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经皮肺动脉成形(PBPV)中异常心电图及配合临床预警恶性心律失常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行PBPV的患儿行心电图监测,观察中心电图变化。结果95%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不需特殊处理;另见4.76%恶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常提示临床危重变化,持续30"以上需处理;其他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提示心肌缺血,易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需警示。结论为降低PBPV手术风险,防止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中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PBPV 心电图监测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瓣狭窄瓣膜置换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主动瓣狭窄患者55例行主动瓣置换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拔管时间为28.8±14.2h,ICU停留时间为2.5±1.5天,术后住院时间为30±5.5天,其中53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临床麻醉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方法SIA法治疗12例患者,中造影来决定是否放入支架,分析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12例中1l例成功,对这11例成功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例在2周后截肢,l例术后8个月后截肢,剩余9例都保持通畅。结论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来说内膜下血管成形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支架成形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微导丝导引微导管通过闭塞段后行闭塞段支架成形。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颈内动脉。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行支架成形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患者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的护理方法,流程,重点和注意事项,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和辅助治疗及检查,从而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使患者得到优质护理,顺利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病情观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主动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分别为1.6±1.0分、120.4±37.5m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4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患者疼痛减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支架植入术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夹层瘤临床特征,以提升主动夹层瘤诊治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主动夹层瘤患者23例,并就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诱因病史、诊治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主动夹层瘤患者中,共误诊11例,误诊率为47.83%;经治疗后,15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65.21%。结论主动夹层瘤的病因以高血压居多,而及早诊断、治疗对降低主动夹层瘤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夹层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死亡率极高。通过60例病例的整理和比对,结合日常护理工作,探讨主动夹层的护理。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椎体成形与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治疗的48例,接受后凸成形治疗的42例。在术后,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对疼痛镇痛药的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中(随访时间为9个月)椎体成形组的视觉类比评分术前的7.4到术后的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2.2到术后0.6,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到术后1.7。后凸成形组的视觉类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3到术后0.7,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5到术后1.3。因此,椎体成形组和后凸成形组都能对患者椎前中柱高度进行恢复,后凸成形组效果更加明显且无一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对镇痛药的依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椎体成形相比,后凸成形对骨质疏松性的治疗更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夹层的临床诊断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对某院87例主动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回顾,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绝大多数的患者伴有高血压病,CT(血管造影)对主动夹层的诊断率为100%;结论高血压病是主动夹层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病患生存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临床诊断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瓣腱索线(Aorticvalvechordaetendineaestrand)是连于主瓣和主动窦壁之间的纤维带,现在主要认为它是主动瓣发育过程中的残留,较为罕见,临床容易对其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主瓣腱索线断裂所致主动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 标签: 主动脉瓣腱索线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2例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期护理干预案例研究。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2~3周后均可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术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对覆膜支架置入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主动夹层患者预后、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并支架植入治疗髂动脉闭塞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一2013年1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暨支架植入的6例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单侧髂动脉闭塞(3例合并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行介入治疗5例成功,成功率83%。5例均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中、术后未出现死亡或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1年,疗效满意,手术前后踝臂指数(ABI)指数分别为0.25±0.32(0-0.5)和0.9±0.21(0.7-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随访期内5病例7枚支架均通畅。结论内膜下技术在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术前需要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开放手术准备。

  • 标签: 动脉闭塞 内膜下血管成形 血管支架 AB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