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换敷料治疗,观察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坏死与骨髓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换敷料持续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敷料维持的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促进骨折患者创面的愈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骨科 创面 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4例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足外伤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手术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封闭式 负压引流 手足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护理在预防开放性骨折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护理,对比两组感染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护理用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封闭式负压引流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管理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经验。方法在消毒中心外来器械的管理中采用PDCA的系统化管理方法,与采用传统方法管理,比较器械的验收率、去向明确率和遗失率。结果采用PDCA管理模式之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器械验收率达到100%,显著高于采用前的68.9%;器械去向明确率达到95.3%,显著高于之前的82.3%;器械的遗失率降低到1.6%,显著低于原来的3.5%;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在采用PDCA管理模式之后得到的极大的提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采用PDCA管理模式在器械验收率和器械去向明确率都得到有效提升,器械遗失率得到有效降低,对降低医院器械污染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的护理管理中运用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护士共计20名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医生与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之后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在内科的护理管理中通过引入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并提升其临床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水平,有利于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分层级管理 护理管理 价值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组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患者对血透的认知以及遵医行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分数、情绪状态;血透治疗并发症。结果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组满意评分、生活质量分数、情绪状态、患者对血透的认知以及遵医行为、血透治疗并发症对比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组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透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血透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伤口造口小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的实践经验,分析其效果。方法成立造口伤口皮肤护理管理小组,确定小组成员职责,全程参与压疮患者和压疮高危患者的管理。比较建组前后1年内各项指标。结果建组后,我院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院外带入Ⅲ期压疮治愈率及压疮高危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病房联络员对压疮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皮肤护理管理中引入伤口造口小组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造口伤口护理知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全院皮肤管理的护理质量。

  • 标签: 皮肤护理 管理 伤口造口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哮喘患者过程中应用Orem护理管理模式是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本院收治的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Orem护理管理模式,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Orem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哮喘患者过程中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Orem护理管理模式 哮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创伤骨科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患者176例设为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管理,并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未行疼痛护理管理收治的154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采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后使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降低,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创伤骨科病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医务中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医务人员采用常规医务管理方法,实验组医务人员在此基础实施量化管理模式。以医务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和医务质量为标准,对不同医务管理方法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量化管理模式后,实验组医务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和医务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量化管理模式能够增强急诊科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提升医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建议在急诊科临床医务管理工作中应用。

  • 标签: 急诊医务 量化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2017年9月前患者对本院护理满意度和护士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护理工作评分进行记录并统计,并在该月开始使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使用该管理模式9个月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在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应用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中,护士护理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士工作评分均要好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可帮助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提高护士护理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评分,并减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纠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岗位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 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ICU规培护士培训模式和经验,以供其他科规培护士培训借鉴。方法将六西格码DMAIC管理模式运用于规培护士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DMAIC管理模式,规培护士的核心能力、知识和技能均得到显著提升。结论系统规范的管理模式符合重症护理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 标签: 重症规培护士 六西格玛 DMAIC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品收入占比控制中的具体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视作对照阶段,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药品收入占比的控制;另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作为观察阶段,将循环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控制管理中,对比药品收入占比、药物应用风险发生情况及药学服务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阶段的药品收入占比为31.61%,显著低于对照阶段;观察阶段患者的服务满意率为94.00%,高于对照阶段,且观察阶段的药品应用风险发生率相对更低;观察阶段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调配知识掌握度评分均相对更高(P<0.05)。结论将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品收入占比的管理中,不仅能有效控制药品收入占比,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药品服务满意度、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循环管理模式 药品收入占比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群体中积极开展营养改善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在421例社区人群中,BMI值超过正常范围人群共计298例,占比70.78%。其中过重人群109例,占比36.57%。肥胖人群121例,占比40.6%。非常肥胖人群68例,占比22.81%。给予相应的营养改善健康管理模式办法,进一步对该类方法应用前后的健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421例社区人群中,随着该类模式的实际应用,社区人群对于健康保健等方面的认知有所提高,对于健康管理的认识提高有效,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后BMI值有所下降,疾病预防有效。结论在社区人群中应用营养改善健康管理模式对于该类人群疾病、健康方面的认知提升十分有作用,有助于帮助该类人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社区人群的普遍生活质量和疾病预防的有效性。

  • 标签: 营养改善健康管理模式 社区人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模式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曹路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74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37例)与社区管理模式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COPD稳定期患者社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社区管理模式 COPD稳定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房药品调剂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0月的药剂调剂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药品调剂管理,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不同药剂调剂管理模式下各组调剂差错问题、差错原因、调剂管理质量评分比较。结果在调剂差错率上,观察组为0.29%,对照组为1.08%,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剂管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为(90.42±3.26)分,显著多于对照组(77.94±3.18)分,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房药品调剂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药剂调剂工作水准,减少不良问题。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调剂 PDCA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问题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未引进问题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17年(已引进问题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320例,较为满意为481例,不满意为1187例,护理满意度为60.27%;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986例,较为满意为973例,不满意为501例,护理满意度为85.5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问题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问题管理模式 急诊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给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 手术室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采用“体位垫套餐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通过改进前后两种管理模式在取用耗时、一次准备正确率比较,发现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护士无效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手术室体位垫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标签: 体位 套餐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118例临床护理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59),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75%;观察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工作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护理责任制 分层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