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社区团队管理与全门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社区全团队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门诊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糖、糖化及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随访患者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FPG、2h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依从患者2例(2.11%),总依从性为97.89%;对照组不依从患者17例(17.89%),总依从性8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团队管理在2型糖尿病治疗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血糖及糖化水平的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全科团队管理 全科门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创伤性脑梗死低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脑梗死病例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一组患者开展低温治疗,同时给予其他常规药物治疗,作为观察组,一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Barthel指数、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22/24),对照组为79.2%(19/24),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χ2=15.4381)。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64±0.81),Barthel指数为(76.59±3.95),纤维蛋白原为(2.98±0.52)g/l,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01±1.72),Barthel指数为(54.42±3.21),纤维蛋白原为(4.25±0.94)g/l,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低温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亚低温 创伤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抗菌药物在使用时药剂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12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抗菌E组与抗菌F组各99例。抗菌E组在治疗时采用常规抗菌用药,抗菌F组在治疗过程中则采用药剂干预抗菌用药,研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及患者在不同干预用药治疗下的病情康复情况。结果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对抗菌F组患者进行干预抗菌用药。两组患者在病情康复上都有显著成效,应用药剂干预抗菌药物的抗菌F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94.95%,常规抗菌用药治疗的抗菌E组65.66%。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剂干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患者用药中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药剂科 干预 医院抗菌药物 使用效果
  • 简介:摘要正念干预技术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精神护理也使用普遍,主要应用在惊恐障碍、强迫性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护理中,通过帮助患者关注当下,用开放、非评判的眼光看问题,提高患者自我觉察、情绪管理能力等来服务于患者。本文通过对正念在精神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进一步推动其在精神护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正念 干预 精神科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急性腹痛病人诊疗策略与决策。为了提高急性腹痛病人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急诊医师应熟练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医学知识及诊疗技术,建立合理的特殊的急诊医学临床思维策略和科学的处理程序,为急性腹痛病人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

  • 标签: 急性腹痛 临床诊疗 策略与决策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急诊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探索急诊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调动护士积极性,本文针对急诊护士现有区域及岗位进行定期人员轮和绩效考核的设计,最后对急诊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采取此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岗位管理和绩效激励机制考核,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感染护理服务流程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7月—9月,我院感染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流程管理,作为对照组(n=50),2018年10月—12月,感染开展优化护理服务流程管理,作为观察组(n=50),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与纠纷发生率2.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护理工作采用优化护理服务流程管理,可降低护理差错与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管理 感染科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于精神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心理科2016年—2018年间诊疗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抽取50患者,并对开展优质护理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展开前,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有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展开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更有利于后续医疗干预的进行,对患者、医院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优质护理 精神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急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体会,观察实施效果。方法分别于检验、放射、心电科以及超声四大科室,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确定各科室的“危急值”指标,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了急诊中。制度实施期间,通过对患者“危急值”报告情况的观察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急诊“危急值”报告数量为43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无患者投诉,且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到急诊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与抢救,对医疗纠纷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危急值报告 护士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五官住院患者HIV的心理,产生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心平气和的接受手术并顺利出院,同时防止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五官住院45例HIV患者,了解分析HIV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个体化的关爱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反应,心理重建,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防止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结果五官45例HIV患者顺利手术出院,无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结论五官HIV手术患者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消极心理,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及时对HIV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和心理重建,获得社会,家庭的关心支持,从而保证患者顺利手术,也为综合医院收治着HIV患者的提供一些方法借鉴。

  • 标签: HIV 手术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患者大多是危急重症,而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越来越高,并且对于压疮预防和控制仍未有较完善的方法,而本文对于影响急诊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包括急诊环境,护理人员,家属及患者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急诊科 压疮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护士进行层级培训的效果。方法以我在岗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护士层级培训实施前(2016年1-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12月)的护士核心能力以及科室护理质量并进行实施前后的对比。结果实施后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护理评估、解决问题以及专业技术四项核心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护士进行层级培训,对护士核心能力以及科室护理质量的提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层级培训 护理质量 护士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精神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通过统计护理缺陷登记及与护理人员、患者谈话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从缺陷发生的内容、人员情况、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缺陷的发生事件中因患者冲动而伤人的事件最多,与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有关,主要因素是人员因素,高发时间是夜班。结论精神护理服务有其特殊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有人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缺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检验实验室从生物安全隐患、管理和实验室清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生物安全风险,提出了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 标签: 医学检验 生物安全 安全风险 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处方点评对门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未开展药剂处方点评模式前的100份门诊处方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开展药剂处方点评模式后的100份门诊处方作为实验组。对两组合理用药情况、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合理用药情况、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剂处方点评有助于加强门诊的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药剂科 处方点评模式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处方点评对门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未开展药剂处方点评模式前的100份门诊处方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开展药剂处方点评模式后的100份门诊处方作为实验组。对两组合理用药情况、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合理用药情况、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剂处方点评有助于加强门诊的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药剂科 处方点评模式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护理这一特殊职业提出了的挑战。精神护士作为护理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服务性质,这使得他们比普通护士更有压力,而工作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护士的主要压力因素,探讨减轻精神护士压力的对策,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压力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护理这一特殊职业提出了的挑战。精神护士作为护理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服务性质,这使得他们比普通护士更有压力,而工作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护士的主要压力因素,探讨减轻精神护士压力的对策,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颅脑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温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筛选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39例,伤后2h内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低温冬眠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脑氧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而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接受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可减少脑氧耗量,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冬眠疗法 脑氧耗量 脑氧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