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历史回顾、现实意义和展望将来三个方面来论述饮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习俗上所称的山茶科山茶属的,在唐代被作为主要的饮而得到飞速发展,民间经常使用非山茶科的则被称为“别样”。研究、开发和别样,对弘扬中华文化,支援西部大开发和发展三农经济以及防治慢性疾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除了对饮的定义和分类作了阐述外,还提出了今后的展望,并建议有关方面在做健康产业规划时,在顶层设计中应考虑将饮的研究和开发作为重要内容。

  • 标签: 茶饮 别样茶 健康 慢性疾患
  • 简介:目的:研究肾(Clerodendranthusspicatus)地上部位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SephadexLH-20柱层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caffeicacid,1)、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2)、迷迭香酸甲酯(methylrosmarinate,3)、紫草酸单甲酯(methyllithospermate,4)、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lithospermate,5)、特草酸乙单甲酯(methyllithospermateB,6)、紫草酸乙二甲酯(dimethyllithospermateB,7)。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肾茶 多酚类化合物 缩酸
  • 简介:目的:对苦(Camelliaassamicavat.kuchaChangetWang)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取,聚酰胺、SephadexLH-20、ODS柱和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嘌呤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theacfine(1),caffeine(2),theobromine(3);7个为茶多酚类,分别为(+)-catechin(4),(-)-epigallocatechin(5),(-)-gallocatechin(6),(-)-epigaUocatechin3-O—gallate(7),(-)-gallocatechin3-O—gallate(8),1,2,6-tri—O—galloyl-β—D—glucose(9),gallicacid(10)。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1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 标签: 苦茶 化学成分 嘌呤生物碱类 茶多酚类
  • 简介:单叶蔓荆子、蔓荆子、黄荆和杜荆水提液12g(生药量)/ksig,对2、4-二硝基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强度是蔓荆子>单叶蔓荆子>黄荆>杜荆。8g/kgig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抑制强度是黄荆>单叶蔓荆子>蔓荆子>杜荆;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强度是单叶蔓荆子>黄荆>蔓荆子>杜荆;对小鼠阁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的促进睡眠作用强度是黄荆>单叶蔓荆子>牡荆>蔓荆子。

  • 标签: 蔓荆子 单叶蔓荆 小鼠 药理活性 扭体反应 水提液
  • 简介:Rubussuavissimus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使用的、糖、药三位一体的甜味植物,具有茶文化特征.民间饮用经验证明,甜有清热解毒、生津、润肺、止咳、利咽的功效.甜含有黄酮类、二萜及其苷类、多酚类、鞣质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甜茶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防龋齿、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且安全无毒.笔者还对甜的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饮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生物演化、传统应用以及现代研究等角度来探索饮(特别是别样)对防治慢性疾患的理论依据.氧化应激是导致人类衰老、产生慢性疾患的主要因素,而饮中普遍含有较高的多酚化合物则可抵抗或减轻这种氧化应激反应.这已在、水果或蔬菜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在实践中,某种特定饮往往会对某种或某几种慢性疾患产生较好的预防甚至治疗的作用,而对某些其他疾患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反作用.今后的研究应探索这方面存在的规律性.

  • 标签: 茶饮 别样茶 慢性疾患 氧化应激 理论依据
  • 简介:目的:建立马黛中绿原酸水提取优化工艺。方法: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法测定马黛茶水提样品中绿原酸含量,通过浸提时间、浸提水温、茶水比3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马黛的最优水提取工艺:浸提温度75℃;料液比1∶〖KG-*2/3〗35;浸提时间15min。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马黛中绿原酸平均质量分数为(499±136)mg·g-1。结论:水提马黛绿原酸的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马黛原料中绿原酸的含量检测,有利于马黛的科学泡茶并提高其营养价值。

  • 标签: 马黛茶 水提工艺 绿原酸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 定量分析
  • 简介:桑寄生为我国传统保健饮,但缺乏系统的整理总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对我国别样中桑寄生的植物来源、应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桑寄生在我国两广地区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能补肝肾,强筋骨,降压抗癌。现代研究表明,桑寄生含有黄酮类、萜类衍生物、挥发性成分、凝集素等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利尿,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现代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寄主植物多样,没有规范,可能会对桑寄生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应用造成影响。

