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40例HZ患者为目标展开实验,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并分别采取阿进行治疗,对比各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水平更高,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治疗中实施凝胶(眼用)和滴眼液(阿)的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择于2019.1~2020.1时段在我院就诊的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患者86例,以治疗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观察,实施凝胶(眼用)、滴眼液(阿)所在组分别以实验、对照组命名,例数均分,对呈现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阿凝胶呈现的疗效更为突出,即治疗总有效率增长明显,且患者复发率和发生不良反应几率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角膜炎(单胞病毒性) 更昔洛韦凝胶 阿昔洛韦 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评价盐酸伐片治疗成人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成人水痘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64例。治疗组给予以盐酸伐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片治疗, 根据退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组退热时间( 0.93±0.53) d, 止疱时间( 2.80±1.53) d, 结痂时间( 4.22±1.78) d, 结痂脱落时间( 10.02±1.02) d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 2.33±0.72) d、止疱时间( 5.69±1.92) d、结痂时间( 6.92±1.62) d、结痂脱落时间( 14.32± 1.86) d,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盐酸伐片治疗成人水痘疗效佳,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盐酸伐片;成人水痘;临床观察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多见, 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好发于春天和冬天两个季节, 临床以皮肤黏膜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和结痂等皮疹, 有着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和相继分批出现的特点, 部分患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并发症。皮疹常始发于头皮或躯干受压部位, 呈向心性分布, 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密集, 四肢皮疹稀疏散在, 口咽部及阴部黏膜亦可出现损害, 病程约 2周。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该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 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而得病,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1]。儿童高发, 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长趋势 [2]。本研究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在本院治疗的成人水痘患者 128例, 分成盐酸伐片治疗组和阿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128例成人水痘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 3版水痘的临床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对伐及阿过敏者;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年龄 16~ 36 岁, 平均年龄( 22.3±4.6)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64例。治疗组男 40 例, 女 24例;对照组男 42 例, 女 22例。病程 1~ 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隔离治疗, 卧床休息。并要求患者注意饮食, 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饮食为主, 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亦嘱患者避免搔抓, 以免继发皮肤的细菌感染。    治疗组给予盐酸伐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0960080) 0.3 g/次口服, 2次 /d, 连续治疗 2周。对照组给予阿片(四川科伦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 H20057410) 0.8 g/次口服, 5次 /d, 连续治疗 2周。其他治疗措施及使用药物两组均相同:两组均局部外用阿软膏涂擦, 如伴明显皮疹瘙痒不适者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 继发感染的给予抗炎治疗;高热患者, 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并嘱患者 3 d复诊 1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退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进行观察, 比较疗效。退热时间指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止疱时间指没有新的水疱出现的时间;结痂时间指 90%以上皮损干燥、收敛、结痂;从治疗至痂皮脱落代表治愈 [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组退热时间( 0.93±0.53) d, 止疱时间( 2.80±1.53) d, 结痂时间( 4.22±1.78) d, 结痂脱落时间( 10.02±1.02) d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 2.33±0.72) d、止疱时间( 5.69±1.92) d、结痂时间( 6.92±1.62) d、结痂脱落时间( 14.32±1.86) d,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水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两种途径传染。近几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流动人口增加, 人口群居密集度增加, 水痘的发病率呈高发和上升趋势。据报道, 水痘重度患者, 易出现出血性皮疹, 易诱发肺部感染、病毒性脑炎和心肌炎, 甚至危及生命。而成人水痘临床症状均较儿童严重, 起病急、皮疹分布面相对更大、瘙痒感明显而影响睡眠和工作, 瘙痒抓挠后易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容易发生高热。成人水痘的内脏损害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儿高 [3]。因此, 对于成年水痘患者, 及时有效的控制皮疹的新出和伴随症状, 特别是注意防治内脏的损害, 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5]。盐酸伐是阿的前体药物, 盐酸伐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阿并迅速吸收, 阿进入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之后, 磷酸把阿变成活化型无环鸟苷三磷酸酯, 作为病毒复制的底物, 与脱氧鸟嘌吟三磷酸酯竞争病毒 DNA多聚酶, 从而抑制了病毒 DNA合成。研究显示:伐和阿比较, 伐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伐体内的抗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 因为伐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阿的 3~ 5倍, 达到 67.13%。同时, 在临床实践中, 和阿( 5次 /d)给药方式相比, 伐( 2次 /d)给药更加方便, 患者依从性更高。水痘发生后, 自在出疹前 1 d至水痘结痂前都有传染性, 水痘结痂脱落后病毒消失, 故将疾病的病程缩短, 具有重要意义 [6]。    综上所述, 伐能明显的缩短水痘患者的退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 结痂脱落时间, 加快患者的康复, 显著的提升治疗效果, 从而减少成人水痘并发症及内脏损害的发生。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倪容之 .现代皮肤病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211-212.     [2] 刘辉, 徐宏 .成人水痘 31例临床分析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3, 17( 4): 249-250.     [3] 李梦东, 王宇明 .实用传染病学 .第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46-552.     [4] 茅恒菊 .万乃和阿治疗水痘 -带状疤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1, 2( 12): 1075-1076.     [5] 谢雪冰, 付林丽 .成人水痘 60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文摘 -皮肤科学, 2009, 26( 3): 146-147.     [6] 杨国亮, 王侠生 .