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CNTNAP2 基因rs3779032多态性与孤独症患儿母亲生育年龄的交互作用对孤独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727例孤独症儿童为病例组,821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监护人填写影响因素调查表并采集儿童外周静脉血3-5ml,进行测序和因素分析,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 ASD组母亲生育年龄≥35岁的比例(6.7%)高于对照组(4.8%),CNTNAP2 基因rs 3779032 A→G 的突变可增加孤独症患病风险(OR=1.82,95%CI=1.35-2.4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若儿童母亲生育年龄≥35岁,儿童携带CNTNAP2 rs3779032 GG基因型,儿童患孤独症风险增加1.478倍(OR=1.478,95%CI=1.053-2.076)。结论 母亲高龄生育可增加孤独症的患病风险,CNTNAP2 rs377903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孤独症易感性相关,且与母亲高龄生育在发病过程中显示出交互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中的中药、针灸、拔火罐、四诊等治疗手段均已有上千年历史。我国中医能传承至今,是因为中医治疗能达较好疗效且副作用普遍较小,安全度较高。因而随我国中医的发展、推广,针灸作为中医中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所以本文主要就中医针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论述、探讨。

  • 标签: 中医 针灸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综述刮痧疗法在临床上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古籍的整理,检索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国内外有关干眼与刮痧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有关刮痧临床治疗共检出344篇,其中共76篇是机制研究,干眼机制研究共1624篇,对于人体各个系统都有详尽的阐述。结果 总结和归纳发现目前有关刮痧对于干眼的作用机制主要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修复三方面组成,并从这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系统性了解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干眼 刮痧 炎症反应机制 氧化应激 细胞再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对医院科员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科研档案管理策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 标签: [] 医院 科研档案 核心作用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44例偏头痛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开展分组,各22例,A组运用诺福丁,B组运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临床作用机制。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运用尼莫地平具有良好的效果,药物安全性比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尼莫地平 偏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柔性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取84例本院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柔性管理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柔性管理 外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Spread软件分组方法分为C组(34例)与G组(34例),C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G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效沟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G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组(P<0.05);G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有效沟通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有效沟通 手术室护理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输液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试验的对象的均是到院实施输液的患儿,总计例数为100例,研究时间段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以电脑盲选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例数各为50例的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在患儿按照常规方式提供护理服务,优质组患儿施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优质组患儿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比常规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中施予优质护理服务,可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儿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推荐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小儿输液 优质护理服务 一次性穿刺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热贴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中的作用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发热患儿中,从中选择了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59例,后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前者在抗感染药物基础上接受退热贴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h、72h、96h的退热幅度分别为(1.32±0.41)℃、(0.89±0.18)℃、(0.65±0.27)℃,对照组分别为(1.10±0.33)℃、(0.60±0.22)℃、(0.28±0.1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不良状况。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无效者较少,对照组相对较多,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疹、其他发生率对照组10%,观察组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贴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中的作用显著,能够促进快速退热,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退热贴 物理退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热贴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中的作用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发热患儿中,从中选择了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59例,后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前者在抗感染药物基础上接受退热贴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h、72h、96h的退热幅度分别为(1.32±0.41)℃、(0.89±0.18)℃、(0.65±0.27)℃,对照组分别为(1.10±0.33)℃、(0.60±0.22)℃、(0.28±0.1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不良状况。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无效者较少,对照组相对较多,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疹、其他发生率对照组10%,观察组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贴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中的作用显著,能够促进快速退热,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退热贴 物理退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在ICU慢性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抽签分组,每组患者39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综合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口腔助理四手操作技术贯彻“以病人为中心”思想,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质量,使病人在专业、高效和舒适的环境下治疗。

  • 标签: 口腔助理 作用 四手操作技术 特色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体检的5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同时选择56例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为所有人员做血液检验,对比三组人员相关血细胞检验指标。结果 健康组Hb、MCV、MCH、MCHC高于其他两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RBC低于其他两组,MCHC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血液检验是鉴别健康人群和贫血患者,以及不同贫血症状患者的有效诊断方式,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贫血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患者身份识别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成立患者身份识别专项改进小组,根据正确确认患者身份的考核标准IPSG(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本院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指标,2018年1-9月每季度调查本院18个临床科室,随机抽取各科室5名住院患者进行身份识别检查,针对本院患者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2019年开始按照每季度以PDCA循环进行质控。结果 运用PDCA循环参与季度质控,我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从 92.7%提高到 97.8%(p

  • 标签: PDCA循环 患者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60例纳为研究组,60例纳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评价与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骨折患者患处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功能锻炼 骨折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