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将“三农”问题视为重中之重,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强调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要求完善医务人员发展路径,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 标签: 乡村振兴 乡村医生 队伍建设
  •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施行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健康慢慢地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标准。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医疗基本上是依赖乡村医生提供。乡村医生作为三级诊疗中最初级的医疗卫生人员,他们担负着满足亿万农民的最初级的医疗需求、疾病预防需求和健康维护需求等卫生服务工作。互联网+乡医培训不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是对互联网+教育的补充,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互联网+乡医培训的发展作探索研究,提出推进互联网+乡医培训的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借鉴对于有效解决乡医培训效果差的问题,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乡村医生 乡医培训 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现状,探索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应对策略。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以课题组编制的乡村医生调查表为测量工具,于 2015 年和 2018 年分别对山东省部分乡村医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的分析采用因果分析图法。结果: 36. 6% 的乡村医生认为执业风险是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2015 年有 63. 3% 的乡村医生认为执业风险非常高,2018 年这一比例增长到 67. 4% 。资质因素、能力因素、硬件因素、业务培训、风险分担机制是影响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的主要因素。结论: 改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现状应从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提升能力、改善硬件、加强培训、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策略。

  • 标签: 乡村医生 执业风险 现状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慢病危害人们健康、拖累社会和经济发展。农村贫困原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有重要因素。课题组依据三级中医院技术优势为指导,联合县级中医院、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所,开展贫困地区农村慢病发病率、致病因素、中医药规范干预及效果评价,推动形成农村实用型的中医药防病康养方案,达到早期干预和改善农村慢病患病率,减低因病致残、因病返贫,提升农村健康方式和身心健康水平,为社会文明和社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农村 慢性病 中医药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医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我国自2002年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党和政府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的压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大力提倡和建立的。但是让社区卫生中心的规划者和管理者没有想到的是政府这样顺应民意的利好之举市民们却并没有“领情”大医院仍旧“门庭若市”、小医院依旧“门可罗雀”。在作者看来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市民不愿意节省医药费或不愿相信社区医院低价看病的承诺而在于到这样的社区医院就治至少有几配套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社区医院建设 进展 可持续性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护理对持续血液净化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44例血液净化重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22)。参照组行常规干预法,实验组加行个体护理。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持续血液净化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患者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中辅以个体护理的施护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19.11-2021.11时间内,在我院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78例重症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均分2组,在治疗期间分别以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个体护理(观察组)施护,统计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施护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x2=4.129);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7.513)。结论:通过以个体护理模式施护,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适宜推广。

  • 标签: 重症患者 持续血液净化 个体化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持续性个体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选择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持续性个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出院1个月、3个月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依从性为93.33%,对照组护理依从性为66.67%,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个体护理模式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性个体化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气管切开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30例患者以常规气管内间歇滴注法气道湿(对照组),一组30例患者以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观察组),对比不同气道湿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气道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气道湿过程中,观察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盐酸氨溴索 微量注射泵 持续气道湿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金额达到标准。方法:医院 2018年 -2019年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运用 PDCA循环管理。结果:根据 2018年 -2019年数据追踪,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已达到规定考核标准,并更加优化。结论:运用 PDCA循环管理,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金额达到标准,将继续巩固成果,持续改进。

  • 标签: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使用金额 监管 达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结果 观察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感染发生率降低明显,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增加医院感染管理效果,防止感染发生,进而提升临床护理安全性。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常规管理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结果 观察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感染发生率降低明显,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增加医院感染管理效果,防止感染发生,进而提升临床护理安全性。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常规管理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更加关注当前儿童健康状态,通过儿童预防接种可以有效的对传染病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而在当前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过程中,合理的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将很多问题进行解决,也可以促进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更加的完整和及时。为了促进当前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水平,本文就儿童接种信息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信息化管理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效果。方法结合研究要求,研究人员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中,选取符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 1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研究人员给予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研究人员给予加强护理,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长,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能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新生儿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60例重症疾病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干预重症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重症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效果。方法结合研究要求,研究人员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入院治疗的新生儿中,选取符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 1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研究人员给予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研究人员给予加强护理,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长,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能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新生儿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整体应用价值做分析。方法:整体试验实际执行时间为2018.12~2019.12,在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64例参与研究,依照管理方式不同分组,每组32例。参照组、研究组分别实行基础、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检验分析感染情况、各项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实行后,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且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两组数据经比对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而言,持续质量改进实行意义重大,可良好的降低感染风险,进而保证医院不出现安全事故。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