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39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5~12岁,平均(6.6±1.3)岁。骨折按照AO分型:A型12例,B型19例,C型8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取得完整随访患儿36例,随访时间10~55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处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继发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移位、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皮肤激惹3例,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2例。疗效评价:优30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运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创伤小,术后愈合快,活动早,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弹性髓内针 股骨骨折 儿童
  • 简介: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和颈椎退行性病变都是一种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的衰退变化,在此衰退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脑血管弹性指标变化和临床上头痛、头晕症状的出现。为了观察头痛、头晕者脑血管弹性指标的变化,作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阻抗血流

  • 标签: 脑血管 弹性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 弹性减退 检查方法 头痛
  • 简介: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26例。术后26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1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伤口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出现钉尾皮肤软组织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滑囊炎拔钉后愈合。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儿童 胫骨骨折 弹性钉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用于四肢外伤急救的中药弹性止血绷带。方法通过止血纱布口袋和中药止血粉的共同作用,利用扁平敷料口袋对伤口进行按压,并根据外伤部位,调节弹性绷带的长度进行固定止血。结果新型中药弹性止血绷带快速止血效果明显,既可作为军队常配急救器材,又可作为民用产品。结论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目前实验观察结果,新型中药弹性止血绷带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新型 弹性止血绷带
  • 简介:目的评价Fukunari评级法和应变率(SR)法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前接受传统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37岁。由2名具有丰富超声弹性成像知识的影像医生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析,依据5级的评分系统来评价结节的硬度,硬度低为1或2级,硬度高为3或4级;同时评价结节的SR比值。结果超声检查共发现84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2个,恶性结节22个。当评级法取3级作为鉴别良恶性结节基准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77.3%,而SR取2.92作为基准值鉴别良恶性结节,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3%和91.0%。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SR值分别为2.23±0.37、3.53±0.5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Fukunari评级法与SR法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效果相当,但SR法更客观。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 甲状腺癌 良恶性结节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的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的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的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流动的数值研究是可行的.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
  • 简介:超声弹性成像作为对传统超声的补充,它能够评估组织的固有弹性属性并提供有关组织相对硬度方面的信息,是一种全新的、可靠的非侵袭性技术。文章综述了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相关技术及评分标准。着重介绍了压迫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影响因素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发展前景。

  • 标签: 乳腺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笔者手术治疗34例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病例,其中胫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8例;AO分型:21例为简单A型骨折,13例为楔形B型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闭合复位成功,无一例切开,34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5周,关节功能良好,无患肢疼痛、骨折再移位、肌萎缩等,无需艰苦的康复训练。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长管状骨骨折 儿童 弹性稳定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后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单向拉伸 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分析自主研发的新型"X"形弹性脊柱内固定器术后的应力分布。建立"X"形弹性脊柱内固定器术后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压缩、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载荷下的受力特点。"X"形弹性脊柱内固定系统各构件于压缩状态应力小于其它各状态载荷,受力峰值均位于"X"形连接棒上。"X"形弹性内固定器能分担螺钉应力,可减少术后应力集中的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内固定装置。

  • 标签: 弹性 脊柱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有限元
  • 简介:近年来慢性肝病的无创评估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与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相关。磁共振弹性成像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的机械特性,在慢性肝病的肝脏弹性硬度检测方面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评估、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预测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脏肿瘤的无创评估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肝硬度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探索以扩增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为种子细胞、以液态胶原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片的可行性。体外分离并规模化扩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以Ⅰ型液态鼠尾胶原为支架,按自然子宫内膜的结构在体外重建具有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体外培养14天时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鉴定。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再造子宫内膜片在胶原材料中能够较好地维持双层结构,上皮层呈CK18阳性,在某些部位还能够形成极化的柱状上皮。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片具有子宫内膜组织的双层结构与极化上皮特征。

  • 标签: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子宫内膜 胶原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钛制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不同类型的四肢长骨骨折患儿,年龄2~12岁。上肢骨折18例(包括尺桡骨骨折15例,桡骨颈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1例),下肢骨折82例(包括股骨干骨折64例,胫骨干骨折18例)。采用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2~24个月,100例中,优9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8%,髋、膝、踝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无畸形愈合及断针。结论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愈合快、取出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 标签: 弹性钛制髓内针 儿童 四肢长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Moyamoya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Moyamoya病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42.60岁。发病高峰中30~40年龄段为12例,40~50年龄段10例。做16螺旋CTA,扫描参数为:250kV,250mA,螺距15,扫描厚1mm。同时6例又行DSA检查,将其CTA结果与DSA图像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病变累及颈内动脉者共27例,占总例数的90.0%,受累段均为颈内动脉末段。病变累及双侧者26例(占总例数86.7%)。30例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及迂曲扩张的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等代偿动脉,狭窄血管显示率100%;清晰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者28例,异常血管网显示率93.3%。30例中有6例同时行DSA检查,两者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Moyamoya病脑血管改变特点,包括颅内血管狭窄及脑底异常血管网,可以考虑作为Moyamoya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筛查方法之一。

  • 标签: MOYAMOYA病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4岁。均予以含铂双药全身化学治疗方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临床疗效,并按临床疗效不同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两组患者均在化学治疗前后行MSCT灌注成像模式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并比较强化峰值(PEI)、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等指标。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别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缓解率及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观察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缓解组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47~61岁,平均年龄54.1岁。未缓解组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50~63岁,平均年龄56.9岁。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EI、BF值均升高(P<0.05),BV、MTT、TTP值均降低(P<0.05);而缓解组治疗后PS降低,未缓解组治疗后PS增加(P<0.05)。化学治疗前两组患者CT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缓解组相比,治疗后缓解组PEI、BF值均较高,PS值均较低(P<0.05),而BV、MTT、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缓解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显著优于未缓解组(H=17.528,χ~2=7.12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I是缓解率及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3.396、4.233,P<0.05],而PS是危险因素(OR=0.034、0.042,P<0.05)。Kaplan-Meier分析,PS减少和增加患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8个月、7.6个月(P<0.05)。结论64MSCT灌注成像检查在评估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有较好价值,对于化学治疗后PS值减少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多层螺旋CT灌注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危险因素 缓解率 早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的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64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