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纠正妊娠糖尿病的效果分析,探索更适合临床纠正的方法。方法对来我院生产的10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生产后术后随访,其中有30例患者仅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14例单纯靠控制饮食可以得到控制,26例需要口服药物进行控制,35例需口服药与针剂配合使用。结论妊娠糖尿病不是顽固性疾病,通过临床手段可以得到很好控制。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症状表现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并作出纠正。方法用ABXPENTER60血液分析仪检测,对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手工血小板计数与EDTA抗凝血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枸橼酸抗凝血标本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镜检,以排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 标签: EDTA 血小板减少 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风险管理在制定偏差处理规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药品风险评估作用的分析,建立偏差评估和预防的机制。结果与结论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偏差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在日常质量保证上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偏差 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最大的程度上保证民众用药的安全可靠,从而提高药品生产质量及水平。方法分析制剂室在生产制剂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建议。结果在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偏差管理问题,如对偏差管理认识不到位,偏差管理培训不够,管理程序的制定不合理等。结论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生产水平,需要制剂单位在加强管理培训偏差管理认识上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性的偏差管理的程序。

  • 标签: 制剂室生产过程 偏差 分析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应用特殊体位进行纠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2019年1月的98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侧卧位,观察组产妇使用特殊体位,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胎头位置异常的纠正效果、采取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胎头复位率、复位时间和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特殊体位干预用于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不会对母体和胎儿带来伤害,可促使自然分娩率有效提升,在妇产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特殊体位干预 纠正胎头 位置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将每名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分成溶血组和非溶血组,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展开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组与非溶血组标本的诸多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在发生溶血后会对诸多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临床应引起重视,积极展开有效纠正措施,提高检验准确性。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准确性 影响 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常规样本不合格的原因,找出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标本送检的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我院住院部送检的334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通过分析归类寻找质量控制对策。结果334例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不足或过多、标本溶血或脂血、抗凝管使用不当、抗凝血中有凝块等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其百分比分别为29.34%、25.75%、15.87%、10.48%。结论按照操作规程采集标本,提高血液采集工作人员水平和工作严谨性,并加强医院科室间沟通,对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 检验 不合格 原因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与纠正措施。方法首先选取我院自采集的正常血液标本18例,随意从中取出一份,将其分为两管,一管标本中是不容血血清标本,另一管中是溶血血清标本。将未溶血血清设置为对照组,溶血血清设置为观察组,其次对两份标本的所有指标进行配对检验,之后对血清血红蛋白浓度和溶血变化值采用回归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溶血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LDH,K+的测定结果与未溶血样本相比结果值偏高,此外溶血样本的Na+值明显低于未溶血样本的测定值,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所导致的血清总蛋白,AST,肌酸激酶,CK-MB,HBDH,K+,LDH值与Na+值的变化值和血清的Hb浓度变化值的相关系数各为0.952,0.992,0.985,0.978,0.993,0.994,0.991,-0.992。结论溶血对生化检测的最终结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和血清Hb具有一定的关联,通过对血清Hb指标的分析能够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校对,在临床上应推广使用。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测准确性 影响及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HITACHI7600-110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和TOSHIBA–TBA120FR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对4种血清酶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同一检测项目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要求,分别在2个检测系统上测定病人新鲜血清,用相关回归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相同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1/2允许总误差范围为标准,进行偏差评估,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检测系统经过校正后,4种血清酶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结论通过对同一检测项目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和偏差评估,有助于验证不同检测系统相同检测项目结果间的可比性,实现了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性,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标签: 血清酶 偏差 检测系统 允许总误差 医学决定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分娩活跃期采取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操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4月到2010年3月实施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88例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8例孕妇中,有75例经阴道分娩,治疗有效率达85.2%,有13例孕妇经剖腹产分娩;结论针对四项评分不低于11分且头盆评分不低于6分的初产妇,采取分娩活跃期内的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能够有效避免头位难产孕妇的出现,提高了顺产率。

  • 标签: 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 孕妇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膝爬行位在产程早期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头位置异常的100例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孕妇自然待产,观察组产妇采取手膝爬行位待产,对两组产妇的妊娠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活跃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重度窒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4.58±124.52)ml,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6.84±125.63)ml,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为(3655.57±544.58)g,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为(3648.64±545.88)g,两组新生儿质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早期对胎头位异常的产妇采取手膝爬行位能有效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还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膝爬行 产程早期 胎头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常规放疗过程中摆位偏差的测量分析。方法本次医学观察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放疗,回顾分析患者放疗过程中的摆位偏差测量和分析情况。结果无固定装置治疗与有固定装置治疗时的SI和RL平均平移偏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固定装置,能够减小随机误差所导致的摆位偏差

  • 标签: 食管癌 常规放疗 摆位偏差 测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同一检验项目对本实验室两套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及预期偏差评估,探讨两者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及预期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OLYMPUS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比对仪器,OLYMPUS400为实验仪器。分别检测40份患者新鲜血清的尿素、肌酐、葡萄糖,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差。结果两台仪器所有检测项目的相关系数r>0.975(r2>0.95),所有检测项目的预期偏差均在CLIA,88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两台仪器检测血清尿素、肌酐、葡萄糖的结果一致,具有可比性。

  • 标签: 比对 偏差评估 医学决定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手术标本固定错误纠正与防范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标本固定错误的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后杜防范绝标本固定错误的发生。结论RCA对防范标本固定错误的管理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规范操作流程和醒目的标示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前提;建立标本安全管理意识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根本;重视学生带教和做好学生培训指导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关键;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主要手段。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标本固定 鱼骨图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补铁给药方式对于纠正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收集我院4年间IDA患者117例如,分为口服补铁组及静脉补铁组,通过评估每周持续检测治疗后4周内血红蛋白变化趋势并评估不良反应等,对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轻度贫血组患者不同给药途径后血红蛋白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中、重度贫血组静脉铁组血红蛋白恢复幅度、起效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口服补铁组。结论除了轻度贫血的患者,中、重度IDA贫血患者使用静脉铁治疗,将更为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EDTA-K2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采用重采末梢血用预稀释法(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和白细胞,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EDTA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伴白细胞假性增高,且临床无出血症及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引起临床误诊、误治。

  • 标签: 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 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蔗糖铁与口服补铁在联合EPO的基础上,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三年间慢性肾病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A(口服补铁)、B(静脉补铁)组,于治疗后1月评估血红蛋白恢复程度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A组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低于B组,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联合EPO基础上,蔗糖铁纠正肾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西泮与间苯三酚联合用药在纠正产程潜伏期异常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使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协调宫缩潜伏期延长、宫颈水肿均显示有一定效果,尤其在不协调宫缩中,对真假宫缩判定,临产、非临产判定仍有较高诊断意义。

  • 标签: 地西泮 间苯三酚 产程潜伏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