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组织伤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针刺、点压阿是穴配合功能运动法治疗软组织伤痛是笔者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所得。是对软组织伤痛治疗的创新。本文系统讲述了软组织伤痛的发病机理,运用中国整脊学的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和针刀医学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动态平衡失调理论,深入探讨该疗法治疗软组织伤痛的治病机理,治疗方法和临床运用。最后认为该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肢体功能活动受限的损伤疾病效果显著,可值得今后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阿是穴 动态针刺 功能运动 软组织伤痛 整脊 针刀
  • 简介:功能性疾病,相对器质性疾病而论,目前普遍认为:机体器官出现功能异常,而查体阴性,属于功能性疾病范畴,时下对于功能性疾病的论述,多看重身心方面的因素,本文就神经传导阻滞,递质释放失衡,进行粗线论述。

  • 标签: 脊柱功能性疾病 神经传导阻滞 递质释放失衡 骨质疏松 分类
  • 简介:组织损伤疼痛被认为是世界三大疑难病症之一,目前还没有极具针对性且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指刀手法的发明为软组织损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途径,且有着令人瞩目的卓越疗效,是廿十一世纪医学界对软组织损伤治疗的一大突破。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软组织损伤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 简介: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不深入肌肉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操作时特别注意扫散动作,使整个针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浮针操作时好比针体漂在地下水面上游泳。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进针时沿皮下浅刺,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 标签: 浮针疗法 软组织伤痛 初步 治疗方法 疏松结缔组织 常见病症
  • 简介: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电脑的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前辈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范纪钦主任经过30多年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为颈椎病的治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是颈椎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鉴于此,范纪钦主任设计并研发了颈椎病防治用功能垫,该功能垫己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ZL200920061848.X)。颈椎病防治用功能垫主要介绍如下。

  • 标签: 颈椎病方 防治 治疗效果 生活习惯 临床工作 治疗方案
  • 简介:组织损伤称“伤筋”,伤筋不仅有“瘀”“有热”,而还有“未破皮”与“破皮”之分,前者多属瘀血凝滞,后者除瘀血外,常有风毒之邪乘隙内侵,毒瘀互结,日久壅而发热,内腐血败,从而出现受伤部位的红肿热痛。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治疗 伤科 瘀血凝滞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脾主四肢、肌肉理论在治疗严重创伤中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并在治疗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于创面中心区取材,采用组织固定切片后行CD31和PCNA染色,运用多功能显微镜(ZEISSAxioskop2)观察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d、10d、15d健脾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速度和胶原化的速度都比模型组和活血化瘀组快。结论:健脾益气法能有效地促进严重创伤后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且比传统的创伤早期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更好。

  • 标签: 健脾益气法 创伤 软组织修复
  • 简介: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疾病症候群,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常被称为“脊源性胃脘痛”。主要根据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编写了本指南,现将其各项重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要点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肠功能紊乱 诊疗指南 编写 源性 中国传统医学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松解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 标签: 颈性眩晕 软组织 松解 整脊
  • 简介:本实验以“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通过系列动物实验、采取半自动骨组织图象分析技术研究探讨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组织结构改变的机理,及补肾药物对促进骨折愈合和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基础。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丢失、关节软骨变性,是由于骨吸收抑制因素减少,骨吸收活动增强,骨形成相对不足而使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迟缓。

  • 标签: 肾主骨 骨形态计量学 实验 性激素不足 骨组织结构
  • 简介:鉴于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常见中老年妇女多发进行性骨量丢失致使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导致多发性骨折,本文就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组成以及在预防进行性骨量流失抗骨质疏松而引起继发性骨病、骨折等一系列特殊牛理功能等进行了简述。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骨质疏松 预防 骨折 生理功能 化学组成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椎间盘突出后大多压迫神经根引起患肢疼痛麻木,但有少数病人椎间盘突出后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伴有患肢的疼痛麻木。本人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因腰椎问盘突出所致二便功能障碍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功能障碍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麻木 患肢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t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O.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a: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a:1.79)分,治疗后为(8.90也.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O.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均有切实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仪 修复 骨结构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