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的变化为主要病机;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病机——经络学说,并逐一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性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的源性下腰痛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诊断思路和一套规范的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JT2WI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MRJ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Borden’s弧弦距、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i.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I1.307,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度(弧弦距)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曲度 椎间隙高度 脊髓 影像学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脊-盆-髋调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规范操作技术。方法:采用规范操作的脊-盆-髋调正手法和对照手法治疗符合诊断病例228例,以证候量化分级标准对两组病例进行治疗前、后的证候量化评分,并按疗效评定标准做出综合疗效评定,进行自身对照与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和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单一症候量化评分与总体症候综合量化评分t检验结果,均为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盆-髋调正手法与对照组手法治疗腰间突出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脊-盆-髋调正手法疗效优于对照组手法。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手法治疗 临床研究 Ridit检验 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腰间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据统计,85%~90%的病例经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康复。在众多的非手术疗法中,牵引和推拿是较常用和效果肯定的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偶尔也会遇到因用上述方法不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损伤的情况。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通络活血法 血瘀型 临床观察
  • 简介:式三角支撑外固定器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及股骨颈骨折理想的穿针外固定矫形器械,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并可早期离床活动,免除护理负担。我院自1994年初研制以来临床应用1268例,疗效显著,是非常理想的治疗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外固定器械,特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盘式三角支撑外固定器 治疗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