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2012年以来,奉贤区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区试行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本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对现阶段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工作目标和组织框架,规范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工作效果进行了绩效评估。结果显示,在现阶段开展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社区居民乐意接受;但还应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设立家庭医生特殊岗位津贴,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养,争取信息资源共享。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服务团队 家庭医生制
  • 简介: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对每位病人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和治疗,并为每位病人乃至他们的家庭提供全面的、持续性的管理,更好地做好疾病的三级预防,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节约社区群众健康服务的成本,花相对来说较少的钱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真正成为社区老百姓的健康守护神。

  • 标签: 全科医生 全面仔细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生判断和处理急腹症患者的方法,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收集其临床治疗,总结其诊疗方法,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确诊情况急性阑尾炎百分比最高为37.50%,远高于其他急腹症,差异显著p<0.05;泌尿系统结石百分比次之,为15.83%,与其他急腹症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转诊情况方面除妇科急腹症外,急性阑尾炎转诊率最高,与其他急腹症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转诊率次之,与其他急腹症相比,差异显著P<0.05。受医疗条件限制,宫外孕及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均转诊。本院治疗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死亡,均治愈好转出院。结论医生应善于总结急腹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便于及时确诊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 标签: 全科医生 急腹症 临床分析 非手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实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随访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健康档案使用率、认知率、服药依从率等管理指标,以及其中100名规范随访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后,患者的健康档案使用率、管理率、认知率、随访率、服药依从率、规范管理率均明显大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有助于规范管理患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 糖尿病 管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的治疗问题,并且研究医学正肿瘤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以此推动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方法对参加直肠癌的560名社区居民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居民的生活状况、三级肿瘤防治网路的可实现性、了解肿瘤防治知识的程度等方面。在调查中用到数据统计的方法,用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问卷调查,可以从收到的440份问卷中统计出,其中离退休居民占到被调查人数的70%,在肿瘤防治的相关知识方面,居民认识到肿瘤防治的工作要在“三早”进行癌症的体检,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高。其中96%的居民认为应该建立有效的肿瘤防治网络,定期在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及讲座,进行癌症的检查等工作。结论医学,特别是社科医院,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定期在社区举办对高危人群的癌症筛选工作。发挥医学在预防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健康宣传的方式加强人们的肿瘤预防意识,重点做好癌症筛查的工作。以社区医院为主,二、三级医院为辅建立完善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实现肿瘤的有效预防,需要充分发挥医学的作用。

  • 标签: 全科医学 调查问卷 肿瘤防治
  • 简介:摘要放射护理管理为医院护理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放射在医疗技术、护理服务带动下,逐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管理模式,使放射护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本文重点研究放射护理管理模式

  • 标签: 放射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在古浪县疾控中心社区服务所就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48例患者,且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方式,探究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1%,两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中,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值得大力推广护理方式。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全科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从2009年将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即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管理,作为社区守门员角色的医师就担负起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何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发现、建档、随访、健康体检等工作,同时让患者及监护人配合管理和治疗,是医师面临的实际困难。现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中的这些实际的困难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全科医师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师进行知识培训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医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针对2012至2014年来我院进行培训的60名医师,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知识讲座,并在听取知识讲座的前后,分别填写知识问卷及态度问卷。结果聆听讲座后医师们的知识得分(32.82±21.96)高于听讲座前(87.88±6.93),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多数医师认可打鼾可能是一种疾病,听讲座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讲座后更认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需要积极治疗(2.75±1.22,4.73±0.58),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们更倾向于选择网络教学的方式获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知识。结论医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知很贫乏,但通过知识培训,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同时,医师愿意获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相关知识,网络教学方式是最受欢迎的获得途径。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全科医师 认知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时,模式与稀释模式的检测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常规体检人员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分别采用血和稀释两种模式,观察患者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模式在WBC、RBC、Hb、HCT、PLT等检测结果上和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患者的检测CV均在精密度要求范围内,稀释模式检测CV均超出精密度要求,因此模式检测精密度高于稀释模式。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时,模式和稀释模式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模式检测精密度高,应当优先选用。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血常规 全血模式 稀释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与专科治疗需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患者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需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7例以及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专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1个月内哮喘复发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哮喘患者而言,在治疗中选择采用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用药后的复发情况,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科治疗 全科治疗 激素治疗 哮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精神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PDCA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予以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护理模式 精神科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药剂处方点评模式与实践方法,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门诊未开展处方点评模式和实践方法的120份处方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门诊开展处方点评模式和实践方法的120份处方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处方的合理选择药物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用药时间合理情况等。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合理选择药物45份(37.5%),抗菌药物使用24份(20.0%),术后用药时间合理51份(42.5%);对照组合理选择药物21份(17.5%),抗菌药物使用69份(57.5%),术后用药时间合理30份(2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医院药剂开展处方点评并且展开实践,能够较好的确保处方药剂的使用准确,为患者提供最需要的处方要求,提高合理选择药物的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进一步开展处方点评模式的实践。

  • 标签: 医院 药剂科 处方点评 实践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病理工作出现差错极易引发医疗事故。而病理取材和制片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病理取材制片过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操作,提高HE切片质量。

  • 标签: HE切片 病理医生取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生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县级医院儿科医生7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基线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再于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SCL-90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初次SCL-90心理健康测评,儿科医生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与常规模分相比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总均分及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偏执因子方面的得分要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仍然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项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医生与传统的人群相比,其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对改善儿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SCL-90 心理状况 思想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选取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30例,本文主要介绍阴道分娩及各种剖宫产的优缺点,分析产科医生如何指导产妇在分娩的时侯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积极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最大程度减少相关并发症及降低患者日后再次进行剖腹手术的难度。

  • 标签: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探讨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 标签: 西医 中成药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医生对牙医助理配合满意度,为改进口腔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口腔各科室医生填写的461份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医生对配合治疗操作的牙医助理的满意度。结果标准偏回归系数分析,工作程序、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对医生总评价的影响最大;初级职称医生对牙医助理满意率49.6%,中级职称医生对牙医助理满意率55.0%;高级职称医生对牙医助理满意率11.6%;其中初、中级比较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高级,中、高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初、中、高级职称医生与牙医助理沟通、管理要求相差较大,因此其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口腔医生 牙医助理 满意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8例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社区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等。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8.89%,规律用药96.3%,加强运动72.22%,饮食、食盐控制81.48%,血压监测94.44%。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等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医生 健康教育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前牙瓷贴面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72颗)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前牙瓷贴面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4例患者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两年后,瓷贴面损坏脱落率为2.7%,且患者修复前牙的边缘适合性良好率以及颜色匹配满意率均达到96%,修复效果突出。结论瓷贴面进行前牙修复应用,不仅修复的存留率较高,并且美观性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前牙 全瓷贴面 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