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管理可以整合资源,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效能。医院手术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室)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优势,从而整体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医院手供管理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试图使人们对手供管理的模式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好地发挥这管理模式的优势。

  • 标签: 手供一体化 管理 前提 具体做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护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每个责任护士分管8-10张床位,实施医护模式下的入院评估、晨交班、病例讨论及出院回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护可提高普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优质护理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糖尿病患者,给予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院内院外健康教育,既院内健康教育结合出院后6个月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前后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用药依从性,测量血糖控制水平,以评价患者糖尿病防治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都明显提高。结论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加强,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院内院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在儿童保健方面的临床效果,以此提高儿童保健质量,促进儿童保健服务的全面发展。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实施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对实施前后儿童保健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后,儿童保健的覆盖率由原来的50.59%提高到了60.51%(χ2=59.54,p<0.01),系统管理率由原来的65.10%提高到了75.42%(χ2=77.16,p<0.01),两项指标的前后差异均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划免疫的管理模式对儿童保健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保健服务的发展,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计划免疫一体化管理模式 儿童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突发突发群体伤急救中急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突发群体伤患者160例,按照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和护理管理)和观察组(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效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预检分诊、按区分流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更短,抢救成功率更高,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外来手术器械(植入物)实施规范管理,以确保手术器械质量安全。方法建立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可追溯记录。结果实施外来手术器械管理(集中处理),流程合理、规范,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经对外来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确保了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杜绝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外来手术器械 一体化管理 清洗包装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医护模式提高护士临床科研能力的实践与效果。方法2012年9月组成科研学习小组,运用医护模式促进医护在临床科研中相互合作,观察比较医护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的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统计学操作、论文写作知识及发表论文数及参与科研的人数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统计学操作、论文写作知识较实施前护理人员均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发表论文数与参与科研人数较实施前护理人员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医护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护士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护理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不断更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模式 护士 临床科研能力 实践 效果
  • 简介:摘要《老年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为适应老龄社会,紧跟时代需求而开设的门课程。本课程培养的是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事老年护理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老年护理“教、学、做”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教学做真正融为,是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但受到教材和实训场地的限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融合,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有巨大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老年护理》课程“教、学、做”教学的新探索,利用多媒体开发符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材,以克服传统的教材的不适用性。以及用多媒体创设虚拟的实验实训条件,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多媒体 老年护理 教学做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教学模式在护理基本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科两班护生102人,实验班(52人)和对照班(50人)。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班采用融“教、学、做”为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实验班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运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护生综合能力。

  • 标签: 高职护生 护理基本技能 一体化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培训方法对低年资护士急救技术的效果。方法对急诊34名毕业5年内的护士实施急诊不同区域3个月的培训,并自行设计培训前后考核登记表,比较培训前后的急救综合成绩和急救操作技术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综合知识理论考核及急救操作技能明显优于培训前。结论通过急诊-重症的培训,可使低年资护士有效提高急救技能,迅速胜任急诊各岗位的工作,提高急诊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重症一体化 培训 低年资护士 急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门市三位结核防治管理体系建设现状,探索结核病控制的保障措施。方法对2012年海门市县、乡、村三级结核病防治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海门市设置结核病定点诊治医院所,结核病控制管理机构所,承担结核病防治职能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为13个和299个,专职结防人员6名,兼职防治人员658人。结论海门市构建了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规划协调、市人民医院负责确诊收治、非定点医疗机构与镇村医疗机构分别负责初筛转诊和患者管理为主要职能的结核病防治三位管理体系。医防合作需进步加强。

  • 标签: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管理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多种多样方法对初产妇实施孕期、产期、分娩时、产后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系统健康教育使初产妇正确认识孕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减轻紧张恐惧心理,满足初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初产妇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初产妇树立健康观念。

  • 标签: 系统化 健康教育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椎)。所有42例(67个椎)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椎成形术,其中46椎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椎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提解剖教学是口腔解剖教学重要部分,为后续的临床专业课提供了正常牙体形态学基础,为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实物标本展开,以实训为主导,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动手能力。

  • 标签: 牙体解剖教学 实物标本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椎,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次穿刺成功为43节椎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椎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儿78例,按照合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在进行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更好,并且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也占有定的优势,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够对糖尿病患者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椎裂隙征(intravertebralcleft,IVC)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13例13个椎病变,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将针尖置于椎前1/3处,将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erylate,PMMA,骨水泥)注射入病变椎,单椎注入骨水泥5-1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水泥外漏。施术后3天疼痛缓解12例,1例术后复查MR见同节椎新发骨折,再次手术后疼痛缓解,止痛效果100%。结论PVP是治疗椎裂隙征的种止痛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裂隙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