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补虚逐瘀法联合针灸对冠心病便秘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便秘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联合组(n=56)和单针组(n=44),2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药物,单针组仅给予穴位针灸,联合组在单针组的基础加服补虚逐瘀汤,记录和比较2组的患者便秘情况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脏不良事件次数。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79%)的比较明显少于单针组(15.90%)(P〈0.05),联合组的心电图疗效(92.86%)优于单针组(68.18%)(P〈0.05)但2组在便秘情况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补虚逐瘀法联合针灸对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治疗上,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减少患者排便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补虚逐瘀法 针灸 冠心病 便秘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观察手捻针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记忆减退及睡眠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捻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干预.两组受试者每周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分别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记忆情况,以此客观评价手捻针针刺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且治疗组PSQI评分下降更显著(P<0.001).ERPs组内比较显示,治疗组N1、P3峰潜伏期治疗后缩短,N1、P3峰波幅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峰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均不显著(P>0.05).ERPs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缩短P3峰潜伏期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对于慢性失眠及其伴随的记忆损害,手捻针针刺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针刺疗法 手捻针 失眠症 记忆 诱发电位