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医证候、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代谢学的现状。研究发现,肝郁证可能与肝脏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脾虚证可能与机体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肾虚证可能与整体的支链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过度有关。中药雷公藤、黄芩、复方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四逆汤等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分别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发挥药效作用。多种分析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为发现更多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更加全面地揭示中医证候本质、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中医证候 中药药效 代谢组学 综述
  • 简介:目的:整理出一较公认的、标准的、规范化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前期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专家问卷调查表。共进行2轮问卷调查,分别向全国专家发放100份、66份调查问卷,并对问卷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第一轮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6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66%,权威系数为0.86,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轮共发放问卷66份,实际回收5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3.6%,权威系数为0.8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系数及协调性好,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可取。

  • 标签: 德尔菲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针刺穴组
  • 简介:在中医学中,“肺与大肠相表里”是重要的脏腑相关理论,自古便有效的指导着中医关于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宏基因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产物,其是以生态环境中的所有细菌与真菌的基因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与异源表达的方式筛选出有用的基因及其产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细菌与真菌的基因DNA之间的功能与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因此能够摆脱传统只依靠培养微生物基因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束缚,显著扩大微生物基因的可探测范围,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当中。本文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及临床研究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归纳、分析并对宏基因学技术及其在肺、肠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介绍,旨在提出借助宏基因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初步设想。

  • 标签: 大肠 宏基因组学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治疗26例、对照24例。治疗采用电针中极、曲骨穴治疗,对照采用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IPSS总评分治疗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疗效优于对照。IPSS各亚项评分治疗治疗后亚项1、亚项2、亚项4、亚项5、亚项6和亚项7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亚项1、亚项2、亚项4、亚项5和亚项7评分治疗后治疗均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QOL评分治疗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疗效优于对照。在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3项指标上,治疗、对照治疗前后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电针穴治疗能整体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电针 组穴 良性前列腺增生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