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汤剂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90例,对照组按照遗嘱安排用药的剂量、服药的时间、服药的次数,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分析两组的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状况和治疗疗效。显效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指标获得改善;无效症状和指标无任何改善。结果(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用药在中药汤剂中尤为重要,可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更多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汤剂 不良反应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8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总结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用药安全。结果本组84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50例,发生率为5.95%。而50例患者中发生时间为0.5h内16例(1.9%)、0.5-2h内10例(1.19%)、2-24h内10例(1.19%)、24h-7d内8例(0.95%)、7d以上6例(0.71%)。发生类型过敏性休克14例(1.67%)、肾功能损伤12例(1.43%)、皮肤反应8例(0.95%)、消化系统症状12例(1.43%)、精神症状4例(0.48%)。结论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涉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而通过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则可有效避免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阿莫西林 感染性疾病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的药理特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药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所选取的50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较多,用药方式以联合用药为主,用药后半小时至1d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累及多个系统,最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结论美托洛尔出现不良反应多与β-受体阻断有关,需要严格掌握用药禁忌症,全面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美托洛尔 药理特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在我疾控中心进行疫苗接种的60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纳入观察组,为儿童实施接种反应预防性护理干预,30例纳入对照组,提供常规接种护理服务,评价两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儿童家长满意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0例儿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3.3%),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16.7%);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率较高;观察组30例儿童中,因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而产生护患纠纷事件为1例(3.3%);对照组30例儿童中,因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而产生护患纠纷事件为5例(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种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反应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率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4例患者,考察不同中西药联用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类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布。结果194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7%,中药注射剂联用西药注射剂、中药固体制剂联合西药固体制剂、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固体制剂、中药固体制剂联合西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9%、11.29%、11.63%、10.53%;消化系统、皮肤和粘膜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20.83%、20.83%、16.67%、8.33%;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布女性略多于男性,小儿和老年人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给药前做好患者信息的问询,对药物合理配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西药联合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临床治疗应用的不良反应 , 探析 合理用药 方法的实施。 方法:以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 300 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有服药途径、服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并结合观察结果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结果: 女性、年龄处于21-64 岁、静脉给药、服用剂量为 300 mg/d 以及联合用药下患者 应用左氧氟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 。应用左氧氟沙星后不良反应累及主要器官组织为皮肤与附件、其次为过敏性休克以及心血管与血液系统 。300 例应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停药后有 228 例症状消失,剩余 72 例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仍存在。结论: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药物后应加强对其用药安全性的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使之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灵冲剂治疗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院治疗的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将其中接受血尿灵冲剂治疗的56例设为观察组,接受血尿安胶囊治疗的另外56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通过血尿安胶囊治疗、观察组通过血尿灵冲剂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69.6%(39/56),观察组有效率为91.1%(51/56),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开展血尿灵冲剂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尿灵冲剂 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期间各科室报告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共14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以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给药方式、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时间、转归等资料。结果在14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单独用药发生不良反应为128例,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18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3%,超剂量使用24例,占16.44%,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0.5min到12d,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60例,消化系统症状42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泌尿系统损害6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呼吸系统损害2例,其他不良反应2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恢复,症状轻微患者在停药后采取相应措施后均恢复。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248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4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经过统计分析,248例患者中共出现70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3%。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药物的使用规定,并根据患者病情控制好药物用量,提前做好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尽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应急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纳入研究工作(命名为研究组,50例),另同时间段来院作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小儿纳入研究工作(命名为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小儿的IgM指标为(2.25±0.37)g/L,与对照组小儿的(0.61±0.15)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23.5970,P<0.05)。研究组小儿的IgA指标为(0.40±0.18)g/L,与对照组小儿的(1.65±0.40)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6.3706,P<0.05)。研究组小儿的IgG指标为(8.75±1.30)mg/mL,与对照组小儿的(14.90±2.70)mg/m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1.7895,P<0.05)。研究组小儿的Hs-CRP指标为(11.01±5.25)mg/L,与对照组小儿的(1.90±1.41)m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9.6270,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均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