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TIA 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1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治疗组, A组) 99例, 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常规治疗组, B组) 99例, 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 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0.05) ,血小板活化指CD63、CD62P治疗后7d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氯吡格雷  TIA   阿司匹林  低分了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肺心病患者抽取60例,分作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稳心颗粒,对两组收缩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观察组期前收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室性期间收缩,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减少期间收缩频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静脉溶栓预后评估量表即溶栓后出血SICH评分、溶栓预后不良DRAGON评分及TIA早期卒中风险评分ABCD2将TIA容易加重或溶栓后易出现出血及预后不良患者筛查出来,及时进行静脉溶栓,减少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几率,同时将溶栓后出血几率大或预后不佳的患者筛查出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方法将TIA患者利用ABCD2评分和及发病4.5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用溶栓后出血SICH评分、溶栓预后不良DRAGON评分进行评分,将TIA中高危以上患者、溶栓后出血SICH出血评分中危以下患者、溶栓预后不良DRAGON评分7分以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结果溶栓后TIA患者无发作,总有效为69%,疗效优于国际大样本的静脉溶栓治愈+好转的32%。合并出血5例,占2%,低于报道的14%。结论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筛查,提高了静脉溶栓好转率,减少了一部分不必要的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及TIA 静脉溶栓 预后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频振荡叠加常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儿50例开展研究,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不同的治疗干预措施,每组25例患儿。常规组应用高频通气模式,观察组应用高频震荡叠加常通气模式。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机上机时间、通气治疗时间、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通气方案使得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说明叠加通气方案安全性更高一些,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振荡 常频通气 肺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分别进行腹部B超与阴道B超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 阴道B超诊断准确率(96.77%)较腹部B超诊断准确率(80.6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2,P=0.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诊断方面阴道B超检查较腹部B超具有一定优势,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腹部B超 阴道B超 异位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对婴幼儿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婴幼儿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的是常通气和常叠加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的1h和24h的PH和P/F指标,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1h和24h的各项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证实了观察组的优势。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几率是3.2%,1h病死率、24h病死率分别是3.2%和0%,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差异明显,观察组的优势显著。结论:针对婴幼儿Ⅱ型呼吸衰竭的案例给予常叠加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其优势相对明显,能最大程度的缓解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 婴幼儿 Ⅱ型呼吸衰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继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继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继肺癌易出现误诊,延误治疗。40例患者根据TNM分期,有6例患者Ⅱ期,18例患者Ⅲa期,11例患者Ⅲb期,5例患者Ⅳ期。通过治疗40例患者只有16例患者存活,其中生存期达到两年以上的患者有5例,24例患者死亡,最短生存期为6个月,最长2年以上,患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11.4±2.6)个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胸部CT、电子支气管镜等各项仪器检查,能早期确诊肺癌,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 诊疗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继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继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继肺癌易出现误诊,延误治疗。40例患者根据TNM分期,有6例患者Ⅱ期,18例患者Ⅲa期,11例患者Ⅲb期,5例患者Ⅳ期。通过治疗40例患者只有16例患者存活,其中生存期达到两年以上的患者有5例,24例患者死亡,最短生存期为6个月,最长2年以上,患患者平均生存期达到(11.4±2.6)个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胸部CT、电子支气管镜等各项仪器检查,能早期确诊肺癌,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 诊疗 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继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80例脑卒中继癫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 ADL和 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继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显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癫痫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疾病时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40名患者,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利用住院号分组,即循证组、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30人,两组区别为护理方式不同,统计研究中和研究后的各项数据,对比最终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个研究组相比较(P值>0.05),干预后,循证组血压指标更趋近于正常值,经软件分析可得P值<0.05。结论:新型的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有效性更明显,适合积极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 高血压 血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癫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继癫痫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各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卒中继癫痫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收获良好的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与普及。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继发癫痫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动化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引入自动化药系统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运行期间存在的不足和优化措施。结果:和引入系统之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处方平均调配时间和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化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运用,提升了药房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医院门诊药房 自动化发药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安全护理对颅脑外伤继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继精神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4例进行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对颅脑外伤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良好效果,有效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护理 颅脑外伤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将 2018 年 4 月到 2020 年 3 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继癫痫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 86 例,以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两组,即对照组( n=43 )和实验组( n=43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使用生活质量量表测量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统计总发生率并互相比较。 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加,且实验组患者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 P ﹤0.05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有明显差异( P ﹤0.05 )。 结论: 在脑卒中继癫痫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 继发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卒中继癫痫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试验收集我院2021.8至2022.7收治的56例脑卒中继癫痫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和试验组(28例,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自理和运动能力评分高于(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试验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合理运用至脑卒中继癫痫患者护理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有效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维护其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继发癫痫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