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 D-D 水平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骨损伤预后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骨创伤患者 260 例,健康体检者 260 例,分别为观察和对照组组,监测并比较观察患者入院第 1、3、5、7天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 D-D 和血糖水平。 结果:观察D-D 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程度 骨创伤 D-D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2021年4月-2022年2月),将42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4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检测两AT-Ⅲ、D-二聚体、FD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AT-Ⅲ、D-二聚体、FD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相比于对照,观察FDP、D-D等指标明显更高(P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脑卒中
  • 简介:摘要: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华法林剂量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为华法林抗凝治疗个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基因检测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其对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并讨论相关问题和挑战。

  • 标签: 基因检测 华法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Rh(D)阴性血临床输注情况,确保库存量,满足医院临床急救和日常用血,探索合理使用宝贵的稀有血型资源。方法: 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档案,通过龙岩市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使用Rh(D)阴性血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在疫情期间临床稀有血型需求量,保持稀有血液各种制剂的的库存量。结论: 稀有血型的血液制品临床需要逐年渐增,为了满足稀有血型的临床用血,需要鼓励稀有血型人员积极无偿献血,完善血液管理体系及科学合理的临床调配使用。

  • 标签: Rh(D)阴性血 管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像学的基本步骤,其步骤可分为图像采集与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模型建立与测试三个组成部分;并从肺结节大小评价、良恶性辨别、侵袭性评价三个方面对影像学在肺结节临床应用技术展开了综述和讨论,通过分析和总结,对自身知识有了更系统的掌握和深化,同时也能为肺结节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结节 诊断 CT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转基因动物进行概述,并在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制药中研究和开发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从而为制药业发展提出课参考性研究内容。

  • 标签: 转基因动物 生物制药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3D打印技术不断地发展,它也逐渐被运用在医学、航天、机器人制造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尤其在骨科、脊柱外科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3D打印技术仍面临着设备、材料昂贵的挑战。但这项技术具有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等众多优点。本文主要介绍3D打印技术在骨外科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3D 打印 骨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医学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同时也是影像技术实体化的延伸,主要基于影像数据实施三维重建,采用聚合物、金属以及光敏树脂等原材料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进行实体构建。不同成像原理的影像技术结合3D打印能够满足临床进行病情诊治以及预后评估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医学影响技术的3D打印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突破进行综述,现分析如下:

  • 标签: 3D打印 医学影像技术 临床应用与突破
  • 简介:摘要:受到核磁共振(NMR)与质谱分析技术大量应用的影响,催生出代谢学(Metabonomics),此学科定量和定性分析某一生物(或细胞)全部低相对分子质量(RMM)代谢产物,目前诸多领域都开始大量应用此学科,在诸多疾病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肾脏、肝脏、心脏等疾病。代谢学集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其发展于后基因学时代,用来分析生命体受到外部因素刺激后,所发生生理病理变化与自身基因变化等引起的机体内部代谢方面的多元动态反应。经由众多实验研究证实,在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内都有1类或多类代谢产物具备生物标志物价值,在数据层面为相关肾脏病变的临床诊断与预后提供了科学指导。此项研究系统分析了各类肾脏病变研究方面血液代谢学的应用。

  • 标签: 血的代谢组学 肾脏疾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化染色对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02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研究和参照,各28例。在治疗过程中,参照实施常规的HE染色处理,而研究实施免疫化染色处理。对两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两的切片统计结果比较差异较大,且研究的优良率以及确诊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化染色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提高确诊率,保证了切片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入DRGs病案首页编码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本院的2000例病案,分析经过编码质量改进措施后,本院的未入DRGs病案首页编码管理质量。结果: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1000例病案,未入组合计78例(7.80%),主要原因包括了编码员、主治医师、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不足。经过2019年6月-2020年6月改进后下降到1000例中未入36例(3.60%)。结论:医院未入DRGs病案首页编码质量问题和内部人员管理有关,可加强主治医师、编码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其改进质量。

  • 标签: 未入组DRGs病案 首页编码质量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采用四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分别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免疫电子发光试验法(MEIA)、胶体金层析法(GIA)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四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PCR、MEIA、GIA以及ELISA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6.91%(94/97)、83.51%(81/97)、72.16%(70/97)、70.10%(68/97),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相比,PCR的检测准确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肝病 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肿瘤疾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参照和研究各41例。参照采用常规活检穿刺法进行病理诊断,研究采用免疫化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并对比两患者的诊断结果、患者感受及满意度。结果:研究患者的病理诊断中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参照,经验证P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证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肿瘤疾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参照和研究各41例。参照采用常规活检穿刺法进行病理诊断,研究采用免疫化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并对比两患者的诊断结果、患者感受及满意度。结果:研究患者的病理诊断中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参照,经验证P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证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能够一次性将大量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因此可以同时对待测样品进行序列检测及分析,从而避免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繁杂、检测序列数量少、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由于其显著的优势,使得基因芯片自从产生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促进了基因芯片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日益成熟,使其在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系统、全面、高通量的优势与中医药多靶点、多效应、整体观的理论具有同一性,基于此,本文进一步论述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希望给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中医药研究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