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诊治和预防胃癌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300只Wistar大鼠分组,分别给予四种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胃粘膜损伤因素,判定其损伤指数,分析胃粘膜损伤指数与胃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粘膜损伤指数与胃癌发生率为正直线相关(γ=0.9612,P<0.05)。结论胃癌发生与胃粘膜损伤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密切相关的。

  • 标签: 胃粘膜 损伤程度 胃癌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共收治了外科手术患者2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为常规镇痛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上述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外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成正比。结论给予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外科手术 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入选的10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尿酸、外周血白细胞,比较三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结果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ey、hs—CRP,尿酸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脑梗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 标签: 脑梗塞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临床上治疗不同程度空腔粘连的方法策略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中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国际中分类标准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宫腔粘连患者实施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2-3个月经周期的护理以及二探观察,并对其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经治疗后存在的差异。结果在140例宫腔粘连患者中有135例宫腔患者有既往刮宫史,比例为96.4%。轻度宫腔粘连患者有29例,占20.7%,中度宫腔粘连患者有16例,占11.4%,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有89例,占63.6%,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有6例,占4.3%。术后观察到所有宫腔粘连患者有10例患者月经量增多,约为7.2%。月经量没有明显变化宫腔粘连患者有7例,约为5%,月经量恢复正常有110例,占78.6%,月经量减少的患者有13例,占9.3%。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多种方式对140例宫腔粘连患者中85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率为60.7%),有73例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周期正常,约为85.9%,有10例患者的月经周期紊乱,约为11.8%,有2例患者处于闭经状态,占2.4%。结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有过刮宫史的患者患有宫腔粘连的概率要高的多,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均可通过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重度的宫腔粘连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它的预后较其它程度的宫腔粘连患者差,因此对有过刮宫史的妇女要注意防止宫腔粘连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宫腔粘连 二探观察 随访观察 宫腔镜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冠脉造影和CCU监护的患者73例,经临床检查排除了5例因房颤、无室性早搏以及由于其它技术因素问题不能测定的患者。将入选的68例患者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冠脉造影阴性组23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组的45例患者,又按照病变程度将其分为单质病变组合多支病变组两个亚组,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24例。所有患者采取窦性心律震荡检测,测定其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两大指标。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的震荡初始与冠脉造影阴形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的震荡斜率与冠脉造影阴性组相比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的冠脉造影积分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冠脉造影积分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出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和冠脉病变程度有关系,其系数分别为r=0.21(P>0.05)和r=0.5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震荡斜率明显受损,并且随着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加深,其窦性心律震荡受损情况有所加深。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窦性心律震荡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名,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将斑块组按回声强弱分为强回声组、弱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比较各组间的CRP及胆红素。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回声增强,血清CRP水平增高,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斑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斑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粥样硬化 CRP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例行16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分析,分析16层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与临床价值。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图像诊断冠状动脉,其中50%以上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22%、83.16%、95.36%、89.33%、95.13%。结论16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简便、无创、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尤其是对于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16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诊患者血乳酸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EICU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4例内科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预后,将其分为D(死亡)组和L(存活)组,其中D组31例,L组53例。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24h内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其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大于30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21~30分的患者(P<0.05),APACHEⅡ评分为21~30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11~20的患者(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L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的关系为正相关,即血乳酸浓度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而升高,而APACHEⅡ评分又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测指标,所以内科急诊疾病严重程度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动脉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乳酸 APACHEⅡ评分 正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7月两个月收治的3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下腰痛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是否享有保险、文化程度、疼痛时间等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调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水平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文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享有保险患者与未享有保险患者的疼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患者享有保险可以影响患者疼痛水平;患者病程与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社会心理因素 焦虑 抑郁 保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方法使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10例阴性标本及系列阴性溶血标本进行HBsAg的检测。结果阴性溶血标本的S/CO值普遍高于正常血浆标本,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S/CO值也随之增大,甚至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溶血对正常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当标本溶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导致ELISA检测HBsAg的假阳性。故临床检测中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应尽量避免溶血标本。

  • 标签: 溶血 ELISA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30例健康体检妇女,标记为对照组,另外30例绝经妇女冠心病患者,标记为观察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性激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血同型半胱胺酸(HCY)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脂、血糖、FIN及IS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E2、E/T、E/P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CY水平也随着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妇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IS降低、胰岛素抵抗、HCY等,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绝经妇女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0例冠心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人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检测,判断二者有无关联。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以间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颈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从中心动脉压的改变,早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拟诊冠心病于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共152例,按既往确诊糖尿病史及OGTT分为对照组49例、IGT组54例、T2DM组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及测量中心动脉压;比较各组间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评价左心动脉压各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IGT组、T2DM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中心动脉压SBP、P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0.299,0.301,p<0.05);中心动脉压DBP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p﹥0.05。Gensini积分与各危险因素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心动脉压收缩压仍与冠脉病变积分相关。结论中心动脉压SBP、P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脉病变的预测因子;糖代谢异常患者较血糖正常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弥漫病变、多支病变多见。

  • 标签: 中心动脉压 糖代谢异常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脉病变最基本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一直以来,心血管领域关于冠心病的认识都是基于这项检查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动脉狭窄程度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观念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易损斑块绝大数会引起血管腔的轻、中度管腔狭窄。轻、中度管腔病变比解剖上及功能上重度管腔病变引发的心肌梗死风险更高。然而,随着近年医学观念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这个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斑块 狭窄
  • 简介:摘要2012年我市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共采集样品10份,其中患者呕吐物2份、剩余卤牛肉1份、剩菜2份、患者服药前肛拭子5份。经检测得出食物中毒是由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变形杆菌污染的卤牛肉引起。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脂肪肝的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9例,对伴初诊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8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脂肪肝超声分度,探讨其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有显著性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伴2型糖尿病组的患者中,随着空腹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值的升高,脂肪肝的程度加重,二者具有相关性(P<0.05)。故研究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延缓脂肪肝病程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