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特征角度出发,就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更为有效和透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展开必要分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绵阳市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系统上报的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9起,总暴露人数596人、总发病人数219人、住院人数46人,罹患率为36.74%,事件规模平均为3.71人/每起。暴发事件集中在6-9月份,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已查明事件中,真菌及其毒素导致的事件起数最多为26起,占总报告起数的44.07%,其次是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发事件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全年暴发事件规模以患病人数/起<10人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 哨点医院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应继续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同时加强对餐饮场所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野生蕈中毒及亚硝酸盐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我市食源性暴发事件监测敏感性,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关键。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监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2年期间,共计2年内收治的100例血透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引入了流程管理模式进行护理。通过记录护理操作情况、护理记录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数据,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护理操作规范遵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流程管理模式在血透室护理中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提升血透室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流后伴有不良反应,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相关措施,以减少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提高安全性。方法:在我院做无痛人流350例病人为例,选取时间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无痛人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在350例孕妇中,共42例患者发生无痛人流不良反应,占比为12.00%(42/350),分别为恶心呕吐23(54.76%)例、腹痛16(38.10%)例、出血2(4.76%)例、晕厥1(2.38%)例。结论:经分析引起无痛人流不良反应的因素多样,故加强临床护理,对保障孕妇安全、达到终止妊娠目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痛人流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全麻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手术不良事件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结肠息肉手术患者,均接受全麻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各49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B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0.05);B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较A组短(P<0.05)。结论 对全麻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

  • 标签: 结肠息肉 综合护理 手术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讨论了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并以临床疾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发展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免疫相关疾病 检测方法 临床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学工作与药学工作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需要用药治疗的患者共600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下,将其分为进行常规药学管理的参照组,和需要进行强化药学管理观察组,每组各300人。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药学服务质量进行观察,并对两组间药房管理差错率及投诉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参照组在管理之前,各维度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进行了比较,差异 P>0.05。在管理之后,各维度药学服务质量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出了更低的水平,而药房管理的错误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投诉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差异 P<0.05。结论:医院的药房管理与药学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药房的药学管理,能够使药学服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降低了药房的管理失误和投诉的发生。

  • 标签:   医院药房管理 药学服务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穿刺干预对其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绳梯穿刺干预,研究组采取血管穿刺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度及以上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穿刺干预,可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还可减轻穿刺疼痛感,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穿刺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穿刺图 绳梯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两年间的82例心血管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简单分样法对这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4例患者,对照组共38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例如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护理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介入护理前,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差异较小,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介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心血管内科 老年 冠心病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护士应熟练掌握复苏相关知识及技能。方法:通过多样化培训方法着重对低层级护士增加培训复苏相关知识及技能,人人过关,并强化巩固培训效果。结果: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提高了低层级护士对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操作水平。结论:通过多样化培训方法有针对性的对低层级护士培训更能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多样化培训 复苏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在实际临床中,癌症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长,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际的治疗效果,研发了很多抗癌药物,相关心房颤动的抗癌药物治疗以及癌症严重的并发症,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由于大部分的抗癌药物都会造成心肌细胞信号传导以及超微结构而引发房颤。因此,文章就不同类型的抗癌药物致心房颤动的机制深入探究,进一步了解实际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抗癌药物,造成房颤的机制,进一步提升癌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癌药物 心房颤动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呼吸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8例,入院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9)与研究组(n=49),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呼吸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比,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与参照组咳痰量相比,研究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操训练联合呼吸训练能够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增加咳痰量,疗效确切。

  • 标签: 呼吸操训练 呼吸训练 脑卒中 肺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采血的医务人员的手套佩戴时间与手消毒情况及手卫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静脉采血的2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手卫生规范认识及手消毒剂的掌握情况、手套不同佩戴时间段的破损情况及部位、不同取液量的速干手消毒剂干燥时间及达标情况。结果:手卫生用具掌握人数达96.98%,手消毒部位的掌握人数最多为243例;手套使用15min破损率达1.89%,使用90min破损率为28.30%;1ml取液量干燥时间与2ml和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l取液量且手掌面积<108cm2消毒符合率高于手掌面积≥108cm2(P<0.05);静脉采血中选择戴手套人数达66.42%,全部采血完成选择洗手的执行率为96.60%,不同患者间采血不洗手的执行率为94.72%。 结论:静脉采血的手套佩戴时间越长破损越严重,且静脉采血护理人员对手消毒、手卫生的掌握情况较弱,应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及规范操作。

  • 标签: 静脉采血 手套佩戴时间 手消毒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肠壁通透性的改变及与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无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A组;27例门脉高压症非感染状态的肝硬化患者入选B组;30例门脉高压症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入选C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炎症指标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和肠通透性指标claudin3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结果:非感染状态肝硬化患者血清sTREM-1水平与血清I-FABP水平成正相关(p<0.01),血清sCD14水平与血清claudin3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出现感染时肠壁通透性进一步增加,且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壁通透性;炎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