现代皮肤病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297.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 30例。给予对照组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为 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眼用凝胶: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疾病,主要表现是患者眼部遭到多种病毒感染导致患者眼部溃疡、水肿或者充血等【 1-2】。病毒性角膜炎常见疾病类型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因为此病有较高致盲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学习,所以在确诊后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治疗【 3-4】。为研究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34例,女性 26例,年龄在 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 52.35+10.02)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 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16例,女性 14例,年龄在 20~ 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4.62+12.35)岁。观察组男性 18例,女性 12例,年龄在 19~ 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0.66+12.27)岁。 60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病毒性角膜炎,发病时间在 3d~ 2个月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 10.32+1.3) d。 60例患者中患有树枝状角膜炎患者 28例,观察组 15例、对照组 13例;地图状角膜炎患者 17例,观察组 12例,对照组 5例;圆盘状角膜炎患者 15例,观察组 3例、对照组 12例。 60例患者中初发角膜炎 43例,复发 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取眼用凝胶(国药准字 H20050406)进行治疗, 3滴 /次, 3~ 4次 /d。连续治疗 14d。     1.2.2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眼用凝胶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使用 1000000U干扰素、 2%的多卡因 1mL稀释或者溶解后,注入到患者球结膜下,注射之后使用眼用凝胶, 1次 /2d,连治治疗 14d。     1.3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使用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仅使用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病,主要发病时期为青壮年时期,其发病率以及致盲率是所有眼科疾病中的首位【 5】。治愈后当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比如在经期、感冒或者发热、局部或者全身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就会引发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有关研究证明,病毒性结膜炎发病原因和患者身体免疫情况相关,在免疫力低下时期引发患者调节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病毒性角膜炎发生。    目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方式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等,由于此病有难根治特征,因此在日常中只能及时预防。眼用凝胶是一种抗病毒抗苷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进入到遭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已经被病毒释放的特异性胸苷激素在的作用下转变为单磷酸,然后通过人体细胞激素酶逐渐转换为三磷酸,而三磷酸的主要作用是将病毒抑制【 6】。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仅使用眼用凝胶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患者治疗。    干扰素在是广谱抗病毒的有效药物,可以保护任意靶细胞,可预防人体内的病毒扩散。相关报道指出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感染中,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注射治疗病毒感染患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仅使用干扰素治疗患者患者病情改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为( 3.12+0.4) d,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为( 5.2±0.4) d。观察组视力改善 <0.1的为 0例,改善 0.1~ 0.5有 3例,改善 >0.5的有 27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关研究证明,使用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咽部疼痛好转时间在 3~ 5d之间。该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该研究证明,使用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良好效果,既避免了仅使用眼用凝胶治疗的局限性,有减少了干扰素治疗的范围限制。因此,使用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应用氦氖激光、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4月,从该时间段于我院选取10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行泛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氦氖激光、泛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P<0.05)。止疱、疼痛消失、脱痂、结痂、皮损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应用氦氖激光、泛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快速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氦氖激光 泛昔洛韦 老年带状疱疹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西咪替丁联合阿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于 2015年 3月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 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 40例患儿。干预组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常规组则为单一的阿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焦虑情绪指标评分,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对于患有水痘症的患儿,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能缩短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抑制不良反应出现,且患儿在治疗期间不易出现焦虑情绪,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可促进患儿早日疾病转归。    【关键词】西咪替丁;阿;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    为了分析针对小儿水痘的临床治疗,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本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选取于 2015年 3月 -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一些患儿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以下为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     1 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 2015年 3月 -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男患儿为 27例,女患儿为 13例,年龄区间: 4-6岁,平均年龄:( 3.90±0.65)岁;常规组中,男患儿 26例,女患儿 14例。年龄区间: 3-7岁,平均年龄:( 3.05±0.87)岁;患儿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均签署知情的同意书。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基本意义,具有着一定可比性( 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单一的阿疗法,选取规格为 100ml阿的注射液 15mg/( kg?d),缓缓加入至浓度为 0.9%氯化钠的注射液 200ml当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干预组,则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即为以常规组单一的阿疗法为基础,配合使用规格为 2ml西咪替丁的注射液 0.2g缓缓加入至浓度为 0.9%氯化钠的注射液 200ml当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均需持续 7d临床治疗。     