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留置针输液至液体外渗的原因。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我科在 2019年 1月至 3月发生 2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液体外渗的患者,分析治疗改善情况。 结果: 具体而言, 第 1例患者 3天后,恢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第 2例患者 5天后,恢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 结论: 采 用留置针静脉输液时,先评估留置针固定情况,再评估留置针周围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出留置针。 要 及时处理避免液体外渗情况,按新的规范操作后未在发生静脉留置针外渗现象。

  • 标签: 留置针 液体外渗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是调查透析用留置针在血透患者中的使用情况,观察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是选取 20 名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留置针穿刺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调查,通过对患者的舒适度、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针刺伤发生率、血肿发生率以及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等指标对比,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结果发现透析用留置针在同一流速下动静脉压力要低于传统钢针,而在患者疼痛度、舒适度以及肘部活动度方面要优于传统钢针,此外,留置针潜在性针刺伤发生率和渗血及血肿的发生率也要略低于传统钢针。结论血透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透析用留置针的使用比传统钢针更具优势,在保证体外循环血液流量充足性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患者透析的舒适性,其漏血及血肿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透析用留置针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入本院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采取无痛胃镜麻醉前行静脉注射患者。上述患者均采取静脉留置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31例),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3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其中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为患者采取规范的静脉留置针应用并结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方法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本院接收的 500 例静脉留置针患儿,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 250 例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 25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优质护理,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运用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保障其静脉置针的安全性,该护理模式可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关键字: 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中观测静脉留置针的实际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病儿童200例,根据随机分配啊,这些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的患病儿童使用常规的一次性静脉头皮针,试验组采用的是24G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这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这两种留置针的满意程度,根据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静脉治疗针在两组之间的对比,得出以下的结果,试验组的首次刺穿成功是91%,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9%;而对照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6.3%,家属满意度为6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左右,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5.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当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提高针孔的刺穿成功率,减轻了儿童的痛苦,也让家属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提高。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护理中通过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运用普通钢针穿刺护理,同期观察组患儿护理中运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62±1.19)分,对照组为(89.79±1.03)分,P<0.05。结论:在小儿临床护理中通过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改善护患间关系。

  • 标签: 小儿 护理 静脉留置针 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输液治疗患儿,患儿总数为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一次性不锈钢头皮针穿刺及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并针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满意程度相对较高。结论:采取静脉留置针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在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基础上,缓解患儿情绪,提高患儿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痛留置导尿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本院结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导尿方法分为参照组(n=46)和研究组(n=46)两个组别。参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导尿方法及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无痛留置导尿防范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疼痛情况。结果:经过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无疼痛率明显要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无痛留置导尿 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小儿留置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30人次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且提供全程优质护理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30人次作为研究组。分析组间负性情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结果:①组间负性情绪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在护理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且患者满意程度(93.33%)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对改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护患关系均有较好效果,且能减少输液港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小儿留置输液港 不良事件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作为确保患者麻醉以及后续手术能够按照预期开展的关键举措,科学合理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工作也是保障手术患者生命安全不受影响,最终治疗康复能够达标的必要条件,一旦出现穿刺失败或者穿刺困难等问题,必然会对患者安全及整个手术进程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分析造成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的各种原因,并做好针对性的方案对策布控便显得极为必要。

