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标准化检分诊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室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9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等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检分诊流程,对照组实行标准化检分诊流程,包括成立胸痛中心管理小组、培训分诊护士、开设绿色通道和提供诊间采血等。对比两组患者的STEMI检出率,以及两组STEMI患者诊断用时。结果 两组STEMI病例检出结果分别为51例(53.7%)、53例(55.7%),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急诊停留时间、肌钙蛋白I获得时间等指标上,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实行标准化检分诊,有助于缩短急性胸痛患者诊疗用时,提高急诊就医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保障了胸痛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标准化 预检分诊 胸痛 STEMI检出率
  • 简介:摘要:乳磨牙在儿童咀嚼活动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常常因为家长对乳牙的不重视,儿童缺乏口腔健康的认知,以及一些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等,导致乳磨牙患龋,加上乳牙牙体解剖和组织学特点,龋病发展较快,临床常见到儿童乳磨牙牙体严重龋损,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传统的直接充填技术适合于小的龋洞,当乳牙缺损面积较大时,直接充填技术很难提供良好的固位型和抗力形,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研究出金属成冠技术,本文就金属成冠技术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金属预成冠 乳磨牙 修复
  • 简介:【摘 要】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影像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科研和临床等领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变革,还提升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升了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数字化影像技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

  • 标签: 数字化 影像 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冠对修复大面积乳牙龋坏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大面积乳牙龋坏患儿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修复,观察组60例,给予成冠修复。比较两种医治手段对大面积乳牙龋坏患儿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67%)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67%),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成冠 大面积乳牙龋坏 远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术前康复,对其手术成功后的功能锻炼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将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90例患者展开研究,将其随机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展之前接受常规的术前教育,观察组则接受术前康复训练,可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量表。结果: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工作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手术开展之前开展康复训练,对于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提升以及运动耐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产生的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术前预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锻炼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诊住院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80例大面积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同顾性分析,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组采用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进行口腔修复。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发生桩核脱落,1例出现纤维桩折断,未出现根折现象,对照组有6例牙根折裂。结论: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疗效显著,不易脱落,外形美观,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评价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检分诊正确率相关因素、管理对策。方法 本文对2018年上半年,经护士检28492例次患者中,出现1521例次检分诊错误进行归因分析,找出影响检分诊正确率的相关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2019年上半年,经护士检31839例次患者,出现检分诊错误404例次,平均检分诊正确率与2018年同期相比,由94.66%提高到98.73%提高了4.07%。实施后有明显成效。结论 分诊护士的培养、选拔和准入以及门诊支持系统的管理等,对于检分诊正确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检分诊 管理对策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92例放射科检查患者,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X线检查,研究组通过数字X线(DR)摄影技术进行检查,结合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对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1级检查结果明显更低,2级和3级结果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具备更大信息量、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成为放射科重要的检查摄影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 DR摄影 放射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引导肿瘤消融的应用进展。方法:采取分析研究结论和文献的方式了解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引导肿瘤消融治疗中的价值。结论: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有效的促进了肿瘤学的发展。同时,影像引导之下的肿瘤微创治疗迅速的展开和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内根治肿瘤的重要微创方法。因此,如何应用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实现肿瘤消融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数字医学技术 影像引导 肿瘤消融 治疗
  • 简介:【摘要】病案属于医院服务期间基于服务内容与过程的记录文件,其主要是以医教研工作提供相关服务。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广泛应用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病案信息库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病案信息管理的规范与科学化发展促使病案信息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工作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信息技术 病案利用率 提升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与改进,信息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医学行业。病案作为医院治疗、教育、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重要的一手资料,对医院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等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病案技术相结合,将病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后,建立相应的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不仅让病案信息的应用范围更广,而且有效地挖掘了病案信息的潜在技术。本文就从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探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数字化 病案信息技术 医院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传染病定点医院检分诊新冠肺炎中运用PDCA改善工作质量。方法:以接受检分诊的患者为例,均接受3次质控检查,运用PDCA做出改进和调整。结果:前后调查3次显示,一级、检分诊各项均显著提升(P

  • 标签: 传染病定点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DCA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脊柱侧凸畸形手术收住患者20例的全脊柱影像,结合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对拼接后获取的脊柱影像开展质量评估。选取术前、标准前后脊柱侧凸的影响及拼接后的全脊柱图像进行调整、拼接及角度测量。结果 通过对Apex-CSVL、SVA绝对值、Cobb’s角的参数进行分析,手术前和手术后两周天至一年进行比对,且两周至一年术后角度变化不明显,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另外CA、TK、LL参数中,手术前与手术后两周至一年进行比对,且两周至一年术后角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结束成像清晰、费用低、无拼接伪影,为脊柱侧凸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拼接技术 脊柱侧凸 矫形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小儿发热门诊检分诊护患沟通技巧。方法:我院儿科检分诊处2021年4月至7月前未实施护患沟通技巧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8月至10月实施护患沟通的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患沟通,观察组以此为基础,采用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沟通技巧、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小儿发热门诊检分诊护理人员而言,采用护患沟通技巧管理意义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常态化 新型冠状病毒 小儿 发热门诊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10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系统)与观察组(50例,数字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对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护理工作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比,观察组为(5.49±1.08)d,低于对照组的(8.57±1.74)d(P<0.05);在护理工作量方面,观察组更换瓶内液体次数、更换胸瓶次数及更换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胸瓶在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缩短了术后置管时间,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数字胸瓶 置管时间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新冠疫情期间门诊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106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门诊检分诊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结果:观察组对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8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对门诊检分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能够提高检分诊的准确率,使患者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预检分诊 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1周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测办法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比较两组对颅内动脉瘤参数检出情况。结果:手术检查发现37例患者共计41处颅内动脉瘤,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出率为92.68%,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97.56%相近(P>0.05)。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瘤体最大横径、顶颈距、颈宽水平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