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红参麦冬提取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 PCI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 80 例符合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1:1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入选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调脂治疗及水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起至术后3天予加红参麦冬提取物(100ml静滴 qd)。术中造影剂采用碘比醇注射液。于入院时、PCI 术前当天、术后第 24h、72h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肌酐(Scr)以及MDA、SOD的测定,从而评估患者PCI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时,试验组在术后24、72小时,比对照组有更低的肌酐水平以及更高的eGFR (P

  • 标签: 红参麦冬提取物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 对比剂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丁香酚、小檗碱与氟康唑协调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为验证两种中药单体抗真菌及逆转耐药作用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采集 2017年 8月 ~2018年 7月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菌株,筛选耐药真菌 20株,并对菌株分别给予氟康唑、丁香酚联合氟康唑、小檗碱联合氟康唑,观察分析不同情况作用于耐药白念珠菌后真菌结构变化,并判断联合用药是否为协同作用。结果:真菌结构变化:丁香酚联合组及小檗碱联合组均出现细胞的空泡现象及线粒体空泡,细胞壁消失更多,靠近细胞膜处有不明物质堆积且与细胞质界限清楚,且出现包浆肿胀现象。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下降。丁香酚与氟康唑、小檗碱与氟康唑均为协同抗药作用,协同指数 FICI< 0.05。结论:丁香酚、小檗碱与氟康唑联合针对耐药白念珠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可以起到抗真菌及逆转耐药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白念珠菌 丁香酚 小檗碱 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在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过程中,前急救工作得到了有效改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介绍了前急救工作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前急救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疗水平 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急救中心2018年10月-2020年10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前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前急救护理路径。统计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不良心脏事件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开放用时、急诊停留用时、首次球囊扩张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达28.57%,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8.57%(P<0.05)。对照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仅68.57%,而观察组患者高达88.57%(P<0.05)。结论: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急诊停留用时,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院前急救 不良心脏事件 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15项质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救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质量控制,对比检查结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临床检验15项质量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结论:合理利用临床检验15项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水平,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临床检验15项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昏迷患者的前急救措施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救中心2021年3月-2022年2月接收治疗的急性昏迷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处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昏迷原因的急救,将两组患者的前急救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急救措施,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昏迷 院前急救 研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军队疗养医疗质量管理极为重要,影响疗养的疗养服务质量,同时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因此,需给予重视。本文从军队疗养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有效措施两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的情况,以提供管理参考。

  • 标签: 军队疗养院 医疗质量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我科收治15例肝囊肿患者实施针对性施护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科就治的15例肝囊肿患者进行针对性施护法干预,对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入院后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通过交流沟通后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术前对患者实施手术周围皮肤进行清洁消毒,术后密切关注引流管状态,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推荐合理饮食结构。对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控制,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结果 15例肝囊肿患者护理前SAS(31.66±7.45),SDS(30.28±6.99);护理后SAS(17.75±3.18),SDS(18.37±3.85);该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 针对性施护法应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早日治愈出院。

  • 标签: [] 肝囊肿 护理腹腔镜开窗引流术 针对性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