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各不同时间段3110癌症就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癌症就诊病例增多趋势较为明显;女性就诊病例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增加约10%,其中肺癌就诊病例增多趋势突出,女性50岁以下就诊病例在同组病例中所占比例高于男性组,年轻化趋势明显高于男性组10%,且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一就诊病例的年龄变化不大;乳腺癌、宫颈癌就诊病例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增加,必须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癌症 就诊病例 分析
  • 简介: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临床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资源库实现方法来看,通常有基于文件和基于数据库两类,缺点是不方便资料的交流和重用,整体性较差。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医学,临床病例教学资源平台,其优势在于资源的优化,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学科要求。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注意加强学习、培养;要善于精心选择素材做好教学设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 标签: 资源库 临床病例 教学
  • 简介: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属于临床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方法,是用来初步建立因果关联的一种分析性研究。该研究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2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经典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病因推论。

  • 标签: 比较效果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颈残端癌临床资料,为宫颈残端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16例子宫颈残端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0例为分化鳞癌,1例为宫颈高分化腺癌,1例高中分化黏液腺癌,1例宫颈6-11点鳞状原位癌累及腺体,1例为宫颈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子宫颈苗勒氏管混合瘤,1例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宫颈残端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子宫切除前不漏诊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对保留宫颈者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标签: 宫颈残端癌 子宫次全切除术 宫颈癌
  • 简介:患者刘某,女,86岁。2011年4月曾因肺炎合并脑梗死住院治疗1个月后好转,无明显后遗症[1]。2011年12月25日因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治疗5d,症状略好转,2012年1月2日突然腰痛加重,下肢无力,伴言语不利,再次入院。急查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右侧脑室旁脑梗死,双侧室旁白质脱髓鞘改变”。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予对症治疗1周,症状未好转。1月10日患者突发胸痛,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T改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敏肌钙蛋白I1406ng/L。生化:BUN14.13mmol/L,Cr179.00μmol/L。胸部CT:“右上肺炎变;双侧胸腔中量积液。”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予溶栓抗凝、扩血管、抗感染等治疗2d,症状改善不明显。其后中医开始参与治疗,由家属通过电话、照片汇报病情变化及舌象。

  • 标签: 脑心卒中 中医 病案
  • 简介:摘要:在药浴临床治疗的患者中选 50名膝关节炎患者,在 21天的治疗周期内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化检查报告数据后,分三个阶段进行比对,从中获取药浴治疗对膝关节炎的治疗成果数据。

  • 标签: 药浴 膝关节炎 临床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过程遇到的问题。方法 结合劳动者职业史相关证明,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报告等资料,再进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结果 例1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轻度)。例2诊断为无职业性噪声聋 结论 加强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加大企业和劳动者关于职业病认识和危害的宣传力度,有效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 标签: 职业性噪声聋 纯音听力检查 职业健康防护
  • 简介:结合中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探讨将典型病例引入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内科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与临床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具体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将典型病例与PBL教学法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中医内科学 典型病例 PBL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门诊骨外伤X线诊断存有争议及纠纷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X线诊断有争议的21例病例,平均年龄为375岁,年龄最大68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X线诊断争议中有4例是属于技术因素,主要是由于骨折线因为受到摄影条件偏低的影响而导致无法显示出来,当我们对摄影参数较小改变之后,则显示出骨折线;4例为隐匿性骨折,通过短期随访或者加做CT之后,就能够正确诊断出来。同时,有2例不知道急性外伤与腰椎滑脱是否存在关系、2例不知道外伤是否导致出现椎缘骨、3例不知道椎体楔形变是陈旧性骨折还是急性压缩性骨折,全部都通过MRI检查或者CT检查较小明确诊断。2例漏诊通过复阅讨论,则可以有效确定诊断。结论为了有效地避免由于争议而引起的纠纷,应该对X线投照质量进行重视,同时加摄特殊部位,以克服X线的局限性,同时定期复查如肋骨处,而临床与影像技术的相互结合、人员之间、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必需的。

  • 标签: 急门诊 骨外伤 X线诊断 纠纷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