  • 标签: 手术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原因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 120例新生儿进行实验,在参照随机性原则的情况下,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新生儿借助于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从而对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留置时间进行全面对比。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各项实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静脉留置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使护理质量较为良好,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逐步提升。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应被人们进行广泛推行。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    刚出生 2-28d的新生儿对于静脉注射是较为依赖的,通过静脉点滴注射,将新生儿需要的养分补给传输到其体内 [1-2]。如果采用频繁穿刺注射形式,会造成新生儿的皮肤受损,为了保障新生儿的静脉注射顺利,采用留置针输液形式,能够保障新生儿的输液安全,并且能够减少输液过程中的穿刺拔针,减少了新生儿的疼痛,降低血管损伤 [3]。现今伴随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静脉留置针技术被护理人员广泛实行,它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逐步降低,心情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并能够使病人血管受到较少的侵害;同时,护士在运用较少工作时间的情况下,便能够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如能够使液体被充分利用 [4-6]。现选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我院 120例新生儿进行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 120例的新生儿进行实验,在参照随机性原则的情况下,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60例。对照组中的新生儿男 70例,女 50例,年龄( 3-27) d,平均年龄( 4.52±6.81) d;实验组中的新生儿男 75例,女 45例,年龄( 4-29) d,平均年龄( 4.48±6.53)。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消毒,排气选择血管,固定新生儿头部,将穿刺的进针角度合理控制在 5~ 10°,可见回血后,将针头放平,并将针并进行固定,将止血带与调节器放开,当滴注液体通畅后,以医用胶带固定针头,并且为了保障输液顺畅,应将新生儿肢体固定。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选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7]。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穿刺置管,穿刺部位为新生儿额头静脉、耳后静脉、手背静脉和前臂中下段静脉。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穿刺血管检查,待消毒结束后,按照 30°穿刺施针,将针头刺进 2mm后用套管固定,同时放开止血带保持滴注液体通畅,以透明胶带将留置针与延长管固定,将新生儿的对应信息填写到卡片上 [8]。( 2)封管,以生理盐水注射液封管法作为整个留置针处理中的封管方法,在静脉注射结束后,拿掉输液器,将 3ml的封管液推注至静脉中,控制封管液更换时间为 12h/次 [9]。( 3)留置期护理,按照新生兒静脉留置中的要求,将留置时间控制在 3-5d,用碘伏和乙醇为新生儿穿刺周围皮肤消毒, 1d/次, 5d为一个疗程。( 4)拔针,保持针刺血管与管套针平行,缓慢将留置针拔出,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 2min后观察无出血现象即可完成拔针操作。      1.3 判断标准    对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情况、堵塞情况、并发症产生的概率、留置时间进行全面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在获得数据的情况下,运用 spss14.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运用 x2对计数资料实施检验,运用 t对计量资料实施检验, 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并发症出现的频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兩组新生儿护理后留置时间的对比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新生儿护理后的留置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护理人员已经重视此种护理方法的重要性,其在运用此种方法的过程中,将能够使患儿的痛苦程度逐步降低,同时,医护人员运用较少的工作时间,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10-11]。静脉留置针虽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时候,需注意一些事项,如护理人员应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知晓标准的进行穿刺的方法,并且应保证周围环境处于清洁的状态中,进行一系列的无菌操作流程 [12-15]。此外,护士应具有负责任的心理与关怀的态度,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了解,在对不同患儿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最佳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并且护士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应将穿刺针的位置妥善的进行处理,不应使其处于脱落的状态中,新生儿在出生的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具有较高的不适应性,会具有害怕与畏惧的心理,在其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如在进行逐步哭闹的时候,便使针头脱落情况发生的频率处于逐步升高的状态中 [16-18]。    此种情况应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其在对新生儿进行密切监管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对留置针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使患儿处于健康的成长状态中。护士在医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时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并与患儿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使家长的心情处于舒畅的状态中。其在与家长进行反复沟通的基础上,便有可能使家长对护士具有高度的信任感,使家长与护士处于良好的相处氛围中,医闹现象发生的频率将会逐步降低 [19-21]。如果在家长进行良好配合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护理过程处于顺利的状态中,新生儿的康复时间逐步缩短,出院时间也将提前 [22-24]。此外,护士不仅负责新生儿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同时也负责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具有良好相处模式的基础上,家长对护士会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当患儿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及时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患儿在具有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护士应对其进行实时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将能使护理过程处于积极地发展趋势中 [25]。因此,针对患儿幼小的特点,护士应妥善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处理,从而将能使患儿身体获得显著好转,家长对护士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静脉留置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使护理质量较为良好,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此种护理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应被人们进行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迪丽斯燕 ·阿不都克里木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中外医疗, 2013, 32( 11): 169-170.     [2]赵吉义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32( 6): 273-273.     [3]张倩倩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1): 171-172.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静脉针头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针头的优点是,它能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感,并保持病人良好的精神状态。支持血管道并有助于紧急救援。近年来,静脉针灸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但并发症却越来越大。由于静脉发炎等与静脉炎有关的疾病,仍有大量的医务人员在患者中长期滞留在管内,经常导致许多并发症,因此在静脉管的过程中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CCU静脉留置针堵管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种新型留置尿管患者病号裤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接收需要导尿管辅助治疗患者 200例,随机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100例)与观察组( 10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穿着传统普通病号裤,观察组患者穿着新型留置尿管病号裤,对比两组患者病号裤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对不同病号裤满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病号裤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新型设计留置尿管患者病号裤能够满足患者日常治疗需求,同时提高了患者治疗便利性,维持患者自尊,对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留置尿管 新型病号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预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例留置导尿患者选出,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留置导尿不同时间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均更低,P<0.05。结论: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预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 标签: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种新型留置尿管患者病号裤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接收需要导尿管辅助治疗患者 200例,随机抽签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100例)与观察组( 10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穿着传统普通病号裤,观察组患者穿着新型留置尿管病号裤,对比两组患者病号裤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对不同病号裤满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病号裤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新型设计留置尿管患者病号裤能够满足患者日常治疗需求,同时提高了患者治疗便利性,维持患者自尊,对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留置尿管 新型病号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留置导尿管是大部接受手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需要进行的一项具有入侵性质的操作,导尿管的留置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如疼痛、尿意频繁等。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手术患者导尿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在小儿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0 月所收治的应用留置针的 9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各 45 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比例及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 1 )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 88.89%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 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93.3%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 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留置针的过程中,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确保患儿的舒适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强护理满意度,临床中值得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留置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 2018 年 3-12 月我院门诊的留置针患儿 50 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依据为双盲法,各为 25 例患儿,分别给予的是常规输液护理、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比 2 组护理疗效上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对留置时间、常见并发症及预防、肢体活动限度等留置针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护理质量和相关知识的认知,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小儿留置针 门诊 输液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