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其中30例行ESt+Lc,55倒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OCHTD)。结果:EST+LC组、OC+OCHTD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利用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症状明显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接受平衡针灸治疗,分析两组针灸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及80.0%,且观察组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选取平衡针灸的方式效果较为理想,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等症状。

  • 标签: []颈肩腰腿痛 中医治疗 平衡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疝气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疝气病人(n=84)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2人,前者采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者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62%,和对照组数据83.33%相比更高(P<0.05)。关于住院时间,试验组数据(5.01±0.96)d,和对照组数据(7.69±1.52)d相比更短(P<0.05)。结论:疝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时间更短,疗效提升也更为迅速。

  • 标签: 疝气 住院时间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治疗过程中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21年12月这一阶段接受腹股沟疝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分析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临床效果、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腹股沟疝治疗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复术效果较好,可以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全年我院接受腹股沟疝外科手术患者28例纳入本研究,视患者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3例(传统疝修补术)、研究组15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结果:两组除手术用时差别不大外(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2项指标对比,对照组均超过研究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成人腹股沟疝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讲究的阴阳平衡就是西医所称的体液稳态,维持这种稳态的基本物质就是水火,水火的属性就是阴阳。然体液西医分属各个系统,称之为细胞增殖与代谢。中医把各个不同系统之功能划分为表与里、半表半里,三个层次之体液,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层次之体液都保持平稳状态,但在病理变化中,各层次各系统之阴阳水火都有可能是不平衡的,不稳定的。外感六淫,可导致表层之阴阳水火失去平衡。内伤七情六欲可导致里层深处之阴阳水火失去平衡。半表半里之阴阳失衡,是由表邪内陷,或里郁不能内泻,又不能转出于体表而内滞于中层。中医认为:人体类似天地之缩影,人体深处之阴阳水火类似地核之高度浓缩浆液,地壳平稳时为阴阳平衡状态,若遇地震,山崩地裂,则是反常现象。人体中层之阴阳水火类似大海之蒸发气化,风平浪静时,为阴阳水火保持稳态正常现象,惊涛骇浪时为阴阳失衡之反常现象。人体表层之阴阳水火在正常情况下类似天空之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万象更新,生机盎然,这就是一种稳态现象,若突然风起云涌,乌云密布则为反常现象。

  • 标签: 阴阳 水火 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阶段不同,分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n=23)、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n=2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0)、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3)、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n=20)、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n=1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发检测乙肝病毒DNA,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50982.65±463.89)IgIU/ml、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2206.56±4129.85)IgIU/ml、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1057.89±1052.49)IgIU/ml、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3173.65±268.49)IgIU/ml、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428.79±305.46)IgIU/ml、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为(1802.79±311.45)IgIU/m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不同阶段,其血清HBsAg的定量值存在明显差异,和HBeAg阴性患者对比,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定量和乙肝病毒的DNA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与非抗凝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共纳入500名首次献血浆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参照组(250名,非抗凝血液标本)和研究组(250名,枸橼酸钠抗凝剂的抗凝血液样本),均进行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液样本的HBV A值更高(P<0.05)。两组血液样本中有5例检测结果不一致,均为抗凝血样本,初检时出现灰区值或者反应性,说明枸橼酸钠抗凝剂会影响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二次复检5例标本的结果基本一致,假阳性反应消除。结论:ELISA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时对血液样本进行抗凝血处理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需经过复检才能定论最终结果,避免漏查情况发生,从而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抗凝 血标本 酶联免疫法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便秘产妇进行营养平衡护理模式干预后对产妇便秘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数据截取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80产后发生便秘产妇为例作为本次实验数据提供对象,以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40例选择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余下40例选择营养平衡护理模式的设为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组在护理后,每周排便费力程度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产后发生便秘的产妇护理中加入营养平衡护理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便秘,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便秘 营养平衡护理 排便费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方式治疗对患者盆底肌肉张力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压力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及压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及压力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促进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提高患者盆底压力等级,促使功能恢复。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方式在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所有观察对象均随机数字法分组,一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组,n=30),一组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手术影响差异。结果: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局部异物感染、发热)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6/30),(p<0.05)。结论:围绕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优质护理配合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满意度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针治疗中老年女性气虚型尿失禁的疗效及对盆底表面肌电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盆底肌锻炼、针灸等,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盆底肌锻炼、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值。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00%,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快收最大值、紧收最大值、耐收最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火针治疗中老年女性气虚型尿失禁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改善盆底表面肌电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失禁 气虚型 压力性 肌电值 火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清洗液清洗创口后对糖尿病足创口表面细菌清洁率和创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足创口患者120名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温0.9%氯化钠溶液清洗,实验组一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37.0℃进行清洗,实验二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40.0℃进行清洗。记录并比较治疗第1d、第4d的创口表面细菌数量,并计算细菌清洁率,测量计算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面积,并计算创口愈合率。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第1d的细菌清洁率有差异,且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细菌清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愈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交互作用,在不同时间间的愈合率也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加温清洗液对创口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提高细菌的清洁率,并促进创口的愈合,将清洗液加温至37.0℃的效果最佳。

  • 标签: []糖尿病足创口 创口愈合 创口细菌 清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实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录的3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措施差异分组,常规干预的180例为对照组样本,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干预的180例为干预组,分析组间VAS、ODI以及肌电信号差异。结果:干预前组间VAS、ODI评分较之对照组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VAS、ODI分值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组间竖脊肌、多裂肌肌电信号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竖脊肌、多裂肌肌电信号较之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讨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病情干预阶段,开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好患者腰背部肌肉改善,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提升医疗干预质量。

  • 标签: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 康复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PV)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前者行PS与常频通气治疗,后者行PS与NHFPV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更优,上机、症状缓解、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高频振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时间段内,按照摸球法,抽选70例本院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

  • 标签: 福建省屏南县医院 福建省屏南 3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