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缺损的治疗,自体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是现如今在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替代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缺损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材料的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的实验研究,期望获得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成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的替代材料。

  • 标签: 大块骨缺损 人工骨材料 骨修复 硫酸钙 自体骨移植 生物力学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可注射硫酸植入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小梁的影响。方法复制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采用穿刺注射技术将可注射硫酸植入骨质疏松实验大鼠股骨近端,对侧做自身对照,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双侧股骨近端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学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影像学显示:术后4、8、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侧。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4周实验侧硫酸降解,出现成效应;8周股近端穿刺注射区域已为致密、分化不成熟的小梁所填充;12周股近端小梁得到较好修复,为成熟的小梁组织所填充;对照侧为典型骨质疏松病理改变。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显示:术后8和12周实验侧小梁面积百分数、小梁宽度和小梁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侧,实验侧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对照侧。术后2、4、8、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结论可注射硫酸能快速有效的修复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小梁。

  • 标签: 骨小梁 可注射硫酸钙 骨质疏松症 股骨近端
  • 简介:目的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探讨组分比例分别为3:7和7:3的13磷酸三/羟基磷灰石(B—TCP/HA)双相修复材料的遗传毒性特征,以评价该材料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生理盐水(SC)和二甲基亚砜(DMSO)两种介质对试验样品浸提,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试验,计数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的回变菌落数,以检测其致突变比值。结果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结果成立。两种比例的材料采用SC或DMSO浸提,浸提液均未引起试验菌株回变菌落数超过阴性对照的2倍,即致突变比值MR均〈2。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β-TCP/HA样品Sc浸提原液及DMSO浸提原液对标准试验菌株均无诱变性。

  • 标签: β磷酸三钙 羟基磷灰石 AMES试验 生理盐水 二甲基亚砜
  • 简介:为获得颞下颌关节下颌的应力分布提供更为有效的有限元模型。用Mimics10.0导入正常人的颌面CT建立其下颌各部位的有限元模型,通过CAE软件ABAQUS6.10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完整的下颌、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及后牙咬合状态下模型各部位应力分布等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关节盘高应力区主要集中在关节盘中带和后带,而关节盘各部分应力表现为关节盘颊侧应力高于舌侧,顶部应力高于底部,中带平均应力最大,后带次之,前带最小。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髁突 缆索元 有限元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笔者手术治疗34例儿童四肢长管状骨折病例,其中胫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8例;AO分型:21例为简单A型骨折,13例为楔形B型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闭合复位成功,无一例切开,34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5周,关节功能良好,无患肢疼痛、骨折再移位、肌萎缩等,无需艰苦的康复训练。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管状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长管状骨骨折 儿童 弹性稳定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质的新型材料填充器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网孔状的填充料袋,结合输送器械,获得可膨胀性的材料扩张及填充系统。按照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致敏试验系统评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复合材料(PET/PMMA)的生物相容性。结果PET/PMMA复合材料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活动、体重及呼吸均无明显差异;致敏豚鼠试验组无红斑及水肿;溶血率为1.24%,无溶血性。结论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材料填充器,经检验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概念与骨折内固定后出现应力遮挡综合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即”组织细胞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或”组织内单位体积生物电能含量稳态”)。这个概念包括组织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分子生物电能的储存量、细胞膜膜电位以及细胞内负离子含量要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通过这一新理论阐述应力遮挡形成原因的关系。结果骨折内固定(钢板或带锁髓内钉)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遮挡现象,应力遮挡区域组织出现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不足,并且处于长期、持续性生物电能含量减低现象,导致内固定应力遮挡范围内组织生物电能稳态失衡,组织处于长期、持续性极其轻度的酸化环境中,最终出现组织局部骨质疏松。结论组织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持续性减低是导致骨质疏松、愈合缓慢(应力遮挡)的原因。

  • 标签: 内环境稳态 细胞膜电容放电 生物电能 蛋白聚糖及胶原纤维 骨折 应力遮挡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Cage植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6月~2012年2月,对腰椎退变失稳定性疾患,需要后路手术+椎间植融合的患者,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Cage植融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共61例70个椎间隙。用M-JOA评分的症状改善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及3月、6月、12月分别摄x射线片及CT,观察椎体间高度、融合节段前凸弧度及植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4个月开始产生融合,术后12月69个节段得到性融合(98.57%),椎间隙高度无降低,症状无复发。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_HA/PA66)复合椎间Cage植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重建退变腰椎的稳定性,Cage内外的植可与相邻椎体有效融合并形成完整整体,是一种理想的椎间植融合方式。

  • 标签: 椎间融合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椎间融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牛津第三代单髁假体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假体力线,分析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100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69°内旋±3.18°,0.83°伸直±3.63°,胫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12。内翻±0.80°,0.39°伸直±1.24°,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