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指导工作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所起到的保障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 70例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服务,观察组除此之外同时接受专业的临床药学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合理用药情况控制得比对照组更好,充分证实了临床药学指导的现实作用。数据结果差异显著( 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临床药学指导工作能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改善用药质量并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根源上降低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可能性,有利于将科学优质的临床药学服务理念应用在实际工作之中。

  • 标签: 临床药学指导 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治疗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儿科临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情况。方法:筛选出本院儿科在2018/1-2020/1期间接收的36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法了解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结果:在近两年来,本院小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是79.69%,最常见的前四种抗菌药物是: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很多致病菌对常见抗菌药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例如:小儿肠道感染一般是由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对第III代头孢菌素存在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现今,儿科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谨慎的,加强小儿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合理应用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严格控制与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某基层医院(息烽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特点和趋势,通过综合评价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医院 HIS系统药品管理模块提取 2015-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对其销售总金额、用药频度( DDDs)、使用强度( AUD)、药物利用指数( DUI)等进行评价与分析,同时利用药品管理系统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和授权管理。结果:医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 2015年为 15.69%、 2016年为 17.89%、 2017年为 16.58%、 2018年为 17.1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序前 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AUD: 2015年为 40.13DDD、 2016年为 40.09DDD、 2017年为 39.87DDD、 2018年为 39.04DDD。我院 2015-2018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与 AUD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015年用药频度为 55060.98、 2016年用药频度为 67683.9、 2017年用药频度为 70886.22、 2018年用药频度为 74408.58,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加强监管。结论: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检验及院感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以及在药品管理系统监控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有效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但还需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临床药师应加强用药指导,参与查房、抗感染会诊,切实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分析药物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我院选取了 2018 年 1 月至 12 月未实施药物干预的 1000 张抗菌处方(这 1000 张抗菌处方被定为对照组),与 2019 年 1 月至 12 月实施了药学干预后的 1000 张抗菌处方(这 1000 张抗菌处方被定义为研究组)。通过研究两组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对药物肝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发现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实施药学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药学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在接受儿科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有效方法。方法 对 2019年 6月~ 2019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科疾病患儿共计 84例的患儿资料进行收集,并通过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临床用药不够合理,试验组患儿则按照合理用药原则进行抗菌药物用药。 结果 通过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坚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试验组患儿临床疾病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并且试验组患儿出现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要更低( P<0.05)。 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儿科疾病效果治疗提升,减少患儿治疗的风险性因素就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儿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审慎使用抗菌药物,保持用药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儿科 临床治疗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后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 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胸外科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患者 204 例 , 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 对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 例胸外科术后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 198 株 , 其中革兰阴性菌 119 株占 60.10%, 革兰阳性菌 77 株占 38.89%, 真菌 2 株占 1.01%;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 , 均 >66.00%,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 <29.00%; 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青霉素 G 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 均 >61.00%, 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 0, 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 <4.00% 。结论 导致胸外科术后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 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 , 在感染早期可给予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或者替考拉宁进行联合用药 , 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外科 手术 肺不张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血瘀型产后发热患者中使用生化汤加减联合抗菌药物等两种方式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在在 2019.2-2020.2一年时间内选出产后发热 (血瘀型 )准妈妈 82例, 其中41例患者单独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 41例患者除了用抗菌药物治疗外,还给予生活汤加减治疗,作为联合组。 对比各组通过各自方式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显示联合组治疗方式要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医治产后发热(血瘀型 )准妈妈时使用生化汤加减联合抗菌药物等两种方式治疗安全性较高,疗效也比较显著。

  • 标签: 抗菌药物 生化汤加减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干预对糖尿病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 82例糖尿病Ⅰ类切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干预,研究组进行抗菌药物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时间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变化,同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干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药物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时间明显缩短, SAS、 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抗菌药物干预干预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药物干预服务质量。

  • 标签: Ⅰ类切口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药学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所收治的 I类手术切口患者 80 例进行相关研究,借助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 2 组,各 40 例。期间,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的方法,实验组则采取药学干预的方式,分析比较药学干预对 I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 抗菌 药物的临床价值 。 结果 实验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I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引入药学干预,可以在保证预防性应用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故而,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I 类切口手术 抗生素药物 预防性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艾叶在痛经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 88例作为观察的对象,均为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收治,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 44例接受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其余 44例患者将接受艾叶进行治疗,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7.7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84.09%,从治疗有效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前,实验组的疼痛得分与对照组的疼痛得分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在痛经的治疗当中采取艾叶的效果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艾叶 痛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疏导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急诊科实施输液治疗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急诊 心理疏导 输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在颈椎病患者 管理 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 科室 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的颈椎病患者 150 人,然后将其随机分为 创新 组与普通组,每组成员各 75 人,普通组实施 常规 的治疗方式, 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创新 组 在普通 治疗 基础上 实施 针灸治疗 ,分析患者在不同 治疗 方式下 的 成果。结果:从 创新 组和普通组 整体治疗成果 和临床表现 在 两个维度 数据计算 中 可以 得出 , 创新 组 的治愈情况更好, 且 在 创新 治疗后患者的 临床症状明显减少, 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灸治疗不仅切合了人体运行原理,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神活动功能,而且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和方式, 有利于提高整个科室的工作质量 。

  • 标签: 针灸治疗 颈椎病 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医学方面也逐渐成熟,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我们临床的安全以及治疗质量。我们需要对临床免疫检验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求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我们将会抽取270例患者来作为研究对象,这270例患者均将进行免疫检验,我们将会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270例患者分成两个分组,其中一个分组是对照组,而另一个就是要进行免疫检验控制的实验组。我们将会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检验,最后我们会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得出最终的结论。结果:研究组的研究对象中的检验平均变异指数要远远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各个样本免疫检验的结果和病理检验结果的符合率也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同样差距巨大。结论:新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明显强于原有的免疫检验,并且操作方式更加简单,具有着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免疫检验分析 质量控制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9年骨科患者病例中抽取130例,其中65例采取常规护理的分为对照组,65例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护理满意率为81.5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7%,护理满意率为98.46%,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骨科临床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科护理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型双氯芬酸在使用之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100例需要止痛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参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以及止痛效果。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的止痛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止痛治疗 双氯芬酸钠栓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不良反应发生率 止痛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规范化社区康复护理,两组护理后对比。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 56 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56 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展开血液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经对比发现,地中海贫血组 RBC 、 RBC/MCV 、 MCH 、 RDW 、 Hb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缺铁性贫血组 RBC 、 RBC/MCV 、 MCH 、 RDW 、 Hb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血液检验可为临床贫血患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Colles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2年 5月至 2018年 5月 ,选取76例来我院就诊的 Colles骨折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各 38例。对参照组予以夹板外固定治疗,对实验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检验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性( 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 p< 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 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 Colles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控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Colles骨折 中医综合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