  • 标签: 别样茶 桑寄生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筛选瘤果黑种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含量和醇提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醇提的工艺条件,即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醇16倍,煎煮2次,每次1h。结论:该研究试验结果可靠,最佳工艺条件适合批量生产。

  • 标签: 黑种草子 芦丁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优选衍宗育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进行优选,以淫羊藿苷总量为指标,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衍宗育胶囊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0.5h,提取溶剂量为10、8、8倍量,提取2次,提取2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质量稳定,重现性好,设备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衍宗育子胶囊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淫羊藿苷
  • 简介:目的:建立牛蒡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PC-8025,(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Y=905.74X-90.113,r=0.9993,线性范围0.81~4.8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2.244%。结论:采用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皆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牛蒡苷元 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时值酷暑,天气晴好,高温难耐。由于各地农户忙于水稻和旱作物的收获,因此本期人市购销商品的人员不多,除了个别热点品种走快价坚外,大多数药材商品走势偏慢,价格趋稳。现将部分品种产销情况点评如下:

  • 标签: 车前子 枳壳 产销情况 商品 品种
  • 简介:11月逢销售旺季的中药材市场,市场零星货源走动显畅,大货流通仍然难以启动。秋季产新的药材品种陆续上市。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药材出口严重萎缩,加上很多品种处于中高价位而又面临供大于求,市场整体降多升少、人气低迷,短期依然回春无望。

  • 标签: 五味子 中药材市场 跳水 价格 水蛭 药材品种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五味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北五味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北五味的干燥果实的水煮醇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IR,FAB—MS和1D—NMR)解析分别鉴定为:二氢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苄醇-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Ⅱ),苄醇-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异金雀花素(Ⅳ),槲皮素-3-O-芸香糖苷(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木兰科 北五味子 配糖体
  • 简介:五味属于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野生北五味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因其质量优良,药用价值高,备受国内外药商的青睐,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品。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野生北五味价格连续攀升,受利益驱动,违法采集、收购五味的现象相当严重,野生五味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加强野生北五味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 标签: 野生北五味子 保护工作 资源 野生药材 市场需求 护管理工作
  • 简介:分别用浓氨水喷雾法、毛细玻管法和氯化乙酰胆碱喷雾致喘法研究了三养亲汤不同溶媒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结果显示三养亲汤醚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三养亲汤水提取物的祛痰作用显著;三养亲汤醇、醚提取物的平喘作用明显.

  • 标签: 三子养亲汤 镇咳 祛痰 平喘 药理 中药
  • 简介:目的:筛选出毛头牛蒡中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毛头牛蒡粗多糖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脱色纯化,依次采用水和20%、40%、60%乙醇水进行洗脱,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4项指标研究不同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毛头牛蒡提取物不同部位的降血糖活性。结果:毛头牛蒡20%乙醇水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结论:毛头牛蒡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应为20%乙醇水洗脱部位。

  • 标签: 毛头牛蒡子 抗氧化 降血糖
  • 简介:目的:对前期研究所获得的牛蒡降糖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牛蒡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rsatairesinol)、牛蒡苷元(arctigenin)、lappaolA、lappaolF、lappaolC、arctignanE、牛蒡苷(arctiin)和lappaolH.结论:从牛蒡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所得的化合物均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以牛蒡苷元和牛蒡苷为主要成分,推测牛蒡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所含的总木脂素类化合物有关.

  • 标签: 牛蒡子 总木脂素类 降血糖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辅料蒸制对女贞中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薄层扫描法对女贞的4种不同炮制(清蒸、黄酒蒸、醋蒸、盐蒸)品的齐墩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生品比较,齐墩果酸的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以黄酒蒸制溶出量增加最大。结论:临床用药以酒蒸品为好。

  • 标签: 女贞子 齐墩果酸 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