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64例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护理干预组APACHEⅡ及HAMA评分明显降低;护理干预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更高。结论:在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脓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合并急性肾损伤的160例毒症患者入组,均接受连续血液净化,选入后随机原则下划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PaO2与血肌酐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BSI持续时间、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差异(P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肝硬化CT分型与患者储备功能间的相关。方法抽取在2017年5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肝硬化的85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书后均进行CT分型,比较Child-Pugh分级法评估结果各CT类型肝硬化的肝脏储备功能。结果通过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发现,85例患者中均匀型18例,占比21.18%、节段型13例,占比15.29%、结节型54例,占比63.53%。通过对全部85例被选取对象的性别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各级CT分型中患者的男女比例均存在差异,但均匀型和节段型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型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利用Child-Pugh分级法对不同CT分型患者的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发现,均匀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效果要优于节段型和结节型(P﹤0.05),而节段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又要优于结节型,P﹤0.05。结论通过对本研究85例被选取对象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肝硬化患者的CT分型结果和性别等因素与患者储备功能有着直接联系,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和CT分型能够对患者肝功能的损害情况和临床病情进行初步判断,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

  • 标签: 肝硬化CT分型 肝储备功能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重症监护室)毒症患者早期进行床边血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住于ICU的42例毒症患者作为探讨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予以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对症处理同时进行早期床边血滤干预),各组分别21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常规组更低(P

  • 标签: ICU 脓毒症 早期床边血滤 炎症因子 肝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与非酒精脂肪相关。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420名健康人群,对体检者的身体指标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机体内高尿酸含量增高,非酒精脂肪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NAFLD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健康体检人群 血尿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毒血症患者发病早期开展集束化治疗期间开展临床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毒血症患者共计66例入组,均接受集束化治疗,入选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3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一组为观察组病例33例,给予全面护理配合干预,对比两组治疗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达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 标签: 脓毒症 集束化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对毒症患者的诊断准确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接诊毒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对比检验量化指标差异。结果:毒症患者血清PCT、CRP检验值明显高于健康者(t=16.8311,17.1076),且不同程度毒症患者间血清PCT、CRP检验值存在显著差异(F=6.1492,3.1383),P

  • 标签: PCT CRP 联合检测 脓毒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治疗毒症继发胰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60只SD健康大鼠,采用盲肠结扎术建立毒症继发胰腺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观察组给予100 mg/ml姜黄素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2h及干预后24h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经下腔静脉采血2.5ml。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处死大鼠后取胰腺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记录胰腺病理评分。结果 干预12h和干预24h后观察组大鼠胰腺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和血清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腺组织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用于毒症继发胰腺损伤大鼠有助于减轻胰腺损伤程度,保护胰腺组织,这可能与其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 标签: 姜黄素 脓毒症 胰腺损伤 JAK2/STAT3信号通路
  • 简介:【摘 要】: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且未有确切的特效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经验治疗效果通常不甚乐观。而近年来,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的临床实践中,并获得了一定效果。文章主要总结了国内外中西医近年来在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对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研究诊治方面的新展望。

  • 标签: 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收治的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后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 12例)、无心衰组( 58例)。将两组的一般资料、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比对。结果:心衰组和无心衰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心衰组的 cTnI、 CK、 CK-MB、 HBDH、 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随着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出现心肌衰竭的风险随之增加,联合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可对早期心衰风险进行预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梗阻胆汁淤积损伤在传统中医学属“黄疸”范畴。对于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以全身皮肤发黄、目黄 、小便黄为主症,《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 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五类。

  • 标签: 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黄疸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症患儿外周血中乳酸水平(BLA)、PCT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于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调研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小儿科收诊的44例毒症患儿为本次调研的对象,视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非细菌感染患儿44例视为对照组;患儿入院当日抽取静脉血,并检测两组患儿血中乳酸水平、PCT及NLR值,观察与分析各指标对患儿毒症的敏感度、特异性,统计各指标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意义。结果实验组中乳酸水平、PCT水平及NL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三项指标检查其敏感度比较,其敏感度最高的PCT值,其次为BLA值,但特异性比较中PCT值最高,提示PCT对诊断患儿毒症最具临床诊断价值。结论乳酸水平、PCT水平及NLR比值对患儿毒症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其中PCT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最高,可早期正确诊断患儿的毒症

  • 标签: 脓毒症患儿 外周血 血乳酸水平 PCT NLR值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病患者中抽取87例,对临床特点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未出血患者59例。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发现和年龄超过65岁、联合用药、有基础疾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有关。在用药情况上,以阿司匹林(低剂量)为主,中高危预防用药29例。结论:提高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病的关注度,重视危险因素,并对中高危患者预防用药,可以预防消化道出血。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 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痴呆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血管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从入院治疗的血管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针对他们的脑部医学影像等临床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脑梗死、脑卒中等脑血管病患者容易患有血管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会增加血管痴呆的患病风险,吸烟等不良嗜好也是引起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管痴呆的患病概率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可以重点关注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现血管痴呆疾病的预防,降低发病率;血管痴呆早发现治疗,减缓病情的发展。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诊疗手段 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