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应用肌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选入的4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肌电图进行检查诊断,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观察肌电图检测定位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分析肌电图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损伤类型包括全臂丛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与胫神经损伤等,与手术结果对比,完全吻合率为80%,吻合率为9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用肌电图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对损伤类型进行定位,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深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中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112 例断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08 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 56 例和观察组 56 例。其中进行非深低温保存的为对照组,深低温保存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在断指再植患者的手术中,使用深低温保存技术能够提升其成活数量,使断指周围神经切合位置的愈合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使手部能够重新使用。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断指再植 周围神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方法:选择 2017年 1~ 12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30)。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足浴方,治疗 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两个组别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 P< 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浴方,甲钴胺,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接受的 72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分组,对照组( n=36)实施的是血液催透析治疗,实验组( n=36)实施的是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具体的数据分析和总结。结果: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DPN患者9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48名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工作,以及观察组46名,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工作,比对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为:观察组95.74%,对照组78.7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负面情绪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6例DPN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5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的治疗药物为甲钴胺,研究组给予的治疗药物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两组进行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结果: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且其治疗后的SCV、MCV比对照组快,数据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DPN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具有全面性推广和普及于临床的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19%);联合治疗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升高更明显。结论:使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感觉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甲钴胺 前列地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力量训练联合中药熏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常规组均33例,观察组进行下肢力量训练联合中药熏洗,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动态平衡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动态平衡功能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常规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相似,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力量训练联合中药熏洗,护理效果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力量训练 中药熏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受的6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是甲组(n=32)和乙组(n=32),甲组:常规性护理,乙组:中医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对比。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75%和71.9%。SDS和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分数值分析,护理前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甲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卫星面神经炎的案例实施中医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中医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后,一周内 10 名患者疼痛程度、面部红肿和口腔粘膜溃疡都获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后采用有氧治疗和针灸治疗,一个月内患者全部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结论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和眼部感染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和 针对性 护理方法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颅神经损伤 眼部感染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诱导的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终浓度为 1.2mg/ml的灯盏细辛预保护 12h后,用 NMDA(100μmol/L)诱导损伤,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地卓西平 (MK-801)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MDA可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与单纯损伤组比较,灯盏细辛预保护组可提高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P<0.05)。结论 灯盏细辛可抑制 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标签: 灯盏细辛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 -D-天冬氨酸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在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12 月 81 例神经外科患者(对照组,未建设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选择 2019 年 1 月 -12 月 81 例神经外科患者(观察组,建设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对比患者临床指标。 结果: 对照组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准确率较低于观察组( P < 0.05 );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P > 0.05 )。 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中,将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应用其中,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损伤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临床专业护理安全系统 神经外科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 3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诊疗经过,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做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 24例采取保守治疗, 13例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要根据患者基础条件及病情轻重,个体化的选择治疗方案,方能使得患者获得最大收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要果断选择早期行手术治疗,避免后期治疗难度及风险的加大。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镜 弥漫性腹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周围面瘫治疗的7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8)。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的portmann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其周围性面瘫症状的治疗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护理 周围性面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