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我院临床生化检验中存在的误差例数复检,通过整理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经研究发现,影响我国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因素包括血液采集方式、严重溶血、实验室标本处理不当等,对各标本复检结果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临床生化检验各环节的管理控制,可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率,为检验结果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临床常规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与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124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所有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并将血液样本分成2份,每份62例。一份予以溶血处理作为研究组,一份不予以溶血处理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查,分析两组生化检验的结果,包括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TP、ALT、TBIL与AST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GLU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检验人员在检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操作,防止出现标本溶血情况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人为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定义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健康人群定义为对照组(n=40),比较分析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明显偏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蛋白明显偏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偏高;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偏低;亮氨酸氨基肽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和5’-核苷酸酶明显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肝功能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取的100份血液样本,均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标本分为三份,分别放置1h、4h及24h,观察不同放置时间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以采1h测定结果作为基准,标本放置4h、24h时,血糖(GLU)、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及总胆红素(TBIL)均有显著差异(P﹤0.05);放置1h、4h、24h时,甘油三酯(TG)、结合胆红素(DBIL)及肌酸激酶(CK)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可对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妥善处理,避免放置时间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化片应用在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140例,对照组采取缩宫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新生化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81.4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周子宫底下降度(15.66±0.26)mm,恶露量(18.02±2.88)ml;对照组产后6周子宫底下降度(11.33±0.71)mm,恶露量(29.19±5.21)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化片应用在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中可以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子宫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化片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运用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检验,而观察组则运用生化检验,并且根据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生化检验运用在糖尿病诊断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为甲组,另取同期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为乙组,再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甲组与乙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结果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此为基础进行白血病患者的早期筛查,进而为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白血病 血液生化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化检验指标在诊断病毒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病毒性肝病患者36例当作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6例当作这次研究中的对照组,采用生化检验法,分析各项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生化指标与阳性率远远的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实际诊断的工作中,采用生化检验法获取相关指标,有助于全面了解发病程度与状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

  • 标签: 生化检验指标 病毒性肝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锂真空采血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生化检验的 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空腹静脉血 6ml,分别注入到肝素锂真空采血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中,比较两种方法各项生化指标检验情况。结果: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在钾检测数值方面高于肝素锂真空采血管( P< 0.05),而在葡萄糖检测数值方面低于肝素锂真空采血管( P< 0.05)。两种方法在企业 13项生化指标检验数值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 P> 0.05);肝素锂真空采血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检验时均未出现凝血情况、纤维蛋白凝块情况,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检验未见溶血情况,而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检验时有 4例溶血情况。结论:生化检验时使用肝素锂真空采血管会出现低钾、高糖情况,而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则会出现高钾低糖情况,两种容器均未见凝血情况、纤维蛋白凝块情况,而溶血情况只有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时才出现,建议临床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肝素锂 真空采血管 分离胶真空采血管 生化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刺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针刺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分降低显著,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呼吸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检验中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血液生化临床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血液样本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检验的先后顺序,将上述血样划分为对照组(n=100例)和研究组(n=100例)。对照组血样通过普通真空玻璃采血管进行采集,研究组血样通过血清分离胶采血管进行采集。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样的GLU、LDH、CK、AST,以及AMY等生化指标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使用血清分离胶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有助于加速血样凝固,保证血清稳定性,提升生化指标的检出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清分离胶 检验结果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种生化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我院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中ALT、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TRIG、TC、HDL-C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当人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其肝功能与血脂生化指标均较正常值有明显提升,临床中将多种生化指标检验应用于脂肪肝诊断可早期对病情进行确诊,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化指标检验 脂肪肝 诊断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名作为参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对比研究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和参照组健康人员的血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其准确率较高且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和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而药物的蓄积会使得不良反应在老年人身上的发生率较年轻人的高许多,而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高,甚至导致死亡。其中对于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更为突出,在治疗中更应注意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掌握用药原则,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本人是一名药店工作者,在西药区的工作当中发现有许多老年人在选购药物时非常盲目,不知道什么样的药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且不良反应又少,特别是那些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群的药物代谢特征,简述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为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健胃消食,补脾益气的中成药治疗,并且给予科学的饮食治疗。1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的饮食治疗加上中成药合并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