1.3疗效的评定指标    有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 1-3d内患儿体温可下降到正常状态,并未有新的皮疹出现, 3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已全部结痂;显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 4-7d内患儿体温可下降到正常状态,少量出现新的皮疹, 7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已全部结痂;无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患儿体温并未降低,且略有升高趋势,出现大量新皮疹, 7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未能全部结痂,还需经过较长的治疗时间采可全部结痂。显效 +有效 =总有效率 %。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情况    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情况    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的皮肤瘙痒、腹泻、嗜睡等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4 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指标评分结果为:干预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9.02±5.36 ),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68.00±4.66);常规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7.62±5.39),護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3.88±4.46)。由此足以表明,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t=5.013, P<0.05。     2.5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结果为:常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为:不满意 4( 10.00),基本满意 12( 30.00),满意 24( 60.00),总满意比例为 90%;干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不满意 1( 2.50),基本满意 17( 42.50),满意 22( 55.00),总满意比例为 97.5%。从两组患儿临床数据所做出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即可得出,相比较于常规组患儿,干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西咪替丁联合阿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于 2015年 3月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 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 40例患儿。干预组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常规组则为单一的阿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焦虑情绪指标评分,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对于患有水痘症的患儿,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能缩短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抑制不良反应出现,且患儿在治疗期间不易出现焦虑情绪,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可促进患儿早日疾病转归。    【关键词】西咪替丁;阿;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    为了分析针对小儿水痘的临床治疗,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本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选取于 2015年 3月 -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一些患儿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以下为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     1 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 2015年 3月 -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男患儿为 27例,女患儿为 13例,年龄区间: 4-6岁,平均年龄:( 3.90±0.65)岁;常规组中,男患儿 26例,女患儿 14例。年龄区间: 3-7岁,平均年龄:( 3.05±0.87)岁;患儿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均签署知情的同意书。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基本意义,具有着一定可比性( 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单一的阿疗法,选取规格为 100ml阿的注射液 15mg/( kg?d),缓缓加入至浓度为 0.9%氯化钠的注射液 200ml当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干预组,则采取西咪替丁与阿联合疗法,即为以常规组单一的阿疗法为基础,配合使用规格为 2ml西咪替丁的注射液 0.2g缓缓加入至浓度为 0.9%氯化钠的注射液 200ml当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均需持续 7d临床治疗。     1.3疗效的评定指标    有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 1-3d内患儿体温可下降到正常状态,并未有新的皮疹出现, 3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已全部结痂;显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 4-7d内患儿体温可下降到正常状态,少量出现新的皮疹, 7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已全部结痂;无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患儿体温并未降低,且略有升高趋势,出现大量新皮疹, 7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未能全部结痂,还需经过较长的治疗时间采可全部结痂。显效 +有效 =总有效率 %。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情况    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情况    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的皮肤瘙痒、腹泻、嗜睡等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4 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指标评分结果为:干预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9.02±5.36 ),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68.00±4.66);常规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7.62±5.39),護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3.88±4.46)。由此足以表明,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t=5.013, P<0.05。     2.5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结果为:常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为:不满意 4( 10.00),基本满意 12( 30.00),满意 24( 60.00),总满意比例为 90%;干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不满意 1( 2.50),基本满意 17( 42.50),满意 22( 55.00),总满意比例为 97.5%。从两组患儿临床数据所做出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即可得出,相比较于常规组患儿,干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分析盐酸伐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 80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 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 40例。治疗组采用伐联合威伐光,对照组单纯盐酸伐治疗。两组其余均给予止痛和营养神经等治疗。