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实验考察了AfPGA催化合成头孢克洛的工艺及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最终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pH(7.0);温度(25℃);缓冲体系(磷酸钠);酶投入量(3U/mL);底物浓度(7-ACCA60mmol/L,苯甘氨酸甲酯120mmol/L)。在此条件下底物转化率将达到85%以上,产物纯度可超过99.5%,杂质含量低于0.5%。

  • 标签: 头孢克洛 AfPGA 工艺 分离纯化
  • 简介:摘要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酶,其基本组成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功能性RNA,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另一种是一类特殊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具有高活性催化作用和逆转录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端粒酶催化组分的hTERT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受到多种相关机制的抑制,但在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等分裂不受抑制的细胞中却存在过表达现象,提示hTERT是控制端粒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在头颈肿瘤细胞分裂周期中的活性表达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均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端粒酶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 头颈肿瘤 细胞周期 催化作用
  • 简介:摘要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产业中的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酶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使游离酶不稳定和易变性等缺点得以克服。本实验通过利用包埋-交联法将胰蛋白酶固定化,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下,分析交变电场对固定化胰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胰蛋白酶性能较理想,在交变电场下固定化的胰蛋白酶催化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BAEE)时,不同频率下的吸光度有明显变化,说明改变反应体系所在的交变电场频率可以改变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活性。

  • 标签: 胰蛋白酶 固定化 催化活性 交变电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控制方案对提升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63例,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简易控制方案将63例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例数分别为28例、22例和13例,三组均给予吸入辅舒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儿日间症状评分和夜间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经治疗后多数患儿均明显好转,无患儿出现病情恶化。结论简易控制方案应用于哮喘患儿治疗中效果显著,方案简单,医生和患儿容易掌握,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简易控制方案 哮喘 患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效果。方法选取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容积,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治疗前后的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LNG-IUS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缩小子宫容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肌瘤 子宫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儿实施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湿疹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湿疹患儿按照是否实施护理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用外用蛋黄油、氟芬那酸丁酸软膏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治疗基础上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婴儿 湿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影响1。方法把110例哮喘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通过临床护理的方法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受到健康教育以后,了解有关知识(943),有关技能(9l_95),遵医行为(93%),明显比对照组(68.9、74.2、76.5)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96.8)明显比对照组(78.3)高。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向哮喘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效果,强化医护合作,优化护患关系。

  • 标签: 哮喘 护患关系 护理 键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12月1790例临床细菌检验资料,系统性分析检验的正确性,将临床细菌标本分为血液标本、创伤组织标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咽试纸标本以及粪便标本六类。药敏试验采用常规K-B法,统计检验合格率,总结经验。结果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标本类型中正确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创伤组织细菌(96.9%),血液细菌(93.8%),痰液细菌(92.1%),尿液细菌(88.5%),分泌物咽试纸细菌(84.0%),粪便细菌(81.4%)。结论双细菌检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需要对采集标本进行适当处理、菌类分离和培养等,在菌类鉴定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才能够促进诊断正确性的提高。

  • 标签: 细菌检验 正确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对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服务。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抑郁、焦虑情绪状态变化,并评估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及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护理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个性化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后使用乳腺钼靶片和远红外乳透,对患者的乳腺增生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经过推拿治疗之后,共有89名患者痊愈,5名患者基本痊愈,6名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89%。治疗后经过,乳腺钼靶片,和远红外线乳透检查,所有患者的乳腺增生情况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推拿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式。

  • 标签: 推拿 乳腺增生 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146例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p>0.05),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保守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时要进行详细护理管理诊断,采用针对性适合患者个人的治疗法,以饮食卫生、心理疏导以及生活习惯等护理管理为主,做好疏导工作,减轻病患的心理负担。结果对照组73例患者与观察组73例患者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而观察组的患者相对恢复较快,疗效明显,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的临床护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远远优越于对照组常规传统治疗,因此值得更进一步在临床上宣传和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手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采用推拿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患者经推拿治疗后,138例收缩压下降30~40mmHg,舒张压下降10~15mmHg。12例收缩压下降10~15mmHg,舒张压下降5~10mmHg。结论推拿治疗高血压不仅改善了周围血管血流量,增强了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并且改善血液循环和大脑皮层功能,让精神舒缓、防止动脉痉挛和硬化等,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压 头痛 降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就诊患者围生期口服补钙效果与补钙时间的相关性,为围产保健就针对孕产妇补钙的时效提供理论依据,对预防妊娠相关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门诊患者单胎初产妇,自愿常规剂量口服补钙,补钙时间自孕26周后至产后42天复查期间,190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产科门诊就诊尚未及时补钙患者患者18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对象均在早孕、临产前及产后42天复查时查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尿钙。结果比较两组受试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尿钙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孕期与临产前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尿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孕期与产后42天常规复查时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尿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围产保健孕期常规补钙宣传,对于孕期母儿需钙量的增加,减少与钙相关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围生期 补钙 血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组培训低年资护士,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ICU护士进行分组培训,通过理论、操作考试、医院核心制度评分、护士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分组培训护士满意度提高,操作和理论考试的完成率提高,但是因各组组长培训力度存在差异,在随机抽考中各组组员掌握程度有差异。

  • 标签: 分组培训 抽考 组长 组员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急诊救治方法,以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29例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对外伤原因、诊治措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伤、坠落伤为主;患者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B超和腹腔穿刺等辅助检查,B超检查阳性率为83.72%,腹腔穿刺检查阳性率为81.63%;收治后,即刻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输血输液对症救治,必要时进行手术和多科室会诊治疗;治愈患者124例,治愈率达96.12%。死亡患者5例,死亡原因主要以休克为主。抢救成功的124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的6例,发生率为4.84%。结论腹部外伤急诊救治中迅速准确进行早期诊断是关键,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能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腹部外伤 急诊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推注药物方法的比较,选择效果好的方法为病人服务。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肌内注射的患者580例(均为成年人)列为观察对象,其中290人次为常规操作组即连续缓慢推药法,其中男为110人,女为180人;290人为实验组,即间歇缓慢推药法。其中男为100人,女为190人。结果常规操作组疼痛为男65人,女125人,无痛为男35人,女65人。有疼痛感为65.5%,无痛率约为34.5%。实验组疼痛为男55人,女为105人,其中无痛男45人,女85人。有疼痛感为55.2%,无痛率约为44.8%。结论间歇缓慢推药法较连续缓慢推药法的无痛率提高10.3%。

  • 标签: 提高 注射效果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咳嗽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小儿咳嗽患者,包括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各48例,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及临床症状改善及恢复情况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小儿咳嗽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咳嗽 小儿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