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良史以及不育不孕患者的外周染色体进行分析检查,指导妊娠以及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将我院在时间段2009年8月~2015年10月区间内所收治的具有不良史的不育不孕患者共计500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范畴,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研究中纳入500例受检对象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共发现异常核型28例,检出率为5.60%(28/500)。28例检出异常核型者中19例(67.86%)为多态性,6例(21.43%)为平衡易位,3例(10.71%)为嵌合体。多态性异常核型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异常类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育不孕、不良均与染色体异常相关,需通过染色体核型检查的方式完善产前诊断,指导优生优育。

  • 标签: 不育不孕 不良孕产史 外周血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入院孕产妇对产期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新入院孕产妇保健意识。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新入院孕产妇随机抽取1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份问卷调查中胎膜早破处理方法认知率仅为9%,对何时会感到胎动、12小时胎动次数、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最佳时间、检时间与意义、饮食与休息认知率为50%以上,其他为50%以下。结论新入院孕产妇对产期相关知识比较缺乏,社会及医院应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孕产妇产期保健意识。

  • 标签: 新入院孕产妇 孕产期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患病时间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分组。分析各组病人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结果3组间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病时间的早晚与围生儿生长受限和窘迫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大小呈正相关。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病时间的早晚与围生儿生长受限和窘迫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大小呈正相关,终止妊娠时间对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不大,但随龄越少,新生儿窒息率和病死率将增加。

  • 标签: 发病孕龄重症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联合干预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66例,依据孕妇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孕妇比例为33例。予以基础护理的孕妇作为参照组,予以早期联合干预的孕妇作为实验组,最后比对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比对后,实验组比例较高,组间数据经统计后可知,两组间差异正相关。结论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实施早期联合干预,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上应用和实践。

  • 标签: 早期联合干预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孕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与优生知识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符合计划怀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600例育龄女性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参与进行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标准将600例育龄女性分成两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600例育龄女性作为实验组,其他600对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女性作为常规组,将两组中所有育龄女性的资料归纳成健康档案,并且定期随访怀孕状况,之后比较实验组以及常规组中产妇生产的新生儿发生缺陷的状况。结果实验组育龄女性总发生缺陷率为0.330%,常规组育龄女性总发生缺陷率为0.67%,两组育龄女性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女性在前接受优生健康检查可以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同时我国的优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加强优生知识的培训,需要提倡准备怀孕的夫妇在前3~6月前积极参加前优生健康检查,这样有助于提高我国新生儿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孕前 优生健康检查 出生缺陷 干预效果 优生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期保健指导对孕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进行孕期保健的1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指导,观察组实施产期保健指导。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心理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期保健指导对孕产妇临床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妇 保健指导 产后抑郁症 产后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医学中进行产科、儿科合作新模式的意义。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儿中,随机挑选出2000例,对产科、儿科合作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和与之有关的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2016年2月为界限来将2000例胎儿划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对照组采用旧合作模式,观察组给予新合作模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和围产儿死亡率、与围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通过采用新合作模式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和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医学中通过利用、儿科合作新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与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产科学 儿科 合作新模式 围产医学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费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加强健康教育对促进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9月,在我院接受免费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400对夫妇,分为两组,每组200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前检查和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前健康教育指导。结果观察组能够在前进行自我保健并积极治疗调理身体状况,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夫妇对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认知及行为自律,提高了孕妇的妊娠质量,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免费前健康检查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项目,是由政府买单,对育龄待群众进行健康筛查,预防出生缺陷为目的的长远性、迫切性、重要性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循化县2012年已实施前检查的1558对夫妇为资料。结果低学历群体与大龄待群众对前检查认识不足,排斥此项工作,对疾病自我防护能力差,发病率高,而高学历群体与适龄待群众对前检查积极主动,配合、从思想上重视,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强,发病率相对较低。结论通过免费前检查和宣传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播性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防护能力,纠正不良习惯,排除致畸因素和遗传因素,是预防胎儿畸形,生健康宝宝的关键。

  • 标签: 免费孕前检查项目 干预出生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孕前综合保健服务计划的妊娠妇女选取5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将同期没有接受孕前综合保健服务计划的妊娠妇女选取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妊娠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组低,而且妊娠结局也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规范性的前保健措施可以有效的将妊娠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而且有效的改善了妊娠结局,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孕前保健 妊娠结局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瘤的超声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9-2015年在我院产科及新生儿科发现瘤的40例胎儿的产程中超声表现。结果该40例病例,其中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颈部水囊瘤,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脑膜膨出,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头部皮肤血管瘤,27例确诊为胎儿瘤,10例为阴性结果。其确诊率67.5%,漏诊率25%,误诊率7.5%。结论超声诊断对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超声对胎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胎儿 产瘤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初无痛人流术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站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50例初无痛人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150例采用传统扩宫术进行人工流产,没有采用其他药物辅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人流妇女在终止妊娠过程中采用无痛人流术,痛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初孕 无痛人流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独使用依沙吖啶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式,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经羊膜腔穿刺注射100mg依沙吖啶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方式。结果研究组的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73.3%(P<0.05)。研究组无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38例不良反应严重。结论采用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引产的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使孕妇的宫缩更加协调,大大减少了引产后的出血量,缩短了产程。

  • 标签: 瘢痕子宫 孕中晚期 引产方式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孕酮在诊治宫内流产中的临床实际作用和效果,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孕妇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最终的妊娠结局对其进行分组,分成了正常宫内早孕组(33例)、先兆流产组(53)和难免流产组(13)。对三组的孕酮水平以及先兆流产组实施治疗前后的孕酮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1)正常宫内早孕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和难免流产组孕妇;先兆流产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孕妇;(2)先兆流产组治疗后孕酮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先兆流产组治疗后孕酮水平与正常宫内早孕组的孕酮水平相当,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宫内流产的实践过程中,孕酮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孕酮 宫内孕流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农村育龄妇女产期保健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河北省A、B两县的480名农村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的孕产妇均分成两组,每组240名孕产妇,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的孕产妇产期内不采用任何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于实验组的孕产妇在产期采用保健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孕产妇的孕期营养状况、产褥期母婴保健和母乳喂养知识了解情况、育儿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情况等保健质量指标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孕产妇的孕期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孕产妇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产妇对产褥期母婴保健和母乳喂养知识了解情况、对育儿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孕产妇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育龄妇女中开展产期保健护理,能够显著的改善孕产妇产期的营养状况以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状况,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以及产妇自身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农村育龄妇女 孕产期 保健护理 营养状况 孕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