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扁桃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扁桃炎症患者当中,选择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试验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实施低温低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扁桃剥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白膜脱落时间和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降低扁桃炎的治疗时间,有助于缓解患者住院压力,具备临床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扁桃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前列腺剜除术后尿道创面修复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40例,予以前列腺剜除术。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0%)较对照组的75.00%更高,手术时间、置入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剜除术 创面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辅助术式在预防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后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12月行PKERP术187例BP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尿道外口狭小致置鞘困难患者31例,9例行尿道外口扩张辅助术,12例行尿道外口切开辅助术,10例行膀胱穿刺造瘘辅助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1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道外口狭窄,其中尿道外口扩张组9例,膀胱穿刺造瘘组2例。术后尿道外口狭窄患者均予以尿道外口切开术治疗。结论 对于尿道外口狭小致置鞘困难患者,个体化选择辅助尿道外口扩张后切开术或膀胱穿刺造瘘术能显著降低PKERP术后尿道外口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辅助术式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尿道外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分析患者病症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在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围术期出血量以及术后置管时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内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对不耐高热、高温器械的性能评价与灭菌效果。方法 在消毒供应室2019.02-2020.08期间筛选364个不耐高热、高温器械为对照组,在2020.08-2022.02期间筛选364个不耐高热、高温器械为观察组。对照组用戊二醛熏蒸法实施灭菌,而观察组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实施灭菌。观察2组器械的灭菌效果,并评价其性能。结果  器械灭菌合格率,2组中观察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损耗率、毒性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时间,观察组用时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技能评分、灭菌后有效时间,观察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内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对不耐高热、高温器械灭菌效果显著,且器械性能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灭菌效果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控制血液细胞质量对于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水平。方法:此次实验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1日征集于我院体检科进行输血检验的患者标本100例,根据其血型、年龄等的不同分为4个配对组,随后将4个配对组内的标本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低离子聚凝胺控制干预,对照组作为全空白组对照,随后对两组的血液检测指数及相关诊断的灵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受到观察的100例血液标本中,研究组内血液标本指标结果的变异度更小、可靠性更高;同时其在输血检验中的灵敏度更高。结论:在检验科的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控制能够减小临床中的实际误差,提高诊断效率以及诊断的灵敏度。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应用中医疗与椎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胸腰椎OVCF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椎成形术(PVP),观察组增用中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疗与PVP术式联合对胸腰椎OVCF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改善其功能障碍与疼痛水平,提升整体疗效。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医体疗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椎成形与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邻近椎骨折、伤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为病例搜集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压缩骨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KP组22例和PVP组23例,分别行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椎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度、伤锥前缘高度及其邻近椎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PKP组cobb角度小于PVP组,伤锥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两组邻近椎骨折、伤椎再骨折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压缩骨折,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伤椎再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传统经皮椎成形术(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风险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我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n=40)与实验组(n=40)。常规组采取传统经皮椎成形术,实验组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几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夹层椎发生骨折风险较小,传统PVP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因此,PKP治疗该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VP PKP 治疗骨质疏松 夹层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纳入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以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效果进而判断其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梅毒螺旋感染的患者采取ELISA法检测对诊断准确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90例梅毒螺旋感染者为入组样本,通过TPPA、TRUST、ELISA检测方法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结果:经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表明TPPA、TRUST和ELISA方法中,ELISA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度的测定效果是三种方法中最佳(详见表2和表3),分别达到了85.71%、95.65%、93.3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ELISA法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感染 ELISA法 检测结果 诊断准确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化模式对骨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56例骨科就诊患者,结合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n=28)融入医护一化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情绪(DMSM)评分比对照患者低(P<0.05);实验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骨科患者开展医护一化护理模式,同时融入人文关怀服务,能够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医护一体化模式 骨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口腔正畸治疗中使用微型种植支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共9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45例为甲组并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其余45例为乙组通过常规矫正方法治疗,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甲组低于乙组(P<0.05);比较两组的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位移以及上中切牙倾斜角差等指标,甲组均优于乙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口腔正畸治疗中使用微型种植支抗有着更为理想的正畸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必要在临床上观广泛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76例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电脑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有38例患者。对照组主要选择常规性的正畸治疗办法,观察组主要选择微型种植支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情况、磨牙位置、凸距差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种植支抗治疗效果好,可靠性和稳定性水平较高,对患者配合度及特殊设备没有太大的依赖性,只需要做好口腔内部的清洁保养即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款供航医使用的一化工作包,有效衔接一化健康维护与强健平台、对接各类定点保障资源,满足飞行员平战时卫勤伴随保障需求。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航医一化工作包的勤务定位、功能需求、勤务适应性,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携带物资清单,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外观设计,通过相关厂家完成工作包制作。结果:完成了航医一化工作包的外观设计、物资清单及工作包制作,研究成果应用于一线航医卫勤保障行动。结论: 该工作包具有明显的信息化、一化、模块化、规范化等特征,提升了航医一化卫勤保障能力。

  • 标签: 一体化工作包 一体化保障 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