两组均治疗 1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止疱、结痂、止痛时间以及 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后 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伐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伐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泛昔洛韦 威伐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治疗中应用干扰素 α-2b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 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单独行 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行干扰素 α-2b、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0%,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中皮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经干扰素 α-2b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干扰素 α-2b 更昔洛韦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脑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對慢性丙肝采用索非布联合利巴林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期间收治的 9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7例,对照组采用利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索非布联合利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慢性丙肝采用索非布与利巴林联合治疗,对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丙肝 ;利巴林 ;索非布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丙型病毒肝炎的主要原因,慢性丙肝患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下降、肝细胞损伤等,如果对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肝硬化、肝纤维化等,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1]。当前在慢性丙肝治疗中,临床中主要采用利巴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但治疗中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流感样症状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患者也因不耐受导致治疗中断 ;而索非布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效果显著,且临床研究显示用药副反应较小,治疗效果更好。本次研究对本院 94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研究,对索非布联合利巴林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期间收治的 9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7例。对照组中,男性 23例,女性 24例,年龄最小 27岁,最大 64岁,平均( 42.6±3.8)岁,病程最短 1年,最长 8年,平均( 3.3±0.6)年,感染途径:输血 22例、药物注射 1例、经皮 1例,其它 23例 ;观察组中,男性 24例,女性 23例,年龄最小 28岁,最大 65岁,平均( 42.9±3.6)岁,病程最短 1年,最长 9年,平均( 3.6±0.4)年,感染途径:输血 23例、药物注射 2例、经皮 1例,其它 21例。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2]中关于慢性丙肝相关诊断标准, TBIL(总胆红素) <17.1mmol/L、 ALT(谷丙转氨酶) >1.5倍正常量,年龄 20~ 70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其它类型肝炎者、合并肝硬化及肝纤维化者、合并艾滋病及恶性肿瘤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及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 50~ 100万 IU/次重组人干扰素 α2b注射液(生产企业: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20030030)注射, 3次 /周。对照组给予 100mg/次利巴林片(生产厂家: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1025062)口服治疗, 3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 100mg索非布片(生产企业: Gilead Sciences International Ltd.;批准文号: H20170365)口服治疗, 1次 /d。两组患者均给予 12周持续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对比,包含 AST(谷草转氨酶)、 ALT(谷丙转氨酶)、 ALB(血清白蛋白)及 TBIL(总胆红素)等 ;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 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 AST、 ALT、 ALB及 TBI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有不良反应症状出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53%,对照组为 23.40%,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临床中,慢性丙肝可引起肝硬化、肝纤维化等严重肝病的发生,也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影响,丙肝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为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对慢性丙肝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慢性丙肝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的发生,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所以,临床中一旦确诊为慢性丙肝,需立即治疗,而抗病毒治疗方法是慢性丙肝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有阻断效果,减轻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抑制病情恶化,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慢性丙肝治疗中,利巴林属于合成核苷类药物,可抑制肌苷酸 -5-磷酸脱氢酶,达到对鸟苷酸形成进行阻断,实现对病毒 RNA及 DNA生产的最终抑制效果,发挥抗病毒作用。索非布属于丙型肝炎病毒增殖中需要的 HCV NS5B RNA聚合酶抑制剂,三磷酸尿嘧啶类似物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而该成分与 NS5B RNA聚合酶结合,对 RNA链的复制进行阻断,达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增殖的效果,且病毒基因型对该药物作用机制不会造成影响。有研究显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中,三磷酸尿嘧啶类似物对 2a、 3d、 4a及 1b型重组 NS5B聚合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但对人 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线粒体 RNA聚合酶活性不会产生影响,用药安全性较高 [3]。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增殖抑制效果更好,治疗效果更佳。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采用索非布联合利巴林治疗,治疗后 AST、 ALT、 ALB及 TBIL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表明联合用药对改善丙肝患者肝功能水平效果更好 ;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存在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不显著( P>0.05),提示联合用药具有用药可靠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慢性丙肝患者采用索非布联合利巴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治疗效果较好,用药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友,贾鹏,吕巍巍,等 .索菲布联合利巴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 12): 16-18.     [2]杨红梅,周斌泉,尧敏之 .索菲布联合普通 IFN和利巴林治疗 1b型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J].当代医学, 2017, 23( 15): 70-72.     [3]司东晓 .索菲布与干扰素联合利巴林治疗慢性 HCV的疗效观察 [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 06): 2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型流感患儿治疗中分别运用帕拉米和奥司他的疗效。方法:试验者是2021.07至2022.07在医院治疗的甲型流感患儿8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各为40例,一组运用帕拉米,一组运用奥司他,比对不同治疗方案下各项治疗指标差异。结果:2组用药疗效无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帕拉米和奥司他进行治疗,均能得到一定疗效,但运用帕拉米的用药疗效率及安全性较为理想,建议推广。

  • 标签: 甲型流感 儿童 奥司他韦 帕拉米韦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