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采用听觉统合训练对患儿异常行为以及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常规治疗)和综合组(n=41,听觉统合训练),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异常行为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异常行为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综合组患儿各项异常行为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听觉统合训练 儿童孤独症 康复治疗 异常行为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睡眠状态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缓解失眠症带来的负性效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 脑电仿生电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ID)是指新生儿胃肠运动功能尚未成熟,在缺氧、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多种情况下发生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色液体或便血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其不仅是发生多器官衰竭的始发因子,也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表现之一。有研究表明[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严重感染是GID的好发因素,其中因窒息引起者约占61.8%,当窒息缺氧发生时,全身灌注以保证重要脏器为主,胃肠道血管收缩,胃肠道黏膜的血供减少,发生缺血缺氧,因低灌注引起GID[2]。早产儿因胎龄小,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的成熟落后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喂养耐受差,喂养不当时也易引起GID[3],中医认为早产儿属于“胎弱”范畴,由于先天不足,易致腑气不通,从而出现腹胀、呕吐等。目前西医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以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为主,对症予以促胃肠动力、改善循环药物等。目前文献报道的相关临床研究偏少,其原因可能与目前GID的诊断无客观检查指标,往往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诊断,并且GID多伴随出现于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等疾病,容易被忽视。但GID的出现是作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提示患儿病情加重且预后不良,值得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4]。且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GID的基础上,结合穴位刺激,包括点揉穴位、捏脊等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腹胀、呕吐等症状。临床上应用的穴位刺激方法多样,但适用于新生儿多采用穴位按压、穴位贴敷等较温和的刺激方式。目前已经有充足的临床证据显示电针、穴位埋线等穴位刺激可以改善成人胃肠道功能,但关于穴位刺激防治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较少,并未被归纳整理,使其临床应用有局限性。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穴位刺激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相关文献,总结穴位刺激治疗GID的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科研思路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例脑卒中的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肌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O.05 );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好(P<O.05)。 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在临床上对脑卒中的患者效果良好,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临床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荐使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仪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使用时机、如何使镇痛效果达到最佳化 。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自然分娩的96名各48名初产妇、经产妇将专用电极片分别粘贴于孕妇的合谷穴,内关穴,腰部上:脊柱中心线,T10~L1区域(第10胸椎-第一腰椎),腰部下:脊柱中心线,L5~S4区域(第1-4骶椎)。脉冲电流依据孕妇的耐受力和疼痛程度由低到高调至,神经和肌肉刺激仪镇痛属于非药物分娩镇痛法,非药物镇痛法多使用物理方法且操作简单、易行、安全,且对母儿很少发生不良影响,它既无药物的影响,也无创伤性操作,但应用效果个体有差异,因此需要操作的人员及时观察动态调整脉冲电流,同时结合手法按摩、指导放松技巧、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听音乐、改变体位、想象、暗示等方法进行非药物分娩镇痛,提升孕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通过临床观察使用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对比最终总结使用的最佳时机及效果。

  • 标签: 神经和肌肉刺激仪 非药物镇痛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口语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言语功能训练 多感官刺激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 智力康复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口语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言语功能训练 多感官刺激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 智力康复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MCI的传统治疗主要为患者提供脑细胞活化、东方针灸、康复训练疗法等药物治疗,但这些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患者家属往往治疗效果不佳。而且经济负担很大。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新技术,经颅磁刺激(TMS),可以控制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发展。本研究将在脑梗死患者中得到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随机设置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和盆底肌力康复训练。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根据观察者患者的痊愈情况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72.41%(21/29)、17.24%(5/29)、10.34%(3/29)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31.03%(9/29)、41.38%(12/29)、27.59%(8/29),(P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功能性神经影像和神经调控技术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这为多种疾病损伤后大脑重塑的多尺度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数据,并为神经康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功能性神经影像(EEG、fMRI、fNIRS)和神经调控技术(TMS)的组合,阐述了这些组合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它们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基于这些组合的脑机接口和神经假肢等尖端技术,有望对疾病后神经回路重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为神经康复提供更精确的方案。

  • 标签: 功能神经影像技术 经颅磁刺激 神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治疗脑卒中(CS)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CS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MES+吞咽功能训练,30例)与干预组(NMES+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

  • 标签: 呼吸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米氮平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1月到2023年3月的40例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共计20例、试验组采取米氮平+rTMS治疗共计20例。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焦虑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疗效组间对比更好的是试验组(P<0.05)。SAS评分、PSQI评分改善更好的一组是试验组(P<0.05)。结论:米氮平与rTMS联合使用对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有益于焦虑症状缓解,改善睡眠。

  • 标签: 老年焦虑症 睡眠障碍 米氮平 rTM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心理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脑外伤昏迷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意识和生存质量。近年来,苏合香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苏合香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意识、脑脊液炎症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 标签: 苏合香丸 经颅磁刺激 昏迷大鼠 炎症因子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神经电刺激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与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我科老年慢性顽固性疼痛并发糖尿病患者共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传统手法预防组;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组;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组。对比三组的便秘积分;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具有缓解疼痛和超前预防患者便秘的双重效果,超前预防使用TENS与出现便秘后再使用TENS治疗阿片类相关药物性便秘效果更好于传统手法按摩。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老年糖尿病 阿片类药物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对二次剖宫产后产妇宫缩痛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8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的干预模式,试验组则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的干预方式。观察两组胃肠功能、宫缩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产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宫缩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治疗可有效改善二次剖宫产后产妇宫缩痛和胃肠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DP照射 二次剖宫产后产妇 宫缩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药平肝熄风法结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抽动障碍(肝亢风动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就诊我院门诊的60例抽动障碍(肝亢风动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医药平肝熄风法结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后评估两组评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YGTSS 量表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周和6周,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YGTSS 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4周和6周后,治疗组的YGT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两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结论 中医药平肝熄风法结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抽动障碍(肝亢风动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平肝熄风法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抽动障碍 肝亢风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