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5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术前肠道和膀胱准备、排石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48h结石清除率、1个月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治疗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8h结石清除率、1个月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治疗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94%,大于对照组的75.00%,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协同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效果,促进结石排出,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方法  使用化学发光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名过敏反应皮肤病患者,进行特殊的血清测试。结果  IgE对吸入血清过敏反应为63.39%,而常见的吸入过敏原是尘螨、粉螨和尘螨;点状青霉,杂交孢子,黑根霉菌;IgE对侵入性血清过敏反应为68.75%,侵入性血清过敏包括:牛奶、鱼、螃蟹和虾、蛋白质;大多数病人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 化学发光过敏原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皮肤过敏反应疾病的原因,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体外检测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随机抽取120例,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分别采取内镜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评价指标内容主要包括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并无差异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8.33%,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互对比存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泌尿结石患者中,内镜手术非常值得应用,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可以很好地控制住并发症。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 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受off-pump CABG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术后并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的患者作为事件组,另外50例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并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事件组患者的术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血清hs-CRP水平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结局预测指标,高水平的hs-CRP与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通过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以提前评估患者的术后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改善手术后的预后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血清hs-CRP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脑梗死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小儿感染患者(n=300)作为研究对象,以感染类型为基准,分为试验组(n=150)、对照组(n=150),病毒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细菌感染患者为试验组,均开展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评估阳性检出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患者开展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显著,可准确区分感染类型,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细菌感染 小儿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纳入研究工作(命名为研究组,50例),另同时间段来院作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小儿纳入研究工作(命名为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小儿的IgM指标为(2.25±0.37)g/L,与对照组小儿的(0.61±0.15)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23.5970,P<0.05)。研究组小儿的IgA指标为(0.40±0.18)g/L,与对照组小儿的(1.65±0.40)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6.3706,P<0.05)。研究组小儿的IgG指标为(8.75±1.30)mg/mL,与对照组小儿的(14.90±2.70)mg/m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11.7895,P<0.05)。研究组小儿的Hs-CRP指标为(11.01±5.25)mg/L,与对照组小儿的(1.90±1.41)mg/L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9.6270,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均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选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判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数据表现,一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引起家长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实验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检测结果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诊疗服务满意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大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实现诊疗计划的全面落实,充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诊断工作、诊疗服务的存在价值会更高。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急性阑尾炎分别采用C-反应蛋白和尿常规诊断并对比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儿科诊断的小儿急性阑尾炎68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诊断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用C-反应蛋白诊断,二组使用尿常规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一组和二组诊断准确率比较,一组是97.05%,二组是82.35%,(x2=13.267,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C-反应蛋白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小儿急性阑尾炎 C-反应蛋白 尿常规
  • 简介:【摘要】 目的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差异,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鉴别手足口病患儿,从而为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治疗用于小儿骨折术后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术后药物镇痛组(A组)和术后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组(B)。B组于术前1天,责任护士仔细观察病人的焦虑、期望等情绪变化,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能并实行心理干预疗法(PPST),用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治疗技术对病人进行镇痛方法和给予病人需求的解释和开导,并在术后由急性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管理观察。A组病人给予一般询问和谈话。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48hVAS和满意度评分;2.观察记录术后6h、12h、24h、48h及72h血压、心率变化;3.术后72h各时点之内使用镇痛药的比较。结果1.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2.B组与A 组比较各时段血压、心率稳定并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3.B组术后72h之内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少于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小儿骨折术后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治疗,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降低手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心理干预 多模式镇痛 小儿骨折术后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甲泼尼龙+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0例,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采取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结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过程中采用七氟醚对患儿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08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术前和术中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长、苏醒时长明显高于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实验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变化比对照组稳定,两组患儿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儿在进行手术之前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过程中,采用七氟醚对患儿进行麻醉,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长和苏醒的时间,使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保持稳定,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七氟醚 小儿麻醉 气管异物取出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探析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136例,随机将选中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例。对照组采取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等体征康复时间对于对照组,时间缩短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 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展开个性化护理工作,其效果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减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个性化护理 康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红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评价。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参照组(25名)和治疗组(28名)。参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犯法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红霉素辅助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并对比。结果 参照组中11名显效(44.0%),6名有效(24.0%),8名无效(32.0%);治疗组中19名显效(67.9%),5名有效(17.9%),2名无效(7.2%)。治疗组患儿临床有效率92.8%(26/28)显著高于参照组68.0%(17/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剂量红霉素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治疗小儿胃炎的效果对比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120例胃炎患儿随机数字分组各60例,观察组行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行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比较,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炎的效果更好,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 标签: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小儿胃炎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蜂胶黄酮对龋齿致病菌变形链球菌(S.m)、远缘链球菌(S.s)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xtrcorporeal memberane orygenation, ECMO )是体外心肺功能的机械辅助技术, ECMO 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婴幼儿危重症疾病、心肺复苏以及器官移植方面显示出可喜的优势。ECMO在临床上存在很多并发症,诸如出血与血栓、感染、急性肾损伤以及机械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如何护理也应引起我们重视。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ECMO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炎支原体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所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在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FVC、FEV1、PEF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患儿 个性化护理干预 肺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炎支原体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所示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在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FVC、FEV1、PEF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患儿 个性化护理干预 肺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