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子宫内膜癌是否行分期手术中,对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数量共68例,具体参考标准为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然后对比判断肿瘤分级以及肌层浸润应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数量分别为1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G1、G2、G3数量分别为26例、2例、0例,术后石蜡病理检查G1、G2、G3数量分别为11例、0例、0例。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检查方法符合率为35.29%,其中G1符合率为63.41%,G2符合率为81.82%,G3符合率为100. 00%,P = 0. 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病理检查诊断为Ⅰ级、Ⅱ级、Ⅲ级的符合率分别为27.27%、84.38%、100. 0%,P = 0. 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肿瘤浸润肌层如果越深,同时肿瘤分级越高,诊断符合率往往更高。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以及术后石蜡病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有相应的偏差,不过基本上在浅浸润或者高分化的患者中最为常见,因此临床上子宫内膜癌是否行分期手术应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进行判断意义仍比较大。

  • 标签: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癌 分期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科及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内科及儿科2018年7月—12月1880份病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前),2020年7月—12月2207份病例作为实验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各科室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12%,低于干预前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01)。除内分泌科、儿科、血液科外,其余各科室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后内分泌科、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不高(<40%),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干预,降低了该院内科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 评价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在我县20个乡(镇、街道)25个接种点预防接种的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时间分组,前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接种满意度。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常规护理干预 接种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门诊CT增强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院进行CT检查的患者130例分组进行研究,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对比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检查图像清晰度高于对照组清晰度,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CT增强检查 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贫血鉴别诊断当中有效运用血液检验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开展,研究对象是我院的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30名健康成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成人作为参与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验,观察两组血液中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RDW-CV、MCH、MCV均高于参与组,RBC/MCV、Hb、RBC均低于参与组,p<0.05。结论:贫血鉴别诊断当中科学运用血液检验,可以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贫血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巨幼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骨转移瘤时运用放射和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共计7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放射x线进行检查诊断,而实验组则进行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准确率和各自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较易发生骨转移瘤,骨转移的常见位置有脊柱、四肢、肋骨、盆骨等部位,两组患者的骨转移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检查准确率为97.30%远高于对照组的78,38%,结果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骨转移瘤时可首先选择CT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但如若患者骨组织出现病变,可联合x线放射诊断。

  • 标签: 放射诊断 CT诊断 骨转移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妊高症产妇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制药生产中,由于存在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不良反应,以及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若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将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制药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其影响因素,掌握其生产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有效的效果,为医药行业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物制药 环境影响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分诊及急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接诊的12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应用传统急诊服务,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应用优质护理。对比实验组、对照组急诊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服务方式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对优质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58(96.67)高于对照组49(81.67),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检查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分诊及急诊服务中效果更佳,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提高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服务 预检 分诊 优质护理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乳腺癌已成为影响妇女健康发病率为首位的肿瘤疾病,该病常见发病年龄为45至60岁。早期确诊对于提升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临床乳腺癌确诊以病理学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由于病理学活检属于有创式检查,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创伤,且患者普遍会产生抵触心理,因而提升无创式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意义重大。超声诊断具有实用、简便、无创、准确的优点,现今影像学技术逐渐更新,新仪器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在乳腺癌诊断中,超声技术应用较广。

  • 标签: 超声医学 乳腺癌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疾病诊断应用低剂量CT技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选取94例腹部内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CT技术诊断的一组设为对照组,接受低剂量CT技术诊断的一组设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检出结果(96.74% VS 91.49%)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21.28% VS 6.38%)比较,观察组小,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技术在腹部内脏疾病诊断中应用,准确诊出率较高,诊断安全性更好。

  • 标签: 常规CT技术 低剂量CT技术 腹部内脏疾病 检出结果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共98例,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系统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各指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系统护理模式 甲状腺癌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参与实习的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开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对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习质量。结果:从考核成绩评分以及实习质量等方面,观察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儿科护生带教中,促使护生的考核成绩与实习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儿科护生带教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于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作为研究期间,随机抽取研究期间内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成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整体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整体护理 急性白血病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我科室2020.12.-2021.12.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经电脑抽样分组得,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归入常规组,30例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归入研究组。对6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护理后组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向脑卒中患者提供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得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而且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胃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84例,根据检查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2例接受常规消化内镜检查护理;观察组中42例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和检查后留观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镜检查操作时间和检查后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胃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够缩短胃镜检查时间和检查后留观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 标签: 胃镜检查 人文关怀 护理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于采血晕针体检者晕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血晕针体检者62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晕针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晕针率低,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采血晕针体检者健康教育护理,能降低晕针率,且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采血晕针 体检者 晕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新生儿83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鸟巢式护理)41例,B组(传统护理)42例,比较新生儿生存质量、并发症。结果:生存质量比较,A组体质量增幅和身高变化较大,血氧饱和度较高,出暖箱时间较早,优于B组(P<0.05)。结论:应用鸟巢式护理进行新生儿护理,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促进并发症防控,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内科开展临床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校为例展开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共选取两个班100名学生展开研究,以心内科教学为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班学生以常规教学法为主,命名对照组,另外一个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命名实验组,每个班50人,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教学活动开展前,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均较低,P>0.05。学习工作开展后,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94.34±1.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2.34,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思维导图 心内科 临床教学工作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在产房中紧急实施全身麻醉产科手术在临床上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 该实验的研究时间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筛选80例在产房试产失败进行紧急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后将两组产妇进行紧急麻醉、紧急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手术室进行紧急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其进行紧急手术的时间、进行紧急麻醉所需的时间均较另一组别所需时间长,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远高于另一组别,P 0.05)。结论 在产房对需进行紧急全身麻醉并作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治疗,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麻醉手术,更有利于产妇恢复健康,减少麻醉所带来的风险。

  • 标签: 产房 全身麻醉 产科手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