尿液检验,生化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有效率。结果生化组诊断有效24例,无效1例,诊断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诊断有效17例,无效8例,诊断有效率为6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有效率较常规检验更为准确,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糖尿病 诊断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96例腹泻患者纳入研究,按腹泻季节分为4组,各24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大便常规检验,对比每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经检验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菌于夏秋两季流行,大肠埃希氏菌及志贺菌不存在季节性流行特点。结论在经验季节性腹泻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大便常规检验的效果良好,不仅能辅助病情诊断,还能评估造成季节性腹泻的风险因素。因此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大便常规检验 季节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情况和1000例标本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12月的质量控制情况和1000例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加强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实施前后的标本合格率和差错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前的合格率和差错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是检验科保证各项检验指标准确的前提,同时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临床工作,检验科人员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较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检验科 生物化学检验 质量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检验结果。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21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择单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218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脂检验,将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及B、甘油三酯等均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患有糖尿病患者的常规诊断中,加入血脂检测能够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血脂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72例。根据Killip分级分为心衰组19例,非心衰组53例。分析冠脉病变与急性心梗心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特点。结果(1)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2)年龄、高血压、超敏CRP在急性心梗心衰组与非心衰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年龄、超敏CRP、冠脉病变数与急性心梗心衰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超敏CRP升高、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脉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诊断糖尿病中实行生化检验以及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不同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49)以及实验组(n=49),将采取常规检验患者当做参照组,将采取生化检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糖尿病患者诊断有效率95.91%显著高于参照组糖尿病患者诊断有效率77.55%,两组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对比意义存在。结论将生化检验以及常规检验应用在诊断糖尿病中效果均显著,但是生化检验诊断有效率更具优势,成为诊断糖尿病首选措施。

  • 标签: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进行阴道细菌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均采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2种检查方式。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检验法检出的阳性率显著比PCR检验法高,且对棒状杆菌、戛纳杆菌以及肠球菌的检出率也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R检验法相比,细菌培养检验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也更好。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 细菌培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强化手段对于提升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准确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血清检验样本3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检验样本的送检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192例血清检验样本,全部检验样本在采集和实验室检验操作过程中,均严格遵照相关操作规程,参照组检验样本应用常规性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组检验样本应用强化检验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检验样本的检验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检验样本在血清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CA125等生理指标方面的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检验样本,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验样本的检验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检验样本,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检验科收检的血清检验样本应用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手段,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检验生理指标的变异指数,提升血清样本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优化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诊断技术水平和诊断结果获取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 临床免疫检验 准确性 影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