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据TavorI2016年4月8日[Science,2016,352(6282):216-220.]报道,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游离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可预测机体在行使特殊任务过程中大脑活性。截至目前为止,很多研究都希望更好地理解个体在一动不动思考事情过程中大脑活性和其个体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大脑活性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游离状态 任务状态 后期开发 可用数据 物理损伤 皮质下
  • 简介:为了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我们设计了一种带有角度控制的多功能颈椎牵引椅。多功能颈椎牵引椅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选用ATMEGA16作为核心处理器,实时监测和处理各通道传感器采集到的牵引力、牵引角度等信号,通过对机械系统的精确控制,实现力量、角度的组合牵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精度高、运行平稳可靠,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颈椎病 角度控制 多功能颈椎牵引椅 生物力学原理 组合牵引
  • 简介:无菌松动和植入物周围感染是骨科内固定术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数量的日益增长,如何降低此类手术失败风险变得格外重要。在这个领域中,近期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研制各种各样的内植物涂层,而这些涂层大多只具有抗感染作用而无骨整合作用;或者只具有骨整合作用而不具备抗感染作用。但是要使内植物长期有效,理想的涂层应兼顾骨整合和抗感染这两个功能。本文将对同时具有骨整合和抗感染的多功能涂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科内植物 多功能涂层 骨整合 抗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1.1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0.2g,口服4次/天,10d为1个疗程,给予维生素B1200mg,口服3次/天,共治疗2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每处皮损2喷,4次/天,共治疗20d。应用药物治疗20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水疱消退、脱痂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6%vs76%;P〈0.01),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脱痂时间比较[(12.40±4.10)d、(10.70±1.80)d、(13.20±4.20)dvs(14.90±4.30)d、(12.30±2.90)d、(15.90±4.40)d],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无明显不适、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明确,应用简单,适宜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s、5s、7s、9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 标签: CT检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 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 简介:目的了解在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基础上,比较肺泡表面活性(PS)与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90例Ⅲ-Ⅳ级NRDS患儿,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0例;日龄0.5-1.5h。所有NRDS患儿在应用CPAP的基础上,120例使用固尔苏(一种PS)治疗(A组),70例使用氨溴索治疗(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6、24、48hA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B组,但入院后7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支持时间和用氧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A组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B组;A组死亡4例(3.33%),B组死亡5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PAP基础上,PS治疗NRDS疗效优于氨溴索,为NRDS患儿首选治疗方案。但在基层医院或无条件使用PS替代治疗的情况下,CPAP合用氨溴索也可作为NRDS患儿的较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剂 固尔苏 氨溴索
  • 简介:目的3种斑点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和K分布)混合下的孤立囊肿肾脏的超声仿真研究及性能评价。方法依据肾脏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散射点三维特点、超声斑点与组织散射点分布,得到瑞利、莱斯、K分布参数模型,建立组织散点模型。用FIELDⅡ软件对其进行超声仿真。选择4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囊肿肾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抽取30例用于确定组织散射点模型的参数。其余15例用于后续仿真结果的定量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通过30例肾脏各参数进行超声仿真,用超声中心频率为5MHz、换能器为128阵元的线性阵探头对超声射频回波信号经过包络提取、函数插值及对数压缩等处理得到仿真B超图像;同基于传统单一分布散射点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新方法仿真的肾脏肾髓质、肾皮质、孤立肾囊肿及囊肿结缔组织回声与实际组织切片一致,也符合临床超声图像的表现。15例临床B超图像验证,仿真回声斑点的分布和各参数值与临床超声各参数一致更好(P〈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08,组织结构也更细致分明。结论混合分布构造散射点模型的孤立囊肿肾脏超声仿真方法具有优越,仿真效果更为逼真。

  • 标签: 超声仿真 混合斑点分布 肾脏 孤立性囊肿 FIELDⅡ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患者239例,均为单发病灶。患者年龄22-84岁,中位年龄47岁。术前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术后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的相关。结果乳腺癌的毛刺征、微钙化、周边高回声晕、肿块形态及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与各预后因子间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后方回声衰减是ER阳性表达的预测因素(P〈0.05)。乳腺癌直径〉2cm是HER-2、Ki67表达阳性的预测因素(P〈0.05);乳腺癌超声造影表现为早增强、晚消退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其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为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超声 超声造影 乳腺癌 预后因子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 简介:目的对西门子BN-(TM)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简称BN-(TM)Ⅱ)与西门子BNP特定蛋白分析仪(简称BNP)测定尿液中的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进行一致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GP29-A2文件要求分割试验样本,对室间质评不能提供能力验证的检测项目α1-MG分别在BN-(TM)Ⅱ和BNP上进行双份重复测定。选取当日新鲜尿液样本(测定前离心取上清液)40份进行测定,分析浓度尽可能分布于检测项目的整个检测范围内,计算各自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差值及允许差异值(D)。结果BNP上α1-MG检测结果均落在BN-(TM)Ⅱ允许D范围内。两种检测仪器对α1-MG检测结果一致可以接受。结论BN-(TM)Ⅱ与BNP两检测仪器对于尿液中α1-MG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临床检测过程中可选用任何一种仪器进行α1-MG的检测。

  • 标签: 替代评估 一致性评价 Α1-微球蛋白 偏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